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愿军“断刀”再论敏捷之道(上篇)

从志愿军“断刀”再论敏捷之道(上篇)

作者:欧德张(原创)

  在现在的IT项目中,以往常用的是瀑布模型套路,这些年敏捷模式大受欢迎,关于敏捷,现在诸人开口PMI-ACP,闭口则SCRUM,又有诸多实践、案例遵行其要旨,但力行其法者,却是既有成功者,亦有失败者,还有勉强完结者,这是什么情况呢?
  先举个旁证,说说我家小孩学书法的事,她1年前在学校的安排下开始学习书法,刚开始学书法时,肯定是未得书法要义,只能按书法老师所教,倾心于首笔之顿,末笔之收,写横写竖都缓缓而行,务求直正,随笔起落偶有不均匀处,又回手填描使之看似均匀,到现在写出的字,咋一看横平竖直,貌似马马虎虎,但实际差得很远。前不久我让她看一个大神用牙刷写字的视频,虽然牙刷就不是用来写字的,远非毛笔可比,但大神居然写得神韵飞扬、荡气回肠,牙刷写来还是好字!我问她,为什么牙刷也能写得这么好,她想了想说,这个人肯定用毛笔写过很多很好的字,所以用牙刷才能写得这么好!小孩子的总结暂且不论,也不必计较这位大神用毛笔写过的字到底多不多,但此大神一定是已然窥得书法之道之人,即得其道,故而化掌为兵,运化神通自然不在话下。
  那么,各位看官,俺们IT各种“农”苦苦追求的敏捷之路,除了“书法老师”ACP、SCRUM们的教诲的“看板、早会”之类的“起顿尾收”的法则之外,是否也有高人大神的“牙刷”示道之举呢?

                    一

  1952年11月下旬,进入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在军长秦基伟不眠不休多个昼夜的指挥下,全体官兵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奇迹般地守住了上甘岭。一天,秦基伟电话直通上甘岭,在了解完战况和部队情况后,秦军长感念这支自己从太行山里带出来的部队此时的奋勇和艰辛,说了句慰问语“转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军首长都很惦记前面的同志……”,然而话只说得半句,就被我们今天已不知姓名的话务员打断了:“首长,别啰嗦了!拣要紧的说,先下命令吧!”秦基伟事后不但没有责罚,反而盛赞了这名士兵。
  上面这个场景你能看到什么,如果你认为这不过是曾经在老版教材上出现过的列宁与哨兵故事的翻版——关于讲原则的士兵和通情达理的高官的又一个故事,那么你就错过了认识1950年代这支震惊世界的中国志愿军真实面目的机会,作为一个在敏捷之路上求索的IT人,你也就错过了从“道”之维度来一窥敏捷的机会。
  关于此,我看到过另一个佐证——现在你在百度文库应该还可以搜到一篇让人痛心的文稿《79年对越作战149师炮兵团加农炮3连2排覆灭及应吸取的教训》,这是距上甘岭战役后47年后,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惨痛教训——当时的随军决策者,如果有一颗强悍似1952年上甘岭之话务兵的“敏捷之心”,敢于面对复杂的局面当机决策,“加农炮3连2排”就不会被覆灭,此后还有极大可能立下赫赫战功——对于军队而言,敏捷就是生命!
  1950年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豪情提诗“虎踞龙蟠今胜昔”的龙虎之师,这支军队从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历经了23年的战争考验,军中将校几乎都“发于行伍”,其中士兵也都是身经百战。反衬甲午惨败后,光绪皇帝发布天下的罪己召中所谓“将非宿将,兵非宿练”,此时的志愿军正是“将为宿将,兵则宿练”。现在的各种宣传中,强调“我军”的优点大多是: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或者纪律严明、敢于牺牲、威武英勇等等,但很少提及这支军队的另一方面:敏捷与敏捷中的智慧——其实一支持续打了23年仗,并保持高胜率的军队,一定是一支高度符合敏捷之道的团队!
  因为它的敏捷是靠一枪一炮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当年当然不知道SCRUM,更不知所谓PMI-ACP。他们是历经战斗的幸存者,因为战斗不息,所以为了胜利,也为了在战争中幸存,他们必须在每一次幸存于战斗之后总结,然后形成制度和文化,最终凝练成这支军队所独有的敏捷之道。这个敏捷,不是学自SCRUM和ACP的,而是学自自身的实践,这种生死中磨砺出来的经验和文化,其实慢慢接近所之谓“道”。这个道,可以理解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宇宙万物间“自然而然”的终极真理,正如老子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r>
  故此,我们今天可以试着从这支深谙敏捷之道的“龙虎之师”身上来管窥敏捷,通过再观当年战例来试悟何之谓敏捷之“道”。

