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流(事件冒泡、事件捕获以及DOM事件流)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4490083/article/details/78782554

事件流:描述的是从页面中接收事件的顺序。

事件冒泡:IE的事件流叫做事件冒泡,即事件开始时由最具体的元素(文档中嵌套层次最深的那个节点)接收,然后逐级上传播到较为不具体的节点(文档)。

示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Event Bubbing Example</title>
</head>
<body>
    <div id="myDiv">Click Me</div>
</body>
</html>

如果你单击了页面中的<div>元素,那么这个click事件会按照以下顺序传播:
1.<div>
2.<body>
3.<html>
4.doument

click事件首先在<div>元素上发生,而这个元素就是我们单击的元素。然后,click事件沿DOM树向上传播,每一级节点都会发生,直至传播到 document 对象。
所有现代浏览器都支持事件冒泡,但在具体实现上还是有差别的:IE5.5 及更早版本中的事件冒泡会跳过 元素(从)直接跳到 document)。IE9、Firefox、Chrome 和 Safari 则将事件一直冒泡到 window 对象。

事件捕获:是由 Netscape Communicator 团队提出的另一种事件流。事件捕获的思想是不太具体的节点应该更早接收到事件,而最具体的节点应该最后接收到事件。事件捕获的用意在于在事件到达预定目标之前捕获它

以上面的 HTML 页面作为演示事件捕获的例子,那么点击 <div>元素就会出现以下列顺序触发 click 事件:
1.document
2.<html>
3.<body>
4.<div>
在事件捕获过程中,document 对象首先接收到click事件,然后事件沿DOM树依次向下,一直传播到事件的实际目标,即 <div>元素。
IE9、Safari、Chrome、Opera 和 Firefox 目前也都支持这种事件流模型。尽管“DOM2 级事件”规范事件应该从 document 对象开始传播,但这些浏览器都是从 window 对象开始捕获事件的。
由于老版本的浏览器不支持,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事件捕获。建议使用事件冒泡,在特殊需要使用事件捕获。

DOM事件流:“DOM2 级事件 ”规定的事件包括是3个阶段:事件捕获阶段、处于目标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首先发生的是事件捕获,为截获事件提供机会。然后是实际的目标接收到事件。最后一个阶段是冒泡阶段,可以在这个阶段对事件作出响应。

以前面的简单的 HTML 页面为例,单击<div>元素:在DOM事件流中,实际的目标(<div>元素)在捕获阶段不会接收到事件。这意味着在捕获阶段,事件从 document 到<html> 再到<body>后就停止了。下个阶段是“处于目标”阶段,于是事件在<div>上发生,并在事件处理中被看成冒泡阶段的一部分。然后,冒泡阶段发生,事件又传播回文档。
多数支持 DOM 事件流的浏览器都实现了一种特定的行为;即使“DOM2级事件”规范明确要求捕获阶段不会涉及目标,但IE9、Safari、Chrome、Firefox 和 Opera 9.5 及更高版本都会在捕获阶段触发对象上的事件。结果就是有两个机会在目标对象上面操作事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4490083/article/details/7878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