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深入分析

前言

zookeeper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协调服务,由雅虎公司创建,是google chubby的开源实现,是Hadoop和Hbase的重要组件。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域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zookeeper的设计目 标是将哪些复杂且容易出错的分布式一致性服务封装起来, 构成一个高效可靠的原语集(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完成 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并且以一系列简单易用的接口提供给用户使用 。
在分布式架构下,当服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时,对 应的机器数量也越来越大,单靠人工来管理和维护服务及 地址的配置地址信息会越来越困难,单点故障的问题也开 始凸显出来,一旦服务路由或者负载均衡服务器宕机,依 赖他的所有服务均将失效。 此时,需要一个能够动态注册和获取服务信息的地方来统一管理服务名称和其对应的服务器列表信息,称之为 服务配置中心,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将其提供的服务名 称、服务器地址注册到服务配置中心,服务消费者通过服 务配置中心来获得需要调用的服务的机器列表。通过相应 的负载均衡算法,选取其中一台服务器进行调用。当服务 器宕机或者下线时,相应的机器需要能够动态地从服务配 置中心里面移除,并通知相应的服务消费者,否则服务消费者就有可能因为调用到已经失效服务而发生错误,在这 个过程中,服务消费者只有在第一次调用服务时需要查询 服务配置中心,然后将查询到的信息缓存到本地,后面的 调用直接使用本地缓存的服务地址列表信息,而不需要重 新发起请求到服务配置中心去获取相应的服务地址列表, 直到服务的地址列表有变更(机器上线或者下线)。这种无 中心化的结构解决了之前负载均衡设备所导致的单点故障 问题,并且大大减轻了服务配置中心的压力。

一.Zookeeper的设计理念

分布式系统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少协调机制造成的,而Google的Chubby以及Apache的Zookeeper在分布式协调方面做得比较好。 Google 的Chubby 是一个分布式锁服务,通过 Google Chubby 来解决分布式协作、Master 选举等与分布式锁服务相关的问题。 但是由于当时谷歌的Chubby 是不开源的,所以后来雅虎基于 Chubby 的思想开发了 zookeeper,并捐赠给了Apache。
zookeeper 主要是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的服务协调问题而产生的,它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防止单点故障 :如果要防止zookeeper中间件的单点故障,那就必须要做集群,而且还要是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集群。高性能意味着这个集 群能够分担客户端的请求流量,高可用意味着集群中的 某一个节点宕机以后,不影响整个集群的数据和继续提 供服务的可能性。
2.如果要满足这样的一个高 性能集群,那么每个节点都要能接 收到请求,并且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必须要保持一致。要 实现各个节点的数据一致性,就势必要一个leader节点 负责协调和数据同步操作。因为如果在一个集群中没有leader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所有请求,那么这个集群的数据同步的复杂度非常大。
3.如何在这些节点中选举出leader节点,以及 leader挂了以后,如何恢复呢?zookeeper用了基于paxos理论所衍生出来 的ZAB协议。
4.leader 节点如何和其他节点保证数据一致性,并且要求 是强一致的。在分布式系统中,每一个机器节点虽然都 能够明确知道自己进行的事务操作过程是成功和失败, 但是却无法直接获取其他分布式节点的操作结果。所以 当一个事务操作涉及到跨节点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分布 式事务,分布式事务的数据一致性协议有 2PC 协议和 3PC协议。

二.2PC协议

2PC协议,(Two Phase Commitment Protocol)当一个事务操作需要跨越多个分布式节点的时候,为了保持事务处理的ACID 特性,就需要引入一个“协调者”(TM)来统一调度所有分 布式节点的执行逻辑,这些被调度的分布式节点被称为AP。 TM负责调度AP的行为,并最终决定这些AP是否要把事 务真正进行提交,因为整个事务是分为两个阶段提交,所 以叫2pc 。
如下图,详细阐述了这个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阶段一:提交事务请求(投票)
1.事务询问
协调者向所有的参与者发送事务内容,询问是否可以执行事 务提交操作,并开始等待各参与者的响应 。
2.执行事务的各个参与者节点执行事务操作,并将Undo和Redo信息记 录到事务日志中,尽量把提交过程中所有消耗时间的操作都准备好提前完成,确保后面100%成功提交事务。
3. 各个参与者向协调者反馈事务询问的响应, 如果各个参与者成功执行了事务操作,那么就反馈给参与者 yes的响应,表示事务可以执行;如果参与者没有成功执行 事务,就反馈给协调者 no 的响应,表示事务不可以执行,这个阶段有点类似协调者组织各个参与者对一次事务 操作的投票表态过程,因此 2pc 协议的第一个阶段称为“投票阶段”,即各参与者投票表明是否需要继续执行接下去的 事务提交操作。
阶段二:执行事务提交
协调者会根据各参与者的反馈情况来决定最终是否可以进行事务提交操作,正常情况下包含两种可能:提交事务,回滚事务。