                  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50年11月,在结束了入朝作战的第一次战役后,毛与彭准备了一个惊天的超级口袋阵,用9个军30个师约38万人,诱歼美联军22万人,当然毛很清楚不可能全歼,希望至少能“争取在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两个仗,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而此战的关键,就是上图中可见的38军,要穿插突袭到敌后的三所里、龙源里,堵住美联军东线集团军退路,并且割裂其东西两线集团军的联系。
  当然38军最终成功的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操作:先是在11月25 日开始围着德川一通打,第二天就攻占德川,并歼灭了守军南韩第7师;接着26日黄昏开始靠两条腿急行军,28日早8点前及时赶到了三所里和龙源里;然后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挡住南退和北援的两路人马,为第二次战役的志愿军大胜奠定了基石。这一胜使得美联军不得不大退却,使得中朝军队此后不战而光复平壤,也使得同期在欧洲求学的李光耀,突然感受到西欧白人对他不再是故往的歧视,而换成了尊重。
  回顾这次战役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许多闪光的敏捷操作。例如负责穿插的主力部队113师,“受领任务后,确定迂回中如遇小股敌人,以尖兵连或前卫营予以歼灭或驱逐;遇较大股敌人,则以一部兵力予以牵制,主力绕过,不与纠缠。为加快行进速度,部队轻装前进。”又如突袭的尖刀连,发现图纸上的小路根本就是莫须有时,就逢山开山,逢水泅渡,走路都在打瞌睡也要按时赶到指定作战地点。
  各位看官,你看出否,这支军队有一个卓越的特质:为了达成目标,主动制定实现路径,然后灵活应用,面向动态的变化进行响应和处理。而面向动态的管理就是敏捷之道的核心,这也是瀑布模型与敏捷模式的分水岭,如果你的项目是建设一座目标明确、需求清晰且固定不变的物理建筑,那么用瀑布模型进行项目管理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活动中还有很多只有大致目标与方向,无法事前制定清晰需求的活动,例如军事活动,例如俺们的很多软件开发活动。所以我们要理解敏捷,就需要理解这个面向动态的管理思路,这也是我们今天各种管理思路的分水岭,你花心思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如今诸多的创新管理模式都是这种面向动态管理的套路,因为现在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探索和创新都是在信息、资源不透明的情况下出发,然后全力实现目标的过程。这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呢,再举个旁证,去年誉贯全球的阿法狗研发团队DeepMind,在用机器学习横扫人类后,宣布退出围棋AI,转向研究竞技类电玩游戏《星际争霸II》,在地图、对手策略等等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需要高超的动态管理策略,到目前(2018年9月)为止,DeepMind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论将来能否获得突破,我们都可以看到,要面对不对称、不透明的信息与环境,进行动态管理,对人和“狗”来说都是难题。

