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述评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述评

发布时间:2017-04-06 大中小

http://www.sipo.gov.cn/zlssbgs/zlyj/201704/t20170406_1309284.html

  【编者按】 2016年9月28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瑞士连续八年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国排名第28位。本期信息速递分析了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整体情况及指标构成,介绍了中国的总体情况及相对竞争优势和劣势,通过分析比较了2007年以来《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知识产权相关指标,得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国家竞争力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

  一、《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概述

  (一)全球竞争力的12项衡量指标

  世界经济论坛从1979年开始对每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行评判,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之一,它通过对一个国家进行综合考评,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计算是根据可公开获得的数据以及世界经济论坛与其合作伙伴机构所涉及国家进行的全面调查为基础而编制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为基础来进行评定。全球竞争力指数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一整套政策、制度和影响因素的集合”。

  全球竞争力指数以12项主要竞争力因素(pillars of competitiveness)为衡量指标的基础,全面地反映了世界各国的竞争力状况。竞争力指数总分就是这些指标的综合计分结果。这些衡量指标包括法律和行政架构(institutions)、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宏观经济环境(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卫生和基础教育(health and primary education)、高等教育和培训(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商品市场效率(goods market efficiency)、劳动力市场效率(labor market efficiency)、金融市场发展(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技术(technological readiness)、市场规模(market size)、商业环境完备性(business sophistication)和创新(innovation)。这12项指标对应着国家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指标一到指标四是要素驱动经济的关键、指标五到指标十是效率驱动经济的关键,指标十一到指标十二是创新驱动经济的关键,参见图1所示。

 

  图1 全球竞争力指标框架图

 

  (二)2016-2017年度全球竞争力的排名情况简介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共覆盖了全球138个经济体,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进行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仍然由西方发达经济体和部分亚洲四小龙国家主导。其中进入前10位的经济体具体排名如下:瑞士连续第八年排名榜首,新加坡和美国分别排第2位和第3位,与去年相同;其后依次为荷兰、德国、瑞典、英国、日本、香港和芬兰。

  亚洲经济体竞争力整体向好。新加坡仅次于瑞士位居全球第二,日本、中国香港地区稳居全球前十强。中国排在第28位,与上年度持平,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仍是全球主要新兴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印度排名继续上升,至第39名。东盟最大五个国家全部跻身榜单上半部分,排名依次为马来西亚(第25位)、泰国(第34位)、印尼(第37位)、菲律宾(第47位)和越南(第56位)。

  附表一显示了今年GCI的前三十位国家排名,这里给出前十名国家的简单介绍。

  瑞士连续八年位居GCI首位。12项GCI指标中,有11项GCI指标均居前10位,其中,劳动力市场效率、商业环境完备性、创新能力和技术准备这四项指标居第1位。瑞士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创新生态系统,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也非常出色。该国相对较弱的指标是通货膨胀、劳动力缺乏、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妇女参与劳动力就业水平较低。

  新加坡连续六年排名第2位。该国有10项GCI指标位居前10名。高等教育和培训、市场效率分别居第1和第2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令人称道。相对弱势的指标是创新能力和商业环境完备性。

  美国排名继续保持第3名的位置。该国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然而,生产率停滞不前促使该国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的竞争力主要归因于强大的创新能力、商业环境完备性、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劳动市场效率、高等教育和培训。尽管国民收入有所回升,然而,基础设施、公共机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和初等教育等指标仍需继续进步;其他指标如市场效率和技术效率均需进一步提高。

  荷兰今年排名上升1位,升至第4位。这得益于基础设施、公民健康和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市场效率、技术效率、商业环境完备性和创新等指标的改善。出色的科学研究机构和紧密联系的产学研、较高的劳动效率使得荷兰表现出色,相对较弱的指标是金融市场表现。

  德国今年排名第5位。该国宏观环境比较稳定、财政赤字较低,创新能力不断改善。此外,吸引人才的能力也使得德国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德国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合理地安排大量涌入的移民,因此需要进一步降低劳动力市场准入门槛,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中的安全子指标。