三.Zookeeper的集群

在zookeeper中,客户端会随机连接到zookeeper集群中 的一个节点,如果是读请求,就直接从当前节点中读取数 据,如果是写请求,请求会被转发给leader提交事务, 然后 leader 会广播事务,只要有超过半数节点写入成功, 写请求才会被提交(类似于2PC事务)。
所有事务请求必须由一个全局唯一的服务器来协调处理,这个服务器就是 Leader 服务器,其他的服务器就是follower。leader服务器把客户端的请求转化成一个事务 Proposal(提议),并把这个 Proposal 分发给集群中的所有 Follower 服务器。之后 Leader 服务器需要等待所有Follower服务器的反馈,一旦超过半数的Follower服务器进行了正确的反馈,那么 Leader 就会再次向所有的Follower服务器发送Commit消息,要求各个follower节点对前面的一个Proposal进行提交。
1.集群角色
Leader 角色
Leader服务器是整个zookeeper集群的核心,主要的工作 任务有两项 :1. 事物请求的唯一调度和处理者,保证集群事务处理的顺 序性; 2. 集群内部各服务器的调度者。
Follower 角色
Follower角色的主要职责是: 1. 处理客户端非事物请求、转发事物请求给leader服务器; 2. 参与事物请求 Proposal 的投票(需要半数以上服务器 通过才能通知leader commit数据; Leader发起的提案, 要求Follower投票); 3. 参与Leader选举的投票
Observer 角色
Observer 是 zookeeper3.3 开始引入的一个全新的服务器 角色,从字面来理解,该角色充当了观察者的角色。 观察zookeeper集群中的最新状态变化并将这些状态变化 同步到 observer 服务器上。Observer 的工作原理与 follower 角色基本一致,而它和 follower 角色唯一的不同 在于 observer 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投票,包括事物请求 Proposal的投票和leader选举的投票。即observer 服务器只提供非事物请求服务,通常是在不影响集群事物 处理能力的前提下提升集群非事物处理的能力 。
2.集群组成
通常zookeeper是由2n+1台server组成,每个server都 知道彼此的存在。对于2n+1台server,只要有n+1台(大 多数)server可用,整个系统就保持可用。一个zookeeper集群如果要对外提供可用的服务,那么集 群中必须要有过半的机器正常工作并且彼此之间能够正常 通信,基于这个特性,如果想搭建一个能够允许 F 台机器 宕掉的集群,那么就要部署 2*F+1 台服务器构成的 zookeeper 集群。因此 一个 5 台机器集群 的服务,能够对 2 台机器挂掉的情况下进行容灾。如果是一个由6台服务构成的集群,同样只能挂掉2台机器。因此, 5 台和 6 台在容灾能力上并没有明显优势,反而增加了网 络通信负担。系统启动时,集群中的server会选举出一台 server为Leader,其它的就作为follower(这里先不考虑 observer角色)。 之所以要满足这样一个等式,是因为一个节点要成为集群 中的 leader,需要有超过集群中过半数的节点支持,这个 涉及到leader选举算法。同时也涉及到事务请求的提交投 票 过程。

