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刀 :机房建设主要标准规范的介绍

转:https://blog.csdn.net/shjhuang/article/details/8549317

机房建设主要标准规范的介绍

2013年01月28日 15:53:21 阅读数:6485更多
个人分类: 文档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shjhuang/article/details/8549317

1 概述
随着信息化向社会各个角落的扩张、云技术的普及使得该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从而引发了企业对更高效、更安全和可扩展网络的需求,也使为信息化提供保障的机房建设开始了再次的腾飞。据相关新闻报道“美能源部称,美国信息技术及通讯设备年用电量约为1200万亿千瓦时,占美国总用电量的3%”,这比原来预测的到2011年占美国总用电量的2.5%提前了一年多。用电量的迅猛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数据中心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发展中的新兴国家也不例外。来自2010中国绿色数据中心发展与实践高峰论坛的报道:2000年中国数据中心规模为200亿元,2009年为430亿元,有专家预计到2013年,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过977亿元,2010~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5%”.数据中心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生产商和服务商进入到这个领域,导致数据中心建设质量的良莠不齐。如何使数据中心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规范这个市场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为此国家陆续颁布和修改了多部与数据中心建设相关的标准,文章只对机房建设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简要的介绍。

2 标准简介

国家为规范数据中心市场,陆续批准和颁布了一系列《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201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等6项与机房建设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均为2005年开始修编,2008年11月12日颁布,于2009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于2010年又开始重新修编,并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和《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于2007年开始修编,2009年就已完成了报批稿并上报原建设部审批。《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于2011年7月29日颁布,并于2011年11月1日实施。《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2011于2011年12月30日颁布,将于201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和《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则完全是根据数据中心发展的需要而新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已于2012年3月20日通过专家组的审查。《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也即将召开首次会议。下文就这几个标准的一些情况进行介绍。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005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信息产业部也几乎在同时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度电子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的函件。在这些修编计划中就有《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是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在1989年开始编制,1993年发布实施的。这个规范总体来说适应了当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满足了当时和之后几年机房建设的需要。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建设地日新月异,1993年发布实施的《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已不能完全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对机房的设计要求,为了满足高速、大容量电子信息设备对机房的使用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各种云数据中心等大型机房的建设需求),同时满足各类中小型机房的需求,需要有一个新的机房设计规范。考虑到原规范叫《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其适用范围太窄,而现在的机房一般都包含存储设备、交换设备、服务器等,很少有单独的计算机机房,现在的IDC数据机房、网络机房等,都只是众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中的一种,无论是什么机房,其目的都是为存储、处理、传输电子信息,因此最后定名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是机房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它主要指导设计单位如何设计一个符合规范的机房,同时对使用、规划、施工和验收单位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它是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合格机房的基础。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的主要特点为:

1)规范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成A、B、C三级,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

2)比原规范增加了术语和符号、机房分级标准、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五个章节的内容。

3)新增内容提高了可操作性。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约三年为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推动着其基础支撑系统——机房技术的发展,如何使国家标准与时俱进,在相关技术规范中对这些技术进行规范就成为当务之急。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是2007年底完成的报批稿,到2010年底已经过去4年。这几年里,数据中心的发展异常迅猛,涌现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一般规范修编都需要2~3年,如果2013年完成,则《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2代,而新的规范还将支持未来数年数据中心的建设,所以及时修编GB50174就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重新修编,并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更名的主要目的是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称为“数据中心”,更名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2011年6月2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规范》编写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确认了修编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要求、建筑、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安全防范、给水排水、消防等。重点修编数据中心分级、增加灾备数据中心的设计要求、空气调节、电气、网络与布线、数据中心节能、消防等章节,尤其是如何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将会是重中之重。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124号)的要求,由中国机房设施工程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单位,在原行业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的基础上共同修编而成的。

该规范总结了国内当时机房建设的最新实践经验,吸收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满足了建设和施工单位的需要,规范了工程施工技术,统一了施工检验标准,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对整顿机房工程建设市场提高工程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评审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应用范围广范;内容全面特点突出;与现行的相关国家规范关系处理得当;体现了“四新 ”对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机房安全运行将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环保和节能;其颁布执行必将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内容层次清晰、条理有序、文字简洁、用词得当、格式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规范的章节按如下原则进行组织:
  1)通用的要求归纳到“总则”或“基本规定”,各章共同遵守。
  2)每章各节的同一的原则要求归纳到“一般规定”。
  3)各章一般的安装施工作业只明确原则要求,一求简洁。
  4)关键设备安装、重要工序操作、高技术含量并决定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作业,则较具体陈述。这个环节也是施工管理者和检验人员必须控制的。
  附录中的表格反复斟酌修改精练形成,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该规范对于极大地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寿命、决定人身和设备安全及军事、政治和经济机密保障的内容定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集中解释、控制和管理。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是机房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它主要指导施工单位如何按照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将机房建设成为一个符合规范的安全可靠的机房;指导监理单位如何在机房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管理和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图纸规范的进行施工;同时也是指导验收单位对建设完成的机房进行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该规范已于2011年批准修编。