                  三

  1950年11月28日,38军113师紧急抽调337团1营1连2排堵住龙源里葛岘岭旁边的一条公路,排长郭忠田带队赶到现场后,发现葛岘岭高而突兀,容易成为飞机进攻的目标,再四处寻查,发现公路边有个小山包,公路在这里正好有个弯,过往车辆必然要在这里减速,于是郭排长便把主阵地设在了这小山包上。除了搞好主阵地工事,郭排长还让人在旁边的葛岘岭主峰上挖了些战壕,做了个假阵地。另外又看到小山包旁边有块巨石,郭排长也让人抓紧在巨石下面搞了个防御工事。
  不久,南退而来的美联军出现,战士们一看,排头的是50多辆坦克,而郭排长的2排靠双腿长途奔袭而来,没有火箭筒、没有×××包,只有轻武器和人均4颗×××。此时,1945年就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多次立功的排长郭忠田沉默了好一会,然后说了一句极具天才的命令:“把敌人坦克统统放过去,谁也不准开枪!”旁边的战士大吃一惊:“排长!上级命令不让我们放走一辆坦克、一辆汽车,放走了敌人,怎么交代?” 郭忠田火了:“我是排长,听我的!”
  接着大家眼中冒火地看着开走了几十辆坦克(有说是58辆),当坦克过完,美联军的运兵车、弹药车、炮车组成的车队接踵而至,一眼望不到边,当然这就是郭排长的“肉”了,他们一通打,马上就把车队截停了,前面过去的坦克也回头反攻,但限于山路,只能投入3辆坦克。而美军飞机也迅速反应,飞过来把旁边葛岘岭上那个人模人样的假阵地前后密集轰炸了两次,到了下午,美联军确认小山包是主阵地后,在坦克、飞机和地面炮火的组合下,发起了当时人类军队能力之内最猛烈的炮火,覆盖真正的阵地,而此时除了两个观察哨外,我们郭排长带着2排躲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巨石下的防御工事中抓紧时间休息……近晚时分,2排在援军的支持下发起凌厉地反击,最后取得了全排只有一人轻伤,歼敌二百余人,缴获炮9门,汽车58辆的英雄范例。
  我们在这惊天绝后的成功战例中,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的敏捷之道的另一个关键点——正确的理解目标,然后搞清自己团队在达成目标路径中的位置,之后再付诸行动。郭忠田排长无疑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按当时志愿军的编制,他们一个排也就4、50人,凭着手上这些轻武器,即便全排覆灭也根本不可能拦住这排头的50多辆坦克(打爆第一辆坦克就想堵住后面坦克的战术是不可行的,后面的坦克有诸多办法可以清除掉挡路的破车烂铁)。而负责打包抄的整个38军,突进而来的战略目标是尽可能的拦住敌军,只要敌人没有彻底突围,拦不住能拖住敌军,等到援军的围歼就是战略目标的成功。这种包抄战术是以×××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军事家们创造的,并且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经常运用,郭忠田作为1945年入伍的老战士,对我军的包抄战术应该是有很清晰的认识与理解的,所以才能在对战略目标有清醒而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临机做出了这个天才般的决定。
  郭忠田的故事还没有完,战斗结束后,郭忠田向1连长检讨,主要有两条:“一是把敌人坦克放走了;二是没有抓住一个俘虏。”1连长笑着说:“放走坦克是正确的决策,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你们打得是守备战,没有俘虏不算缺点。”听了连长的评价,全排一片欢呼!这是敏捷之道的又一个关键——敏捷的文化都是以达成目标为核心,而不是强调命令执行的绩效!当时的志愿军上下都充满这种文化氛围,不但郭忠田胆大包天,一个排长就敢临机更改作战指令,他的连长也是个大胆的家伙,未向上级请示就敢公开嘉许郭忠田的行为!而他们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这支军队在此前20多年的对敌作战中,生存与敏捷的经验已经形成了文化,当然志愿军领导也是嘉许郭忠田的,最后郭忠田获得了一级战斗英雄,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命名为“郭忠田英雄排”。郭忠田因作战有功,指挥有方,被提升为副连长。(多说两句,郭忠田在后面的入朝第四次战役中又立了大功,最后荣归故里,1993年逝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目标,这里再多说几句,据说全球风投界的常青树红杉资本有个著名的“面试题”,就是要求创业者在一张名片背面空白处写清楚这项目的重点,这是一个要求创业者精炼、总结目标的考题。一个项目能不能做好,先不说你用的套路是敏捷还是瀑布,且看看你的项目到底要做个啥,项目目标都说不清楚,敏不敏捷其实都不重要了,你大概率是失败的。实践中,这样的项目还真是很多,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现在对于过我的项目,我的要求之一就是你能不能去掉“IT谛”(各种IT的技术说明和专业名词),敢不敢就留下“俗谛”(纯用户需求,纯业务需求)。那些名称牛哄哄的项目,去掉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XX之后,你看看还剩些啥,想要做个啥,到底能做些啥?
(上篇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鼓励作者继续推出下篇,可以考虑打赏一下作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010906/229852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