四.ZAB协议

ZAB(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 协议是为分布式协 调服务 ZooKeeper 专门设计的一种支持崩溃恢复的原子 广播协议。在 ZooKeeper 中,主要依赖 ZAB 协议来实现 分布式数据一致性,基于该协议,ZooKeeper 实现了一种 主备模式的系统架构来保持集群中各个副本之间的数据一 致性。
1.zab 协议介绍
ZAB协议包含两种基本模式,分别是: 1. 崩溃恢复 2. 原子广播
当整个集群在启动时,或者当 leader 节点出现网络中断、 崩溃等情况时,ZAB 协议就会进入恢复模式并选举产生新 的Leader,当 leader服务器选举出来后,并且集群中有过 半的机器和该leader节点完成数据同步后(同步指的是数 据同步,用来保证集群中过半的机器能够和leader服务器 的数据状态保持一致),ZAB协议就会退出恢复模式。 当集群中已经有过半的 Follower 节点完成了和 Leader 状 态同步以后,那么整个集群就进入了消息广播模式。这个 时候,在Leader节点正常工作时,启动一台新的服务器加 入到集群,这个服务器会直接进入数据恢复模式,和 leader 节点进行数据同步。同步完成后即可正常对外提供 非事务请求的处理。
2.消息广播的实现原理
消息广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 简化版的二阶段提交过程: 1. leader 接收到消息请求后,将消息赋予一个全局唯一的 64位自增id(zxid),通过zxid的大小比较就可以实现因果有序; 2. leader为每个follower准备了一个FIFO队列(通过TCP 协议来实现,以实现了全局有序的特点),将带有zxid的消息作为一个提案(proposal)分发给所有的follower ;3. 当follower接收到proposal,先把proposal写到磁盘, 写入成功以后再向leader回复一个ack ;4. 当leader接收到合法数量(超过半数节点)的ACK后, leader就会向这些follower发送commit命令,同时会 在本地执行该消息 ;5. 当 follower 收到消息的 commit命令以后,会提交该消息 。
leader 的投票过程,不需要 Observer 的 ack,也就是 Observer不需要参与投票过程,但是Observer必须要同 步 Leader 的数据从而在处理请求的时候保证数据的一致 性 。
3.崩溃恢复(数据恢复)
ZAB 协议基于原子广播协议的消息广播过程,在正 常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一旦 Leader 节点崩溃, 或者由于网络问题导致 Leader 服务器失去了过半的Follower节点的联系(leader失去与过半follower节点联 系,可能是leader节点和follower节点之间产生了网络分 区,那么此时的leader不再是合法的leader了),那么就 会进入到崩溃恢复模式。在ZAB协议中,为了保证程序的 正确运行,整个恢复过程结束后需要选举出一个新的 Leader, 为了使 leader 挂了后系统能正常工作,需要解决以下两 个问题: 1. 已经被处理的消息不能丢失, 当 leader 收到合法数量 follower 的 ACKs 后,就向 各个 follower 广播 COMMIT 命令,同时也会在本地 执行 COMMIT 并向连接的客户端返回「成功」。但是如 果在各个 follower 在收到 COMMIT 命令前 leader 就挂了,导致剩下的服务器并没有执行这条消息。
leader 对事务消息发起 commit 操作,但是该消息在 follower1 上执行了,但是 follower2 还没有收到 commit, 就已经挂了,而实际上客户端已经收到该事务消息处理成功的回执了。所以在zab协议下需要保证所有机器都要执 行这个事务消息 2. 被丢弃的消息不能再次出现 ,当 leader 接收到消息请求生成 proposal 后就挂了,其他 follower 并没有收到此 proposal,因此经过恢复模式重新选了 leader 后,这条消息是被跳过的。 此时,之前挂了的 leader 重新启动并注册成了 follower,他保留了被跳过消息的 proposal 状态,与整个系统的状态是不一致的,需要将其删除。
总结:ZAB 协议需要满足上面两种情况,就必须要设计一个 leader 选举算法:能够确保已经被 leader 提交的事务 Proposal能够提交、同时丢弃已经被跳过的事务Proposal。 针对这个要求 1. 如果 leader 选举算法能够保证新选举出来的 Leader 服 务器拥有集群中所有机器最高编号(ZXID最大)的事务 Proposal,那么就可以保证这个新选举出来的Leader一 定具有已经提交的提案。因为所有提案被 COMMIT 之 前必须有超过半数的 follower ACK,即必须有超过半数 节点的服务器的事务日志上有该提案的 proposal,因此,只要有合法数量的节点正常工作,就必然有一个节点保 存了所有被 COMMIT 消息的 proposal 状态 ; 另外zxid是64位,高32位是epoch编号,每经过 一次 Leader 选举产生一个新的 leader,新的 leader 会将 epoch 号+1,低 32 位是消息计数器,每接收到一条消息 这个值+1,新 leader选举后这个值重置为0.这样设计的好 处在于老的leader挂了以后重启,它不会被选举为leader, 因此此时它的 zxid 肯定小于当前新的 leader。当老的 leader 作为 follower 接入新的 leader 后,新的 leader 会 让它将所有的拥有旧的 epoch 号的未被 COMMIT 的 proposal 清除 。
4.ZXID
zxid就是事务id, 为了保证事务的顺序一致性,zookeeper 采用了递增的事 务 id 号(zxid)来标识事务。所有的提议(proposal)都 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了 zxid。实现中 zxid 是一个 64 位的 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ZAB协议通过epoch编号来 区分 Leader 周期变化的策略)用来标识 leader 关系是否 改变,每次一个 leader 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新的 epoch=(原来的epoch+1),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 统治时期。低32位用于递增计数。

