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经济形态(第26-28章)

第26章 共享经济

一、超豪华的民宿。

老路有个爱好:自己背着包,去世界各地旅行。在美国求学期间,我走遍了美东、美南、美西,还顺便去了趟墨西哥。但无论我走到哪里,几乎都会选择住在Airbnb的民宿里。

有一次,我到达拉斯旅行。刚下飞机,就看见一个白头发老爷爷,开着一辆不知道什么牌子的加长版豪华车把我接到他家。入住之后,我震惊了,但在解释为什么震惊之前,我得先说一下这个房子的价格:60多美金一晚,核算成人民币也就是300多元。为什么震惊呢?整个房子,俨然是半个古堡。卧室的那个床,根本不是床,一面墙上全是书,老爷爷按了一个按钮,推出两扇玻璃墙,把书挡住,然后整个书架开始往下倒,书架的背面就是我住的床。老奶奶带我到厨房,指着满满一面墙的食物告诉我:“小伙子,你随便吃。”我偷偷算了一下,随便拿两包吃的,60美金就回本了。爷爷奶奶给我配了两个保姆,这两个保姆,可不是公用的,是专门服务我一个人的。晚上,爷爷奶奶拉着我在客厅聊天,整个客厅大得甚至有点阴森恐怖。说实话,我虽然见识有限,但是酒店还是住过不少的,五星、六星酒店的豪华程度,跟这个房子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第二天早上,老爷爷开着那辆不知道什么牌子的加长版豪华车,把我送到机场,临走的时候跟我说:“小伙子,请给我们一个五星好评。“

当然,这是个特例,不是每一个Airbnb的房子都这么夸张。那什么是Airbnb?Airbnb是现在全球最大的共享经济民宿短租平台,最新的估值超过310亿美金,几乎是希尔顿酒店集团市值的两倍。而希尔顿,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你想,希尔顿集团,有多少固定资产,而Airbnb,据说没有一处自己的房产。

二、共享经济的本质。

那什么是共享经济呢?作家Rachel Botsman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这个概念,当时叫做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也就是协同消费,这是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的原型,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称作分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租赁。不同在于,共享经济是借助互联网,将所有资源、供给和需求打散,在一个数字化的环境下重新匹配,让最合适的供给和最合适的需求,重新高效匹配在一起。比如,我有两个房子,我把其中一个租出去;我有两部车子,我把其中一部租出去;我有两个老婆,我尽量不让警察抓到我……

一句话理解共享经济:在一个数字化的环境下,让最合适的供给和最合适的需求,重新高效匹配在一起。

三个关键概念支撑了共享经济的繁荣:第一个,产消者,也就是生产者即消费者;第二个,U盘化生存,即插即用,自由共享;第三个,增量价值,无内耗,创造价值。

有人说共享单车,比如摩拜和ofo,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共享经济,应该定义为分时租赁,这个观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第27章 社群经济

介绍: 吴晓波为什么讲“人+连接”?—— 社群经济

一、什么是社群?

2016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发表了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社群经济》。这篇文章把社群定义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小孩子们愿意跟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疯疯闹闹,我们成年人则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个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群里:喜欢旅行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篮球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投资自己的人在一个社群,年薪百万的人在一个社群。一个有价值的社群,不但能给你更广的人脉,更能让你有存在感、归属感、身份认同感。事实上,如果你仔细思考,人类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从来不乏伟大的社群,比如宗教。

二、社群的商业变现之路:社群很好理解,那什么是社群经济?

你有没有感觉到,移动互联时代,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更加在意附着在产品功能之上的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无缝信任和连接,并基于此和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信任连接加价值反哺所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组织、自运转、自循环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社群经济。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社群看作商业变现的重要手段。举个例子,2013年成立的樊登读书会,据说至今已有超过170万个会员,凭借一年365天,1天1元钱的会员费,年收入就能轻松过亿。面向读书会这个社群,樊登提供的不仅是一年50本书的伴读服务,更多的是各地读书会上,会员之间的互动,包括讲座、学习趴、笔记漂流、书籍交换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好的社群一定是自组织、自运转、自循环的。