  瑞典今年升至第6位。这得益于竞争环境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赤字的改善。瑞典的劳动市场功能合理、就业率较高、妇女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水平高。但是劳动力市场的部分指标,如税收和劳动激励、劳动规章仍需改进;该国面临的另一问题是持续走高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此外,尽管创新能力中的技术效率很高,但是该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获得性不断降低。

  英国今年排名第7位。英国较好的指标包括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高效率、商业环境的完备性,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改善提升了该国的整体竞争力。本次统计数据发生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前,从长远来看,英国脱欧会降低该国的竞争力。

  日本退步两名,总体排名第8位。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财政赤字使得日本整体竞争力下降。劳动力市场缺乏活力、妇女参与劳动力市场比例低、难以吸引海外人才、国内市场进入门槛较高是日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日本较好的指标是:出色的基础设施、一流的商业环境完备性、独特的产品和生产流程、国际配送的掌控力。高质量的研发机构、企业在R&D的投入、出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使得日本保持良好的创新环境。

  香港地区今年排名上升至第9位,此前已持续5年排名第10位。香港所有GCI指标均排名在33位之前,表现十分优异。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守信和稳定的金融部门,出色的商品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为其出色的整体排名做出贡献。香港的问题在于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和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应加快由世界的金融中心向创新中心的转变。

  芬兰较去年下降2位排名第10位。这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影响:由于芬兰经济部门和出口对象相对较为单一,该国经济连续三年受到了主产业(信息技术和纸业)恶化以及最大出口对象之一(俄罗斯)市场波动的影响。良好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利用率、高度透明的公共机构和高度的创新能力是芬兰表现较好的指标。

  二、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优势和劣势

  (一)总体情况概述

  中国排名第28位,跟去年和前年排名相同。中国的全球竞争力评分有所提高,得益于高等教育(上升14名至第54位)、创新能力(上升1位至第30位),商业环境完备性(上升4位至第34位)等指标的改善,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向新常态转变,正通过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尽管宏观经济环境指标整体向好(第8位),但是我国技术效率偏低(第74位)、财政赤字持续恶化(占GDP的2.7%)。此外,外国企业和新业务进入市场门槛过高使得市场竞争效率低下;资本缺乏竞争和分配不合理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中国在金砖五国经济体中继续大幅领先,排在印度(第39位)、俄罗斯(第43位)、南非(第47位)和巴西(第81位)之前。

  在与亚洲各国的比较中,中国的相对全球竞争优势体现最好的是市场规模(Market size,指标十)、宏观经济环境(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指标三)和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指标二);体现一般的是创新(Innovation,指标十二)、卫生和基础教育(Health and primary education,指标四)、高等教育和培训(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指标五)、劳动力市场效率(Labor market efficiency,指标七)、金融市场发展(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指标八)、商品市场效率(Goods market efficiency,指标六)、法律和行政架构(Institutions,指标一)、商业环境完备性(Business sophistication,指标十一);表现最差的是技术(Technological readiness,指标九)。

  图2 中国的相对竞争优势(蓝线代表中国、灰线代表亚太国家平均水平)

 

  近五年来中国GCI综合指标排名及2016-2017年12项指标的排名情况请参见表1,2016-2017年中国GCI具体子指标排名及得分情况请参见附表1。

  表1 近五年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及得分表

 

排名

得分

GCI2016-2017

28/138

5.0

GCI 2015-2016

28/140

4.9

GCI 2014-2015

28/144

4.9

GCI2013-2014

29/148

4.8

GCI 2012-2013

29/144

4.8

基本需求指标(40%)

30

5.3

1.法律和行政架构

45

4.3

2.基础设施

42

4.7

3.宏观经济环境

8

6.2

4.卫生和基础教育

41

6.2

效率提升指标(50%)

30

4.8

5.高等教育和培训

54

4.6

6.商品市场效率

56

4.4

7.劳动力市场效率

39

4.5

8.金融市场发展

56

4.2

9.技术

74

4.0

10.市场规模

1

7.0

创新和完备性指标(10%)

