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大局观(十五):稀缺性与权衡取舍

几何学里,做为基础的五公设,每一条都是独立的。比如“以任意点为心及任意的距离可以画圆”和“凡直角都彼此相等”就没有直接的关系。

与几何不同,经济学十大原理,往往后面的原理依赖于前面的原理,比如“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才会思考“成本—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其实,经济学在十大原理之前,还有一个更大的假设,那就是:资源是稀缺的。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假设,不是事实。因为世界的真相是没人知道的,我们知道的只是真实世界的近似,不管你看到的“事实”多么明显,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事实。何况,对于“资源稀缺”这一点,我们本来就能发现很多反例。

比如,你的面前有并排两道门需要穿过,你没办法同时做到,你必然要先穿过一个门,再穿过另一个。在这里,代表同时的“那一刹那时间”相对于“你要穿过两个门”来说是稀缺的,在那一刹那,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但是,在微观世界,这种稀缺性就不存在,一个光量子,可以同时穿过这两个门。

又比如,前些年有一本书很出名,叫做《长尾效应》。长尾效应的理论前提,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很多的稀缺资源现在变得不稀缺了。

以前,书店的柜架很稀缺,因为柜架要占空间,一个书店不管多大,空间总是有限的,有限的柜架肯定只会用来摆卖最受欢迎的书,受众小、利基市场小的书就不会考虑。

但在亚马逊,书不需要摆到柜架上,只需要存在服务器上,服务器存储相对于柜架来说,那是相当丰裕的,一个服务器就可以存下一个图书馆。这种稀缺性的消失,使得亚马逊销售冷门书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这便是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风靡了好几年,不过后来大家发现,长尾效应还是没有头部效应好使,为什么呢?因为像存储、带宽这些资源虽然丰裕了,但有一个东西,仍然是稀缺的,那就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是人的注意力。所有生意本质上都是争夺人的注意力。

头部产品能吸引最多的注意力,自然要使劲打造头部。想想15年IP大战的时候,各大公司对头部IP的疯狂争夺。还有,罗胖说得到只做头部产品,其逻辑也是基于此。

好了,上面对稀缺性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体现它的重要性。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通证(当然,分析其他东西也类似),一定要时时刻刻记得反观一个基本面:哪些东西是稀缺的,哪些东西是不那么稀缺的。然后再推理验证,才会豁然开朗。

明白了稀缺性,再看经济学第一条原理—个体面临权衡取舍,就很容易理解了。正是因为稀缺,才需要权衡取舍。因为我的时间是稀缺的,这一个小时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呢?需要权衡;因为我的钱是稀缺的,这100块是用来买衣服还是用来吃饭呢?需要取舍。可以说,权衡取舍遍布我们的生活。

最后我们来看看,个体在区块链和通证的世界面临哪些权衡取舍。

我们可以大概把通证经济的参与者分成三类:项目方、投资者、用户。项目方是项目的发起者和主导者,投资者是用钱来参与的生态建设者,用户是用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的生态建设者。

这只是三种角色的划分,在同一个体身上,是可以多种角色共存的。比如我既买key投资币乎,也以写文章和点赞的方式投资币乎,可以说既是投资者,也是用户。

我们分别来看下三种角色面临的权衡取舍。

项目方

要不要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我的项目?
如果用区块链,要不要发行通证?
发行一种通证,还是发行多种?
通证的总量要不要设上限?
通证要不要设销毁机制?
通证以哪种方式分发?
通证的分发偏向于投资者,还是偏向于用户?
如何平衡储值增值和流通的矛盾?
如何平衡基础权和衍生权的矛盾?
通证机制的设计原则是偏向于固定还是更灵活?
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投资者

要不要把钱投到区块链项目?
要不要把钱投到发行通证的区块链项目?
少量投资还是身家参与?
把钱投到哪些通证?
投资方式是一次入、逐批入还是定投?
长线投资还是短线投资?
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

要不要参与一个区块链项目?
参与发行通证的区块链项目还是无币区块链项目?
参与哪些通证项目?
花多少时间参与?
在一个通证项目的众多参与选项中,选择哪种或哪几种方式参与?
随便玩玩还是用心参与?
长期参与还是撸一把就走?
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列出来的肯定不全,因为一时半会我也没想到太多。后面我们的分析,都将基于这些(或者后面新补充的)权衡取舍而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874184/article/details/8280564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