(3)《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规定了电子计算机场地的术语、分类、要求、测试方法与验收规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电子计算机场地。该规范于1982年首次发布,1989年进行了修订,但名称没有改变,仍为《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当时的标准只规定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适用范围为各类地面计算站。2000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更名为《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这次修订对原标准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该标准规定了电子计算机场地的定义、要求、测试方法与验收规则。在适用范围上修改为:适用于各类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场地,其它电子设备系统的场地可参照执行。在内容上,删除了站址选择、腐蚀性气体及测试方法等内容。新修订的《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T-2011与GB50174一样,增加了机房分级、场地抗震、机房布线、安防、屏蔽室效能测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测试、气体灭火系统测试、电视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测试等内容,细化和增加了场地条件要求。

该规范按国家标准分类应该归结为产品规范,主要是规范在一种什么样的运行环境下计算机设备可以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生产的计算机在GB2887规定的场地条件下应该可以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计算机运行维护人员也有一个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因为它不是一个工程标准,所以不能解决机房建设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GB2887是贯穿在机房建设的全过程的总的要求,它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所以许多细化的工程数据、方法等需要在其它规范中体现。它的应用周期是机房工程的全过程,既从机房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一直到后期维护。

(4)《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201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规定了计算机场地的安全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计算机场地。该规范于1988年首次发布,至今已经20多年了,一直没有修订。新修订的《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增加了场地抗震、安防、电视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测试等内容,细化和增加了场地安全条件要求。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也是一个产品规范,主要是对安放计算机的场所提出的安全要求,是贯穿在机房建设的全过程的针对机房安全的总的要求。它是当时针对计算机机房的重要性而特别制定的,现在针对机房安全的要求已经深入到机房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许多内容在其它机房规范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所以,笔者认为该规范的用处已经不是很大了。

(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于2009年开始编制的。目前还在编写讨论稿阶段。规范编制的目的是规范机房内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指标,规定使用仪器的类型和精度等级,使测量参数具有可复查性和权威性,保证电子信息设备能在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中安全、稳定地运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环境检测。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完成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机房内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含尘浓度、电源质量、防静电、防雷、接地等指标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规范,是否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特别是PUE(能源使用效率)是否达到节能目标,需要通过专业人员使用专门仪器进行检测才能确定。但不同的人、不同的仪器检测的结果往往由于没有统一监测标准(包括统一的检测方法和使用的仪器精度标准等)而不同,很难正确判断被检测的机房是否满足要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就是使不同的人,即使使用不同的仪器(但精度必须相同),对同一个机房进行检测,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是为避免在机房检测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颁布的机房建设的一个配套标准,是对《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的补充。《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已于2012年3月20日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查,正在完善报批稿的过程中。

(6)《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开始编制的。

信息系统机房作为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区域,内部设备众多,互相协调性高,同时要求有良好的机房环境(供配电、UPS、空调、消防、保安等)作为基础条件,才可能高效地发挥信息系统机房的运行效率。而机房管理牵涉的专业很多,靠1~2个人的管理有相当的难度,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机房在建设中引入了信息系统机房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对机房内设备运行环境和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严密监测,实现了信息系统机房各类设备的统一监控,减轻了信息系统机房维护机房设备监控系统人员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信息系统机房的科学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将机房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纳入机房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可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施工和资源浪费。该规范的编制和批准、发布、实施,将对我国信息系统机房管理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到作用,是确保信息系统机房安全可靠的运行的极有意义的基础技术工作。

由于这个修编计划是去2011年底才批准的,所以首次会议还没有召开,但修编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

(1)对信息系统机房综合监控系统技术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1)监控内容的标准化:根据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A级、B级、C级),制定所需监控的内容。

2)系统结构的标准化: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采用集散或分布式网络结构,支持各种传输网络。

3)系统功能的标准化:能够本地和远程监视和操作,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具备显示、记录、控制、报警、趋势分析和提示功能。

4)接口技术标准化:对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与各接口子系统进行连接时信息交互接口的相关内容进行定义和描述。

(2)对信息系统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工程建设中的现场勘察、工程设计(安全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系统集成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的各个环节提出严格的质量要求。

3 结束语

机房建设国家标准是国家建设工程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建设一个安全可靠机房的基础。随着标准的不断完善,它在该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对数据中心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wotuo/article/details/8262237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