从0开始学架构(四)复杂度来源:可扩展性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lwl2014100338/article/details/84476650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指系统为了应对将来需求变化而提供的一种扩展能力,当有新的需求出现时,系统不需要或者仅需要少量修改就可以支持,无须整个系统重构或者重建。


预测变化

预测变化的复杂性在于:

  • 不能每个设计点都考虑可扩展性。
  • 不能完全不考虑可扩展性。
  • 所有的预测都存在出错的可能性。

对于架构师来说,如何把握预测的程度和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而且没有通用的标准可以简单套上去,更多是靠自己的经验、直觉,所以架构设计评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两个设计师对某个判断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标准,不同的人理解和判断有偏差,而最终又只能选择一个判断。


应对变化

假设架构师经验非常丰富,目光非常敏锐,看问题非常准,所有的变化都能准确预测,是否意味着可扩展性就很容易实现了呢?也没那么理想!因为预测变化是一回事,采取什么方案来应对变化,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事情。即使预测很准确,如果方案不合适,则系统扩展一样很麻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种应对变化的常见方案是将“变化”封装在一个“变化层”,将不变的部分封装在一个独立的“稳定层”。

无论是变化层依赖稳定层,还是稳定层依赖变化层都是可以的,需要根据具体业务情况来设计。例如,如果系统需要支持 XML、JSON、ProtocolBuffer 三种接入方式,那么最终的架构就是上面图中的“形式 1”架构,也就是下面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系统需要支持 MySQL、Oracle、DB2 数据库存储,那么最终的架构就变成了“形式 2”的架构了,你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通过剥离变化层和稳定层的方式应对变化,都会带来两个主要的复杂性相关的问题。

  • 系统需要拆分出变化层和稳定层

对于哪些属于变化层,哪些属于稳定层,很多时候并不是像前面的示例(不同接口协议或者不同数据库)那样明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架构设计评审的时候可能吵翻天。

  • 需要设计变化层和稳定层之间的接口

接口设计同样至关重要,对于稳定层来说,接口肯定是越稳定越好;但对于变化层来说,在有差异的多个实现方式中找出共同点,并且还要保证当加入新的功能时原有的接口设计不需要太大修改,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例如,MySQL 的 REPLACE INTO 和 Oracle 的 MERGE INTO 语法和功能有一些差异,那存储层如何向稳定层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呢?是采取 MySQL 的方式,还是采取 Oracle 的方式,还是自适应判断?如果再考虑 DB2 的情况呢?相信你看到这里就已经能够大致体会到接口设计的复杂性了。

第二种常见的应对变化的方案是提炼出一个“抽象层”和一个“实现层”。抽象层是稳定的,实现层可以根据具体业务需要定制开发,当加入新的功能时,只需要增加新的实现,无须修改抽象层。这种方案典型的实践就是设计模式和规则引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wl2014100338/article/details/8447665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