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观后感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1497262/article/details/83928393

《走向共和》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电视剧,达到9.6分,能把一部历史正剧拍的这么好,导演、编剧和演员可以说都是天才型了。这部剧中不管是慈禧、李鸿章、荣禄、袁世凯还是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都有血有肉,能让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而不是感到脸谱化的人。

对那个时代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慈禧了,慈禧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形象最差的一个领导人了。慈禧好面子,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可是她不傻,能让那么多优秀的人都服服帖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她做到了,把清朝的寿命又给续了几十年。可以说慈禧是一个有才干有能力的人,但是她考虑的终归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清朝的国运和爱新觉罗的家族命运。她在她的能力范围内达到了自己理想的最优化,她能做的只有这些了。但是理解不代表赞扬,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她的一系列选择显然不能说是最优解。假设没有慈禧的苦苦支撑的话,真不知道中国会大乱还是会更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的车轮谁知道会怎么碾过去呢。

慈禧之后,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袁世凯了。袁世凯从军队起家,才干相当了得,但是人品很差。先背叛李鸿章,后背叛光绪,又背叛庆王爷,再后来直接称帝,既背叛共和又背叛爱新觉罗氏。这个人生动体现了什么叫“乱世出豪杰”,在乱世中,只要你有能力,你就是一个宝贝,即使你有道德上的瑕疵也无伤大雅。可是如果袁世凯生在乾隆的年代或者明朝嘉靖的年代,他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在和平盛世,社会需要的是稳定,越听话越守规矩越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的,彭德怀刘少奇战争年代有能力,会打仗或者会做工作,那么就够了,就可以平步青云。但是到了和平年代,社会需要的是稳定了,你再有能力不听话也是不行的。

袁世凯再往后,能有巨大影响力的就是孙中山了。孙中山是一个非常理想型的人物,只靠着一腔热血居然就能闹起革命来,榨干哥哥的家底,办学校,买枪买炮,拉拢军阀,最后居然真的让他把一个大清给推翻了。太牛了。共和就需要这样的理想型的人物,共和的最初始定义就是让一小部分人代替大家来执政,这一小部分人就必须要有牺牲精神,愿意为大家做贡献。罗马共和国的第一任执政就曾因为儿子违法给自己的儿子判了死刑。这些人是非常伟大的,他们有大的理想,为了集体的利益愿意去贡献,愿意去承担责任。他们也是幸福的,有一个宏大的目标,然后不断地去奋斗,万死不辞,令人感动。

另外,之所以要走向共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专制太可怕了。专制制度中最高领导人不能犯错误,否则就是一场巨大的悲剧,这一点在电视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慈禧在对八国联军的态度上就是这样的,先决定战,于是杀主和的官员,战败后决定和,又杀主战的官员,只要你跟最高领导人观点不一致,就可能丢性命。这样的制度下,没有人敢说真话,大家只会猜领导的心思,然后想办法拍马屁。现在在很多的国企这样的现象还是很严重。而共和不一样,共和是允许最高领导人犯错误的,他要根据法律来办事,他当然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他的权力是人民赐予的,如果总统犯了错误,大不了弹劾下台就好了,这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如果皇帝犯了错误,承认这一点就犯了天威,皇帝的执政合法性就没有了,所以只能找大臣替罪,所以说伴君如伴虎。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喜怒可以轻易决定一个大臣的死活,这让大臣们怎么敢说真话啊,一个不能说真话的统治团体肯定会崩溃。

梁启超和康有为也很有意思,康有为也是一个坚持自己理想的人,而且他有强烈的报恩的思想。梁启超就看的更远,他没有这样的报恩思想,他想的真正是大众的幸福,国家的兴亡。如果梁启超意识到一种制度更好,他愿意抛弃自己以往的想法,这种精神也是非常可贵的。并没有谁优谁劣,他们都一样能感到幸福和踏实。

剧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物,值得慢慢品味,这部剧太棒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497262/article/details/8392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