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央企员工持股时隔11年将重启 个人比例不超5%"

首先来看来自《参考消息》2015年2月1日的报道:
 
   据悉,此次实现员工持股的试点企业将主要在商业一类企业中选取,商业二类和公益类一般不实行。
   ...
   “存量不碰”是这次员工持股方案另外的一条红线,此次试点央企员工持股的方案中要求以增量为主。

这一点,目前业内已经共识较多,认为这样做比较安全,坚持在新试点央企增利润基础上做改革,不打存量资产的主意。“而且,存量方面国有资产的估值也寻在一定的困难,从增量入手,既能保持公平,又能推进改革。”祝波善表示。“而且在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变成为混合制企业,或者新设混合制企业时,是引入员工持股的好机会。”

对于增量部分,规定员工可以现金或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出资,不得采取低价折股、送股、垫资等方式。此外,备受关注的持股比例方面,此次《意见》中关于规定为:员工持股的总比例不能超过25%、个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
  

  笔者对于盈利性央企的改革的气概是非常支持的!但此次推出的《关于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笔者总体评价是:将使少数人更富起来,最终实现资本主义。
  “员工持股的总比例不能超过25%、个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这个是最大的败笔。
   当今世界已经不是英雄主义做主导的世界,人与人的差别在逐渐缩小。当今一项重大的项目,其实每个人发挥的作用都在越来越大,央企的壮大不是靠什么骨干的力量,而是每个高素质员工的共同努力而成,他们 至少占员工总数90%,而分股比例只占25%,这将进一步使得他们积极性受打击。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靠人才,当积极性受打击后,企业效率将大打折扣!
   另外,央企能运作起来,始终有国家的资产和政策在做后盾,无论怎么盈利,都要拿出一定比例回馈社会,基础设施,科研或者其他民生上面。这样才能利及全社会的人,形成良性循环,否则无论怎样,都难逃“硕鼠”之名!
   笔者对此提出个人两个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把比例变为可量化的制度,如年限,项目运营情况等等。年限是很重要的指标,让员工有“为企业奋斗一生”的决心,那么这个企业是难以打败的可怕巨人,苹果员工离职后都还对其他公司的产品嗤之以鼻,这就是例证。并且军心稳定,这也使得国家更能长治久安。需要注意的是暂不能用绩效作为指标(至于为什么我其他很多篇文章已经做了深入讨论,最主要是我们的绩效考核太死,如果只是对于业务员,绩效考核还比较容易从业务金额量化)。
   二是央企必须有利润或者其他措施回报社会,比如建立民生工程,科研工程,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培训等等。这样的央企,才算央企,根正则才能永动!否则还不如改名叫私企。在回报社会的同时,全社会才能对央企有更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社会效益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最后,还是希望改革,不要总从“骨干”上面改革,朱元璋朱氏家族遍天下,但最后不过是国破朱氏都要改姓的下场!希望李总重视自古民间出高手的原理。对此,笔者以两句千百年来流传的谚语做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猜你喜欢

转载自nannan408.iteye.com/blog/218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