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区块链技术适应不完美的世界

如今,商业互联网每年的经济估值已达1.5万亿美元。很难想象,曾几何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互联网商务。早期的互联网先锋中不乏不折不扣的纯粹主义者,他们认为“商业的铜臭味”会侵蚀互联网这个“合作、共享、信息
交换与互助的独特堡垒。”这些网络纯粹主义者直言不讳,不希望刚刚诞生的互联网被商业势力所左右。但他们未曾料想,到了2016年,每天有超过20亿人在积极主动地使用电子商务。

眼下,区块链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正处于获得广泛接纳和应用的临界点上。区块链技术能够像互联网一样改变世界,但前提是,需要解决技术圈内正在探讨的关键性问题,倾听实用主义者和现实型创新者的声音。

因此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应用于企业和授权管理型网络时必须变革——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人为失误、法律缺陷和恶作剧都需要该技术更加灵活;同时,不可编辑让该技术的前景喜忧参半,欧洲出台的“被遗忘权”法律、近期高
调的加密货币盗窃活动以及由来已久的“乌龙指”,均给金融服务业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危害。

如果业界准备引入新技术,就应当允许修正人为失误。因此埃森哲与知名学者共同推出了“可编辑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更改性

目前而言,“不可更改”是区块链的核心问题之一。区块链是一种只允许追加信息的系统,数据只能添加,不能删减。这意味着,区块链上的所有信息都是永恒、不可改变的。例如,自比特币2009年推出以来,其区块链上已发
生了约1.6亿笔交易,而只要该货币存在,所有交易记录都将永远完整地保留在账本中。

在围绕这个核心问题的辩论中,一方坚持,正是不可更改令此项创新如此重要。另一方则是实用主义者,他们越来越多地发现,面临人为失误、恶作剧和隐私法规,不可更改可能会限制该技术在企业环境中的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区块链未来的应用路径尚待明晰,这也让该技术的开发群体压力日增。世界经济论坛日前指出,这方面的成功需要“老牌企业、创新机构和监管者之间深入合作”。

恶作剧和人为失误

2013年,比特币区块链元数据被发现嵌入了非法色情内容,且无法消除。三年后,它仍然在那里供人观览。同样不可抹去的还有另一项区块链顽皮之作: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的点阵画像。

更令国家安全管理者们头疼的是,2010年维基解密曾披露超过25万条外交密电,也以一份2.5兆字节文件的形式,嵌入在130笔单独的比特币交易中,永久记录在了区块链上。

这类无害、但可能已触犯法律的恶作剧,有多种解决方案。但对于监管严格的企业系统以及由指定人员管理的授权环境来说,区块链的不可更改,或将导致重大的实际损失。对于资本市场行业来说,尤为如此。合规和风险管理
人员需要跨越各种信息渠道,监控并管理交易对手方的通信,并在必要时进行编辑甚至审查。

如果这些渠道和通信协议,如FIX、SWIFT等,都被计入账本且账本不能更改,那么企业就很难修改受限信息,或防止交易员恶意泄漏敏感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会被嵌入永久账本中。

此外,看错对手方、记错账本等无心之过也并不罕见,交易失手误记到错误的交易账户中,或填错符号、标记和到期时间。无论账本计对计错,银行都需确保交易信息的保密性。如果区块链系统中的错误不能修正,交易策略就
有可能被他人破解。

智能合约

在近期一份报告中,世界经济论坛展示了智能合约的大量使用案例,同时指出:区块链技术“有潜力实现所宣传的效果并重塑金融服务业”。智能合约实际就是区块链上的一系列指令,当触及事先约定事件时,合约将自动执行
指令。研究公司Autonomous Research认为,到2020年,这些合约能够为投资银行节约160亿美元的清算和结算成本。

但是,如果代码中存在故障或缺陷,会引发哪些后果?如果合同设计不清晰,代码难以执行,合同复杂导致执行失败,又将发生什么状况?

如果区块链不可编辑,可通过追加合约来解决未来所有类似交易问题。但漏洞依然存在于账本中,可能被滥用,即便交易各方达成了修改共识也无法避免这一风险。

此类担忧绝非空穴来风:初创基金“分布式自治组织”(DAO)在风头正盛之时,遭遇黑客攻击,致使价值6千多万美元的数字货币“以太币”(ether)被盗。而黑客之所以得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小的一个漏洞——DAO智能
合约代码编程的人为失误。而在此次事件发生前,以太币正作为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的范例,颇受追捧。

即使最智能的合约也很容易受人为错误的影响。对于不可更改的区块链而言,对合约“打补丁”意味着在链上增加新合约。这很难规模化——特别是在合约变得更大、更复杂之后。如果我们能够编辑,而不是添加智能合约,就
能节约时间和资源。

失败是成功之母?

DAO事件的律师辩驳称,其客户有权获取错误编码下的资产。令人吃惊的是,不少区块链纯粹主义者都同意其观点。一名DAO投资人、同时也是区块链的开发者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他反对补救措施,因为技术“必须容许失败
方能完善”。

智能合约将复杂的合同约定改写为计算机程序,从而免受人为干预。与埃森哲合作创建可修改区块链架构的计算机科学家朱塞佩·阿特尼则博士(Giuseppe Ateniese)指出:“这种不可变更性不是好主意,特别是对于受监管
的金融企业而言。这需要程序员一次性写出完美无缺的代码,并且次次如此。

我们大多数人都看过《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或《战争游戏》(War Games)两部影片,虽然它们是以好莱坞式的夸张手法描绘了智能合约一旦出现问题所引发的大规模危机,但却反映着非常现实的问题。人们并不希
望电脑具有完全、无法干预的自主权,而是需要由人来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在DAO这场资产侵占中,其参与者们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开发资金,好在他们在盗窃者得手前果断地在区块链上添加了“硬分叉”。其中一个分叉包含原始链,另一个则开了一个新链,避免了6千万美元损失,重建了迄今为止所有
后续交易。虽然新链去掉了失窃的片段,但却没留下任何修改痕迹/版本。DAO的用户和开发者可以选择新链,挽回损失,也可以拒绝接受,以维护其原本的“不可更改性”。不幸的是,硬分叉使DAO分裂成两大阵营。大批DAO参
与者出于意识形态或财务得利考虑,继续使用原始区块链交易(见下图)。

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硬分叉仅对新挖出的区块有效。在DAO中创建硬分叉所需的“共识”,实际上也比较难达成。但由于失窃事件才刚过去一个月,重建后续区块相对简单。如果很久后才发现,届时DAO的区块链已经增长、智能
合约不断交织,或者交易量已攀上了更高水平,那么加硬分叉就几乎不可能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qukuailian/p/881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