29

4.2

11.商业环境完备性

34

4.4

12.创新

30

4.0

  全球经济论坛的竞争力评比还涉及商业活动重大障碍因素的分析。其获取方法是:在问卷调查中,要求企业家根据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按照严重程度选择其中的5项并排序。图2表明了被调查者认为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10名分别是融资渠道(10.8分)、政策稳定性(8.8分)、低效的政府(8.7分)、通货膨胀(8.4分)、腐败(7.9分)、税率(7.8分)、税收制度(7.5分)、基础设施(6.8分)、创新能力(6.7分)、劳动力市场工作伦理(5.0分)、劳动力受教育程度(4.8分)、政府稳定性(4.0分)、劳动规则(4.0分)、外汇管制(2.8分)、犯罪和盗窃(1.9分)。通过与去年的情况相比,今年的排名凸显了融资渠道和对政府和政策担忧的问题。

 

  图3 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按严重性从小到大排列)

 

  (二)反映优劣势的主要指标分析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评比中,就一级指标来说,中国表现最好的一级指标是市场规模(第1位)和宏观经济环境(第8位);表现中等的一级指标是创新(第30位)、劳动力市场效率(第39位)、商业环境完备性(第34位)、基础设施(第42位)、卫生和初等教育(第41位);表现较差的一级指标是法律和行政架构(第45位)、金融市场发展(第56位)、商品市场效率(第56位)、高等教育和培训(第54位)和技术(第74位)。

  就二级指标来说,属于我国竞争优势的指标共计25个,即排名在第28位之前的指标有25项。其中位于前10名的有10个,依次为:国内市场规模、国外市场规模、GDP、通货膨胀年变化率、艾滋病的流行率、基础教育的入学率(排名都是第1位);国民储蓄总额、航空运力(均为第2位);疟疾发生率(第7位);政府对先进技术的采购(第10位);居于前20位的优势指标是:铁路基础设施(第14位)、风险投资可获得性(第14位)、当地供应商数量(第16位)、农业政策(第16位);另外的居于前28位的优势指标是:政府法规的繁琐程度(第21位)、买家需求多样性(第21位)、集群发展状况(第21位)、农业政策花费(第22位)、市场支配地位程度(第23位)、政府花销的浪费程度(第24位)、政府官员决策的受支持程度(第25位)、雇佣和解雇(第25位)、支付和生产率(第27位)、国家吸引人才的能力(第27位)、企业在R&D上的投入(第25位)。

  总括说来,我国市场规模拥有无与伦比的禀赋优势,应当充分有效利用;宏观环境稳定、通货膨胀控制较好、流行性疾病的影响较弱是我国已保有多年的优势,但当前正面临压力与考验,需要政府着力把握适应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向与力度,避免竞争力的下落并争取向好;基础建设和基础教育的优势正在积累之中,特别是在当前已得到社会和政府广泛关注的有利情况下,有望取得进步。

  同优势相比,我国的竞争力劣势指标也比较多,排名在第100名以后的二级指标有11个,其中包括:企业董事会的效能(第116位)、对投资者保护的强度(第108位)、移动电话普及率(第105位);商品市场效率方面的表现较差,该项下共有16个子指标,其中5项都排在第100位开外,分别是总税率(第131位)、开始新业务的程序数量(第122位)、开始营业需要的时间(第121位)、贸易关税(第118位)和进口占GDP的比重(第132位)。其次,人均网络带宽(第113位)、裁员所需薪水(第112位)、出口占GDP的比重(第105位)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三、《全球竞争力报告》对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启示

  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与知识产权比较相关的二级指标有PCT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企业在R&D上的投入、创新能力指标和产学研合作指标。为反映中国在这几项指标上的发展情况,本期信息速递收集了2008-2009年、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2012-2013年、2013-2014年、2014-2015年、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相关数据 ,并将中国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地区)及金砖其他四国进行了比对,参见表2与图4-图8。

  表2 2007年-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指标的得分及排名情况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企业在R&D上的投入

