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阻塞和非阻塞原理

阻塞(Block)

当进程调用一个阻塞的系统函数时,该进程被置于睡眠(Sleep)状态,这时内核调度其它进程运行,直到该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了(比如网络上接收到数据包,或者调用sleep 指定的睡眠时间到了)它才有可能继续运行。

睡眠状态相对的是运行(Running)状态,在Linux内核中,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分为两种情况:正在被调度执行和就绪状态。

假设同时监视多个设备,如果read(设备1)是阻塞的,那么只要设备1没有数据到达就会一直阻塞在设备1的read调用上,

即使设备2有数据到达也不能处理,使用非阻塞I/O就可以避免设备2得不到及时处理。

非阻塞

在open 一个设备时指定了O_NONBLOCK 标志,read / write 就不会阻塞。

以read 为例,如果设备暂时没有数据可读就返回-1,同时置errno 为EWOULDBLOCK(或者EAGAIN,这两个宏定义的值相同),表示本来应该阻塞在这里(would block,虚拟语气),事实上并没有阻塞而是直接返回错误,调用者应该试着再读一次(again)。

这种行为方式称为轮询(Poll),调用者只是查询一下,而不是阻塞在这里死等,这样可以同时监视多个设备。

非阻塞I/O有一个缺点,如果所有设备都一直没有数据到达,调用者需要反复查询做无用功,如果阻塞在那里,操作系统可以调度别的进程执行,就不会做无用功了。

select(2) 函数可以阻塞地同时监视多个设备,还可以设定阻塞等待的超时时间,从而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I/O有数据到达,就会产生一个中断,让阻塞的线程继续运行。

以下是单片机串口发送数据的流程

你要发送的数据,经串行口发送后,SCON中的TI会置1,这时候就会有串行口中断,通知单片机数据已经发送成功,单片机就可以进入串行口中断程序(汇编中入口地址0023H),

这时候你就可以再一次发送数据,也就是将数据写到SBUF中,发送后中断返回,等到发送成功后会再一次产生串行口中断,这时你就可以再次进入中断处理程序,发送数据。 

流程是: (主程序中)发送数据--等待中断--发送成功产生中断--进入中断清除TI,再次发送--中断返回---等待中断---发送成功产生中断--进入中断清除TI,再次发送。。。。 循环而已

一,read 函数从打开的设备或文件中读取数据

#include <unistd.h>

ssize_t read(int fd, void *buf, size_t count);

返回值:成功返回读取的字节数,出错返回-1并设置errno,如果在调read之前已到达文件末尾,则这次read返回0

读上来的数据保存在缓冲区buf 中,同时文件的当前读写位置向后移。注意这个读写位置和使用C标准I/O库时的读写位置有可能不同,这个读写位置是记在内核中的,

而使用C标准I/O库时的读写位置是用户空间I/O缓冲区中的位置。

二,write 函数向打开的设备或文件中写数据

#include <unistd.h>

ssize_t write(int 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count);

返回值:成功返回写入的字节数,出错返回-1并设置errno

猜你喜欢

转载自ezbcw.iteye.com/blog/216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