回到开篇那个问题,你可能觉得今天的课程听得云里雾里,想问老路为什么不把它说的简单一点?因为在我的理解,社群商业本质上是“人的商业”,也因此,我希望在100天课程的这个阶段,提纲挈领地提出一些有深度的概念,在日后的每一天里逐一阐述。在整个100天课程结束之后,你再回来听这一段内容,相信你会对“人的商业”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

一句话理解社群经济: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并尽量把连接的成本降为零。

看懂社群经济,你可以记住这三个概念:第一,内容:一切产品皆媒体;第二,社群:一切连接皆渠道;第三,商业:一切参与皆体验。

有人说,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第28章 网红经济

介绍: 一人我饮酒醉,两眼是独相随 —— 网红经济

一、网红的前世今生

2016年,有一个女生火了,这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坐上了年度网红的头把交椅。先是获得了真格基金、逻辑思维等机构1200万元的投资,随后首个贴片广告便卖出了2200万元的高价。

纵观互联网时代,其实网红经济,从没停止过,我带你简单回顾一下。网红1.0时代,是在天涯、猫扑、榕树下火起来的安妮宝贝、痞子蔡、南派三叔等等,那个时候主要玩的是文字。我小的时候,就是痞子蔡的铁粉,还记得他的第一篇小说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你可能也看过这个故事。刚开始没有书,我是用打印机打出厚厚的一摞纸看完的,轻舞飞扬死的时候,我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把一厚摞打印纸都湿透了。到了2.0时代,有图有真相了,凤姐、芙蓉姐姐、奶茶妹妹大行其道。网红3.0时代,是以段子手、电商模特、知名ID为主的短视频配合图文的时代,比如薛之谦、张大奕、罗胖等等。网红4.0,便产自于这两年最火的直播行业。前两天老路路过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小伙嘴里念念有词:“一人我饮酒醉,两眼是独相随”。
这里,老路要教你一个喊麦的技巧,就是活用“你、我、这、那”这四个字。比如有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如何用直播喊麦的形式演绎呢?请跟我一起:”锄禾我日当午,汗滴这禾下土,谁知那盘中餐,粒粒他皆辛苦。“

二、颠覆传统的网红经济

你有没有发现,曾几何时,但凡明星,都是银幕之上、舞台之前被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而在当下这个注意力稀缺的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更接受的却是网红身上所凸显出的真实与贴近,俗称“接地气”。以往,运动员接受采访,一般就是“感谢领导”、“感谢国家”,谁会感谢洪荒之力呢?这是一种我们原先并不熟悉的个体表达,无需判断对还是不对,只需拿来娱乐消遣。互联网让“追星”的权利天平发生了倾斜,用户开始有能力自己生产内容,自主消费内容,甚至围绕网红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全新产业链,这就是所谓的“网红经济”。

你可能也看到了,网红经济带火了花椒、映客、一直播,也救活了微博、美拍和陌陌,还成就了“快手”的弯道超车。这个市场不仅仅属于草根:比如董明珠姐姐动不动就上个开机画面,比如王健林大大时不时来个小目标,再比如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每天在推特上刷存在感。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特朗普之所以能够打败希拉里,就是因为他更懂得网红经济。

一句直播喊麦,帮你记住网红经济:一人我饮酒醉,两眼是独相随。

要想当网红,我们得想清楚:第一,为什么要当网红——因为人的品牌更有温度,人的故事更好讲;第二,怎么当网红——一个词是爆,即鲜明的话题点。“爆”的反义词是“平”,你说什么都是对的,逻辑特别严谨,左右逢源,正反观点都被你一个人说了,这就叫不爆,反而没什么人关注你。一个词是刷,就是持续的曝光度,他决定了网红的生命周期,怎么样才能刷呢?参考四个词:独特风格,极端颜值,故事构建,积极互动;第三,当网红怎么赚钱——你可以接广告,也可以做网红电商等等。

有人说,有些网红历久弥新,有些网红瞬间过气,这中间,只隔着一个“认知”的距离。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如果你对该课程感兴趣,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开启学习之旅,投资自己,每天只要1块钱!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eixuedongji/article/details/8108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