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观后感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1497262/article/details/82634198

一个人的强大,不在于他征服了什么,而在于他能承受什么。这句话是柴静的《看见》里的,但是用来形容康熙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康熙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服的,征服鳌拜,征服吴三桂征服台湾,最后征服葛儿丹,文韬武略,确实不错,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他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长。鳌拜不可一世的时候,抓着小康熙的手要求惩治苏克萨哈,小康熙立刻害怕了,让人抓了苏克萨哈。后来意识到鳌拜抓自己的手也不过是吓唬,并不敢用力,孝庄太后直接斩了苏克萨哈更是给了小康熙深深的震撼。他意识到原来为了最终的更大的目的,中间的过程是需要承受很多痛苦的。他也渐渐意识到他的父亲出家做和尚并不是因为处理政务的能力不强,而是因为承受能力不够。

后来的康熙,不得不将欣赏的臣子贬到东北苦寒之地,不得不允许心爱的姑娘出家为尼,甚至把心爱的女儿嫁给最大的敌人为妻,换来的不过是积蓄国力的几年和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为了更大的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不得不做出权衡和牺牲,这样的皇帝才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还有个想法是关于专制制度,它的主要问题是最高统治者是不可以犯错误的。这个制度默认的就是皇帝是永远正确的,只有这样皇帝才有执政的合法性,才能理所应当的做民众眼中的神。康熙听了官府对周云龙的宣传,把他当做一个正面的典型大加褒奖,可是转头就听说了他其实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大奸臣,气愤难当的康熙只好让手下偷偷杀了周云龙,同时继续维持原来的褒奖。这是一种畸形的思想,是没办法推翻或者纠偏的,否则就会影响执政的合法性。如果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制度,新的领导人可以轻而易举推翻前任的错误政策,而不会影响自己的权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497262/article/details/8263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