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概述:网络性能、OSI七层模型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lililuni/article/details/83894892

1. 计算机网络性能

  1. 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
    ==1==

  2. 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2==

  3. 时延/延迟

    • 分组交换为什么会发生丢包和时延?
      ==3==
    • 四种分组延迟:结点处理延迟、排队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
      ==4==
      ==5==
    • 排队延迟:随着流量强度接近于1,平均延迟时间就很大了
      ==6==
  4.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带宽
    ==7==

  5. 分组丢失(丢包)
    队列缓存容量有限,分组到达已满队列将被丢弃 (即丢包)。丢包率=丢包数/已发分组总数

  6. 吞吐量/率: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
    即时吞吐量: 给定时刻的速率;平均吞吐量: 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理想情况下,吞吐率大小取决于从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各管道的带宽的最小值。
    ==8==
    ==9==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它属于一种分层结构,每层遵循协议完成本层的功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体系结构又称为参考模型)。
==10==
==11==

1. OSI参考模型/七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目的是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异构网络系统互连的国际标准。
==12==
==13==
在上图中,从上往下对数据进行了封装。数据封装的目的增加控制信息,从而构造协议数据单元 (PDU)
==14==

1. 物理层

物理层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实现比特的传输。
==15==

  1. 规定接口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 比特编码
  3. 确定数据率
  4. 比特同步:时钟同步
  5. 传输模式:单工(只能一方向对方通信、Simplex),半双工(交替通信、half-duplex),全双工(full-duplex,双方通信)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结点-结点(node-to-node)数据传输(这些结点以物理链路相连),传输以帧作为数据单位。
==16==

  1. 组帧
  2. 物理寻址: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和/或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标识数据帧的发送端和/或接收端。

==17==

3.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packet)交付,可能穿越多个网络。
==18==

  1. 逻辑寻址(Logical addressing):全局唯一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达目的主机,如IP地址
  2. 路由(Routing):路由器(或网关)互连网络,并路由分组至最终目的主机,路径选择。在下图中,帧中的源和目的的网络地址是不变的。

==19==


4.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源-目的(端-端) (进程间) 完整报文传输
==20==

  1. 分段与重组
  2.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报文提交给正确进程,如端口号
  3. 连接控制:端到端的连接建立、拆除等
  4.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5. 会话层、表示层

==21==

==22==

6. 应用层

应用层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如浏览器)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服务),典型应用层服务:
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Web(HTTP)


2. TCP/IP参考模型

==23==

3. 5层参考模型(应用最多)

综合 了OSI 和 TCP/IP 的优点。
==24==
==2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liluni/article/details/8389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