24(4.2)

23(4.2)

22(4.1)

23(4.2)

24(4.1)

22(4.2)

23(4.3)

23(4.2)

25(4.4)

PCT专利申请

54(0.6)

50(0.9)

51(1.2)

46(2.0)

38(6.5)

36(9.2)

34(11.7)

32(13.4)

33(15.2)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53(3.9)

45(4.0)

49(4.0)

47(4.0)

51(3.9)

53(3.9)

53(4.0)

63(4.0)

62(4.3)

创新能力

25(4.2)

22(4.2)

21(4.2)

23(4.2)

23(4.1)

30(4.2)

40(4.2)

49(4.2)

45(4.4)

产学研

合作

23(4.5)

23(4.6)

25(4.6)

29(4.5)

35(4.4)

33(4.4)

32(4.4)

32(4.4)

30(4.3)

 

 

  图4 中国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及金砖其他四国的企业R&D投入对比图

  (一)企业在R&D上的投入指标

  从企业在R&D上的投入来看,中国领先于其他金砖四国(参见图4),2015年中国在该指标的得分为4.4,名次较之2014年下降2位。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扩张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依靠低廉劳动力获得低附加值的产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同时,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技术和品牌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增长质量。但也应当注意到,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总投入的得分还有很大的差距,而金砖五国中,近几年印度和南非也加大了企业R&D的投入,与中国的得分已十分接近。总的来说,就企业研发投入方面,金砖五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分值均在4.5分之下,而其他前十名国家该项得分均在4.5分之上,瑞士已经连续多年在该子指标列居首位。

 

  图5 中国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及金砖其他四国的人均PCT专利申请量图

 

  (二)人均专利申请量指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培育创业和创新环境,逐步将我国的标签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已取得很大成绩。与“企业在R&D上的投入”通常被视为创新投入相比,专利申请数通常被视为创新产出。中国PCT专利申请数不断上升,2015年为15.2件/百万人,居世界第33位,尽管较之2014年为13.4件/百万人的件数在数值上有所上升,但排名后退一位。从图5可以看出,就人均数量来说,中国和其他金砖四国差距不大,但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相比,数量级还比较低,这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共同问题。经统计,金砖五国2011年以后的平均值为5.86件/百万人,而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的平均值为221.23件/百万人,数值上相差悬殊。

 

  图6 中国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及金砖其他四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图

 

  (三)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

  就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来说,2015年中国的得分为4.3(62名),较之2014年的得分4.0有所上升,位次也前进1名。金砖五国中印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上升较快,2014年得分为4.2,2015年得分为4.5,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中国。从数值上看,金砖五国(不包括南非)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分为清晰的两大阵营,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和金砖五国中的南非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得分普遍较高,分值在5.0与6.5之间,而其他金砖四国普遍得分相对较低,数值在2.5到4.5之间。

 

  图7 中国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及金砖其他四国的创新能力图

  (四)创新能力指标

  从创新能力指标来看,根据图7,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不包括中国香港)的创新能力集中在图的上半部,其中,日本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出现了下滑。金砖五国和中国香港的创新能力得分集中在图的中下部,可以看出,印度和南非的创新能力得分近年来上升很快,2014年印度与中国持平,2015年印度已经超过中国,并且接近中国香港的得分;南非的创新能力2013年超过中国,2015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阵营的得分。总的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平缓,上升的趋势比较缓慢。

 

  图8 中国与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及金砖其他四国的产学研合作图

 

  (五)产学研合作指标

  从产学研合作指标来看,根据图8,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的创新能力集中在图的上半部,平均分在4.5分以上,其中日本和瑞典近年来出现了下降趋势。金砖五国的产学研合作指标得分集中在图的中下部,平均分在4.5分以下,可以看出,中国的产学研合作趋势平稳略呈现下降趋势,印度的产学研合作能力得分近年来上升很快,2015年超过中国和南非的得分,南非的产学研合作能力一直略高于中国。金砖五国中,巴西的产学研合作能力得分近年来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总的来说,在PCT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企业在R&D上的投入、创新能力指标和产学研合作指标中,中国较之全球竞争力前十名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的最新排名已经超过了中国,其总体竞争力的上升速度也很快,由去年的55名上升至今年的39名,这与该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趋势是一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能力的紧密关系使得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能进一步促进国家整体的竞争力,中国应继续关注全球竞争力较强的国家和金砖五国在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的表现,不断改进知识产权工作,以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姜南、朱雪忠供稿)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注释】

