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完Vim编辑器500+页英文手册后的一点感想

其实接触Vim编辑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却一直只是使用它的最基本功能,对很多东西似懂非懂,一直处于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态。最近,因为查看、阅读代码的需要,经常需要用到Vim编辑器,由于有些概念不了解,所以用起来有点不方便,一怒之下,花了挺长一段时间,将Vim编辑器500+页的手册翻了一遍(只能说是翻了一遍,不能说啃,因为还有好多地方没看懂,或者基本用不上,所以也没花心思去推敲)。这里说一下翻完这500+页手册后的一些感想:

  1. Vim编辑器真的很强大,它不仅仅是一个编辑器,更是一个针对计算机工程师的强大编辑器,它里面集成了各种各样很有针对性的功能,更多的情况是使用者不知道有这个功能,而不是Vim本身没有这个功能。比如,我在使用vim+cscope+ctags的时候,一直觉得CTRL-]和CTRL-T是cscope提供的快捷键,查看了Vim手册后,才发现原来这些快捷键是Vim本身就有的,而且Vim还提供了gd、gD、CTRL-o等类似功能的快捷键,而且在特定场合用起来更加方便。

  2. Vim编辑器的学习曲线很陡峭。刚开始接触Vim的时候,经常都完全不知道要怎么操作,特别是习惯了Windows中Word、SouceInsight、Notepad++等编辑器,经常不小心不知道按了哪些按键,然后就懵逼了。然后知道一些基本的操作,如移动光标,进入插入模式、保存文件、退出、基本的查找搜索等等,这个时候操作起来比较蹩脚,但是勉强可以用,碰到问题的时候,经常不知道怎么恢复,然后就退出,重新进入编辑。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偶尔也会晚上查找一些快捷键、或者配置vimrc,到这个时候,vim使用起来和其他的文本编辑器基本一样,使用起来也开始顺手,但是很多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部分人可能会停留在这个阶段,觉得可以用,并且用起来还行,没有花太多心思继续探索。我也是在碰到一些问题后,不甘心用了这么多年的编辑器竟然对其了解还很模糊,所以就狠下心来花些时间将Vim手册翻一翻。翻完之后(还是需要花不少经历的),确实很多之前不理解的概念立马变的明朗起来了,而且也了解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现在使用起来也比以前效率高多了,特别是查看代码,速度杠杠的,SourceInsight在它面前就是战5渣(当然,SI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如它界面比较美观,而且能够比较方便地查看文件/代码的结构等)。现在查看代码的时候,基本都会使用Vim,很少使用SI。

  3. Vim设计的一个初衷是,让使用者的手尽量少离开键盘去触碰鼠标,所以Vim编辑器会引入命令模式、插入模式和查看模式等模式,并且会有特别多的快捷键,多到令人发指。但是,其实很多快捷键功能相似,所以并不需要用户记住所有的快捷键,更多的时候是让用户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快捷键。比如翻滚屏幕,就有CTRL-U/D, CTRL-E/Y,zz、甚至pg up/dn等快捷键,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Vim这些快捷键的设置完全体现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设计思想。随着你的使用时间慢慢增长,每个人都会慢慢地筛选处一套适合自己的快捷键,并且随着对这套快捷键的熟练成都的提高,使用速度也会随着提升。支持个性化,我觉得这是Vim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设计思想。

  4. Vim的帮助信息页非常人性化,发现这个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点。直接在Vim界面的命令模式中输入:help CTRL-]类似的命令,vim立马就能帮你定位到该快捷键的说明。vim手册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在vim的help信息里面都能查找到,所以在学习vim的过程中,学会使用help信息还是很重要的,因为vim的学习曲线确实很陡峭,这个help信息让用户可以随时查找想要的信息。

  5. 使用Vim编辑器要有探索的精神,经常情况是,可能你觉得某个快捷键应该会有某个功能,或者应该需要有某个功能的快捷键,只要逻辑上说得通,这时候不妨尝试一下,或者搜一下,很可能就中大奖了。比如CTRL-U(up)代表向上翻页,那么CTRL-D(down)应该会是向下翻页。

Vim编辑器的功能确实很强大,这里只是单纯地说一些感想,并且针对的只是Vim编辑器本身,还不包含各种插件,如果Vim再和其他插件结合起来,那就更加强大了。

最后,如果感兴趣的读者也想翻一翻Vim手册,下面是链接:

http://csl.skku.edu/uploads/CSE2003S09/vimbook-OPL.pdf

同时也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河马虚拟化”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ndahui2008/article/details/8117766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