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笔记 第十九课 对象的构造(下)---狄泰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187898/article/details/83660340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错误,望评论指正,希望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学习C++编译环境:Linux

第十九课 对象的构造(下)

1.特殊的构造函数

两个特殊的构造函数
无参构造函数:没有参数的构造函数
当类中没有定义构造函数时,编译器默认提供一个无参构造函数,并且其函数体为空
拷贝构造函数:参数为const class_name&的构造函数
当类中没有定义拷贝构造函数时,编译器默认提供一个拷贝构造函数,简单的进行成员变量的值复制

19-1 特殊的构造函数

#include <stdio.h>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i;
    int j;
public:
    int getI()
    {
        return i;
    }
    int getJ()
    {
        return j;
    }
    /*Test(const Test& t)
    {
        i = t.i;
        j = t.j;
    }
    Test()
    {
    }*/
};
int main()
{
    Test t1;
    Test t2 = t1;
    
    printf("t1.i = %d, t1.j = %d\n", t1.getI(), t1.getJ());
    printf("t2.i = %d, t2.j = %d\n", t2.getI(), t2.getJ());
    
    return 0;
}
运行结果
t1.i = 0, t1.j = 0
t2.i = 0, t2.j = 0

2.拷贝构造函数

拷贝构造函数的意义
兼容C语言的初始化方式
初始化行为能够符合预期的逻辑
浅拷贝:拷贝后对象的物理状态相同—单纯赋值
深拷贝:拷贝后对象的逻辑状态相同
编译器提供的拷贝构造函数只进行浅拷贝

19-2 对象的初始化

#include <stdio.h>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i;
    int j;
    int* p;
public:
    int getI()
    {
        return i;
    }
    int getJ()
    {
        return j;
    }
    int* getP()
    {
        return p;
    }
    Test(const Test& t)
    {
        i = t.i;
        j = t.j;
        p = new int;
        
        *p = *t.p;
    }
    Test(int v)
    {
        i = 1;
        j = 2;
        p = new int;
        
        *p = v;
    }
    void free()
    {
        delete p;
    }
};
int main()
{
    Test t1(3);
    Test t2(t1);
    
    printf("t1.i = %d, t1.j = %d, *t1.p = %d\n", t1.getI(), t1.getJ(), *t1.getP());
    printf("t2.i = %d, t2.j = %d, *t2.p = %d\n", t2.getI(), t2.getJ(), *t2.getP());
    
    t1.free();
    t2.free();
    
    return 0;
}
运行结果
t1.i = 1, t1.j = 2, *t1.p = 3
t2.i = 1, t2.j = 2, *t2.p = 3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深拷贝?
对象中有成员指代了系统中的资源
成员指向了动态内存空间
成员打开了外存中的文件
成员使用了系统中的网络端口
。。。
问题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性原则
自定义拷贝构造函数,必然需要实现深拷贝
IntArray 数组类的改进

小结
C++编译器会默认提供构造函数
无参构造函数用于定义对象的默认初始状态
拷贝构造函数在创建对象时拷贝对象的状态
对象的拷贝有浅拷贝和深拷贝两种方式
浅拷贝使得对象的物理状态相同
深拷贝使得对象的逻辑状态相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187898/article/details/8366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