  1 其中2008-200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统计的实际上是2007年的数据,下同。

  2 以24(4.2)为例,24表明名次,4.2为得分。

  3 2011年前指标采用的为美国专利申请数,自2011年起使用的是PCT专利申请数,因此美国的得分出现了较大波动。另外,近年来中国香港的数据不再统计,故该图中没有标识中国香港的情况。

  4 其中排名数字标为黑体的为中国全球竞争力的优势指标。

  附表一 全球竞争力排名前30位国家的情况

 

国家/经济体

2016-2017年排行

2015-2016年排行

排行

得分

 

瑞士

1

5.81

1

新加坡

2

5.72

2

美国

3

5.70

3

荷兰

4

5.57

5

德国

5

5.57

4

瑞典

6

5.53

9

英国

7

5.49

10

日本

8

5.48

6

中国香港

9

5.48

7

芬兰

10

5.49

8

挪威

11

5.44

11

丹麦

12

5.35

12

新西兰

13

5.31

16

中国台湾

14

5.28

15

加拿大

15

5.27

13

阿联酋

16

5.26

17

比利时

17

5.25

19

卡塔尔

18

5.23

14

奥地利

19

5.22

23

卢森堡

20

5.20

20

法国

21

5.20

22

澳大利亚

22

5.19

21

爱尔兰

23

5.18

24

以色列

24

5.18

27

马来西亚

25

5.16

18

韩国

26

5.03

26

冰岛

27

4.96

29

中国

28

 

 

沙特阿拉伯

29

4.84

25

爱沙尼亚

30

4.72

30

 

  附表二 中国GCI指数的具体子指标情况

指标名称

排名

得分

指标一:法律和行政架构

45

4.3

1.01产权

50

4.5

1.02知识产权保护

62

4.3

1.03 公共基金的流向

44

4.1

1.04 政客的公信力

30

4.2

1.05 不正当的费用和贿赂

54

4.3

1.06 司法独立性

56

4.2

1.07 政府决策的受欢迎程度

25

4.1

1.08 政府花销的浪费程度

24

4.1

1.09 政府法规的繁琐程度

21

4.1

1.10 法律体系对于解决争议的有效性

46

4.1

1.11 法律体系对于挑战规则的有效性

46

3.8

1.12 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40

4.6

1.13 恐怖主义导致的损失

83

5.0

1.14 犯罪和暴力带来的损失

56

4.9

1.15 有组织的犯罪

78

4.7

1.16 政策服务的可获得性

56

4.7

1.17 公司的道德行为

52

4.1

1.18 财务的审计强度和报告标准

68

4.6

1.19 企业董事会的效能

116

4.3

1.20 保护小股东利益

48

4.3

1.21 对投资者保护的强度

108

4.3

指标二:基础设施

42

4.7

2.01 设施的综合水平

43

4.5

2.02 道路设施

39

4.8

2.03 铁路设施

14

5.1

2.04 港口设施

43

4.6

2.05 航空设施

49

4.8

2.06 航空运力

2

17363.7

2.07 电力供应

56

5.3

2.08 移动电话普及率

105

93.2

2.09 固定电话普及率

64

16.5

指标三:宏观经济环境

8

6.2

3.01 政府预算平衡

57

-2.7

3.02 国民储蓄总额

2

46.0

3.03 通货膨胀

1

1.4

3.04 政府负债

61

43.9

3.05 国家信用评级

26

 