epoch :可以理解为当前集群所处的年代或者周期, leader 变更之后,都会在前一个年代的基础上加 1 。这样 就算旧的 leader 崩 溃 恢 复 之 后 ,也 没 有 人 听 他 的 了 ,因 为 follower 只听从当前年代的 leader 的命令。

五.leader 选举

Leader选举分两个过程: 启动的时候的leader选举、 leader崩溃的时候的选举
1.服务器启动时的 leader 选举
每个节点启动的时候状态都是 LOOKING,处于观望状态, 接下来就开始进行选举流程
进行Leader选举,至少需要两台机器 ,这里以3台机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为例,在集 群初始化阶段,当有一台服务器Server1启动时,它本身是 无法进行和完成Leader选举,当第二台服务器Server2启 动时,这个时候两台机器可以相互通信,每台机器都试图 找到Leader,于是进入Leader选举过程。选举过程如下 (1) 每个Server发出一个投票,由于是初始情况,Server1 和 Server2 都会将自己作为 Leader 服务器来进行投 票,每次投票会包含所推举的服务器的myid和ZXID、 epoch,使用(myid, ZXID,epoch)来表示,此时Server1 的投票为(1, 0),Server2的投票为(2, 0),然后各自将 这个投票发给集群中其他机器。 (2) 接受来自各个服务器的投票。集群的每个服务器收到 投票后,首先判断该投票的有效性,如检查是否是本 轮投票 (epoch)、是否来自LOOKING状态的服务器。 (3) 处理投票。针对每一个投票,服务器都需要将别人的 投票和自己的投票进行PK,PK规则如下 i. 优先检查 ZXID。ZXID 比较大的服务器优先作为 Leader ;
ii. 如果ZXID相同,那么就比较myid。myid较大的 服务器作为Leader服务器。 对于 Server1 而言,它的投票是(1, 0),接收 Server2 的投票为(2, 0),首先会比较两者的ZXID,均为0,再 比较myid,此时Server2的myid最大,于是更新自 己的投票为(2, 0),然后重新投票,对于Server2而言, 它不需要更新自己的投票,只是再次向集群中所有机 器发出上一次投票信息即可。 (4) 统计投票。每次投票后,服务器都会统计投票信息, 判断是否已经有过半机器接受到相同的投票信息,对 于Server1、Server2而言,都统计出集群中已经有两 台机器接受了(2, 0)的投票信息,此时便认为已经选出 了Leader。 (5) 改变服务器状态。一旦确定了Leader,每个服务器就 会更新自己的状态,如果是Follower,那么就变更为 FOLLOWING,如果是Leader,就变更为LEADING。
2.运行过程中的 leader 选举
当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出现宕机或者不可用的情况时, 那么整个集群将无法对外提供服务,而是进入新一轮的 Leader 选举,服务器运行期间的 Leader 选举和启动时期 的Leader选举基本过程是一致的。
(1) 变更状态。Leader挂后,余下的非Observer服务器 都会将自己的服务器状态变更为 LOOKING,然后开 始进入Leader选举过程。 (2) 每个Server会发出一个投票。在运行期间,每个服务 器上的ZXID可能不同,此时假定Server1的ZXID为 123,Server3的ZXID为122;在第一轮投票中,Server1 和Server3都会投自己,产生投票(1, 123),(3, 122), 然后各自将投票发送给集群中所有机器。接收来自各 个服务器的投票。与启动时过程相同。 (3) 处理投票。与启动时过程相同,此时,Server1将会成 为Leader。 (4) 统计投票。与启动时过程相同。 (5) 改变服务器的状态。与启动时过程相同 。

上一篇:http,https协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x_Frolf/article/details/8406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