指标四:卫生和基础教育

41

6.2

4.01 疟疾发生率

7

0.0

4.02 疟疾的影响

32

5.0

4.03 肺结核的发生率

83

68.0

4.04 肺结核的影响

95

4.9

4.05 艾滋病流行率

1

<0.1

4.06 艾滋病的影响

87

5.0

4.07 婴儿死亡率

57

9.2

4.08 寿命

54

75.8

4.09 基础教育的质量

47

4.5

4.10 基础教育的入学率

1

100.0

指标五:高等教育和培训

54

4.6

5.01 中级教育入学率

65

94.3

5.02 高等教育入学率

69

39.4

5.03 教育体系的质量

43

4.3

5.04 数学和科学教育的质量

50

4.5

5.05 管理学院的质量

61

4.4

5.06 学校互联网接入

50

4.6

5.07 当地专业研究和培训服务的情况

61

4.4

5.08 员工培训

41

4.3

指标六:商品市场效率

56

4.4

6.01 当地竞争强度

36

5.4

6.02 市场支配地位的程度

23

4.4

6.03 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

29

4.3

6.04 税制对激励投资的影响

34

4.1

6.05 总税率

131

67.8

6.06 开始新业务的程序数量

122

11

6.07 开始新业务需要的时间

121

31.4

6.08 农业政策花费

22

4.5

6.09 贸易壁垒的盛行度

78

4.3

6.10 贸易关税

118

11.1

6.11 外资企业的比例

68

4.5

6.12 限制对FDI的影响

82

4.4

6.13 海关手续的繁琐程度

55

4.4

6.14 进口占GDP的比重

132

19.6

6.15 顾客导向的程度

68

4.6

6.16 买家需求多样性

21

4.3

指标七:劳动力市场效率

39

4.5

7.01 劳资关系合作

47

4.6

7.02 薪酬定价的灵活性

82

4.9

7.03 聘用与解雇

25

4.5

7.04 遣散费用

112

27.4

7.05 税制对激励工作的影响

60

4.0

7.06 薪酬与劳动生产率

27

4.6

7.07 对专业管理的依赖

58

4.5

7.08 国家留住人才的能力

33

4.2

7.09 国家吸引人才的能力

23

4.4

7.10 女性参与劳动的比例

56

0.84

指标八:金融市场发展

56

4.2

8.01 金融服务便利性

64

4.3

8.02金融服务的价格

45

4.2

8.03 通过当地股票市场融资

40

4.2

8.04 贷款的便利性

36

4.5

8.05 风险投资

14

4.1

8.06 银行健全度

79

4.6

8.07 安全交易的监管

57

4.5

8.08 法律权利指数

86

4

指标九:技术

74

4.0

9.01 最新技术的可用性

81

4.5

9.02 企业对技术的吸收

60

4.6

9.03FDI和技术转移

59

4.5

9.04 互联网用户的比例

77

50.3

9.05 宽带互联网接入的比例

49

18.6

9.06 网络带宽

113

6.5

9.07 移动互联网接入的比例

63

56.0

指标十:市场规模

34

4.4

10.01 国内市场规模指数

1

7.0

10.02 国外市场规模指数

1

7.0

10.03 GDP

1

19392.4

10.04 出口占GDP的比重

105

23.3

指标十一:商业环境完备性

34

4.4

11.01 当地供应商数量

16

5.1

11.02 当地供应商质量

57

4.4

11.03 集群发展状况

21

4.7

11.04 企业竞争优势

43

4.0

11.05 价值链宽度

29

4.4

11.06 企业对国际销售的控制度

29

4.3

11.07 企业生产流程成熟度

44

4.3

11.08 市场化程度

62

4.5

11.09 授权的意愿

48

3.9

指标十二:创新

30

4.0

12.01 创新能力

45

4.4

12.02 科学研究机构的质量

40

4.5

12.03 企业在R&D上的投入

25

4.4

12.04 产学研在R&D上的合作

30

4.3

12.05 政府采购先进技术产品

10

4.4

12.06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

30

4.7

12.07 PCT专利申请

33

15.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zebinbin/article/details/7813257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