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5.6 主从复制的配置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iudongdong0909。 https://blog.csdn.net/liudongdong0909/article/details/78848357

MySQL主从复制的方式

MySQL5.6开始主从复制有两种方式:基于日志(binlog)、基于GTID(全局事务标示符)。

我选择基于日志(binlog)的复制。

MySQL主从复制(也称A/B复制)的原理

1、基于语句的复制:主服务器上面执行的语句在从服务器上面再执行一遍,在MySQL-3.23版本以后支持。

存在的问题:时间上可能不完全同步造成偏差,执行语句的用户也可能是不同一个用户。

2、基于行的复制:把主服务器上面改编后的内容直接复制过去,而不关心到底改变该内容是由哪条语句引发的,在MySQL-5.0版本以后引入。

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个工资表中有一万个用户,我们把每个用户的工资+1000,那么基于行的复制则要复制一万行的内容,由此造成的开销比较大,而基于语句的复制仅仅一条语句就可以了。

3、混合类型的复制:MySQL默认使用基于语句的复制,当基于语句的复制会引发问题的时候就会使用基于行的复制,MySQL会自动进行选择。

在MySQL主从复制架构中,读操作可以在所有的服务器上面进行,而写操作只能在主服务器上面进行。主从复制架构虽然给读操作提供了扩展,可如果写操作也比较多的话(多台从服务器还要从主服务器上面同步数据),单主模型的复制中主服务器势必会成为性能瓶颈。

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主服务器上面的任何修改都会保存在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里面,从服务器上面启动一个I/O thread(实际上就是一个主服务器的客户端进程),连接到主服务器上面请求读取二进制日志,然后把读取到的二进制日志写到本地的一个Realy log里面。从服务器上面开启一个SQL thread定时检查Realy log,如果发现有更改立即把更改的内容在本机上面执行一遍。

如果一主多从的话,这时主库既要负责写又要负责为几个从库提供二进制日志。此时可以稍做调整,将二进制日志只给某一从,这一从再开启二进制日志并将自己的二进制日志再发给其它从。或者是干脆这个从不记录只负责将二进制日志转发给其它从,这样架构起来性能可能要好得多,而且数据之间的延时应该也稍微要好一些。

工作原理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实际上在老版本的MySQL主从复制中Slave端并不是两个进程完成的,而是由一个进程完成。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做存在较大的风险和性能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一个进程会使复制bin-log日志和解析日志并在自身执行的过程成为一个串行的过程,性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异步复制的延迟也会比较长。

另外,Slave端从Master端获取bin-log过来之后,需要接着解析日志内容,然后在自身执行。在这个过程中,Master端可能又产生了大量变化并新增了大量的日志。如果在这个阶段Master端的存储出现了无法修复的错误,那么在这个阶段所产生的所有变更都将永远无法找回。如果在Slave端的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这个过程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为了提高复制的性能并解决存在的风险,后面版本的MySQL将Slave端的复制动作交由两个进程来完成。提出这个改进方案的人是Yahoo!的一位工程师“Jeremy Zawodny”。这样既解决了性能问题,又缩短了异步的延时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数据丢失量。

当然,即使是换成了现在这样两个线程处理以后,同样也还是存在slave数据延时以及数据丢失的可能性的,毕竟这个复制是异步的。只要数据的更改不是在一个事物中,这些问题都是会存在的。如果要完全避免这些问题,就只能用MySQL的cluster来解决了。不过MySQL的cluster是内存数据库的解决方案,需要将所有数据都load到内存中,这样就对内存的要求就非常大了,对于一般的应用来说可实施性不是太大。

还有一点要提的是MySQL的复制过滤(Replication Filters),复制过滤可以让你只复制服务器中的一部分数据。有两种复制过滤:在Master上过滤二进制日志中的事件;在Slave上过滤中继日志中的事件。

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主从配置需要注意的点

(1)主从服务器操作系统版本和位数一致;

(2) Master和Slave数据库的版本要一致;

(3) Master和Slave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一致;

(4) Master开启二进制日志,Master和Slave的server_id在局域网内必须唯一;

MySQL主从复制的两种情况: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实际复制架构中大部分为异步复制。

复制的基本过程如下:

  1. Slave上面的IO进程连接上Master,并请求从指定日志文件的指定位置(或者从最开始的日志)之后的日志内容。

  2. Master接收到来自Slave的IO进程的请求后,负责复制的IO进程会根据请求信息读取日志指定位置之后的日志信息,返回给Slave的IO进程。返回信息中除了日志所包含的信息之外,还包括本次返回的信息已经到Master端的bin-log文件的名称以及bin-log的位置。

  3. Slave的IO进程接收到信息后,将接收到的日志内容依次添加到Slave端的relay-log文件的最末端,并将读取到的Master端的 bin-log的文件名和位置记录到master-info文件中,以便在下一次读取的时候能够清楚的告诉Master“我需要从某个bin-log的哪个位置开始往后的日志内容,请发给我”。

  4. Slave的Sql进程检测到relay-log中新增加了内容后,会马上解析relay-log的内容成为在Master端真实执行时候的那些可执行的内容,并在自身执行。

第一步:两台安装好mysql5.6 的机器

安装步骤参考:centos安装mysql5.6

机器名 ip 端口
mysqlmaster 172.16.29.130 3306
mysqlslave 172.16.29.134 3306

第二步:主节点,开启binlog,设置服务器id

Master上面开启binlog日志,并且设置一个唯一的服务器id,在局域网内这个id必须唯一。二进制的binlog日志记录master上的所有数据库改变,这个日志会被复制到从节点上,并且在从节点上回放。修改my.cnf文件,在mysqld模块下修改如下内容:

[root@localhost ~]# vim /etc/my.cnf

配置:

[mysqld]
server-id= 130  #设置server_id,一般设置为IP
log-bin= /var/log/mysql/mysql-bin.log  #开启二进制日志功能,可以随便取,最好有含义
binlog-do-db=imc,icm_quartz #复制过滤:需要备份的数据库,输出binlog
binlog-ignore-db=mysql #复制过滤:不需要备份的数据库,不输出(mysql库一般不同步)
binlog_cache_size=1M  #为每个session 分配的内存,在事务过程中用来存储二进制日志的缓存
binlog_format=mixed #主从复制的格式(mixed,statement,row,默认格式是statement)
expire_logs_days=7 #二进制日志自动删除/过期的天数。默认值为0,表示不自动删除。
slave_skip_errors=1062 #跳过主从复制中遇到的所有错误或指定类型的错误,避免slave端复制中断。如:1062错误是指一些主键重复,1032错误是因为主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

log_bin设置二进制日志所产生文件的基本名称,二进制日志由一系列文件组成,log_bin的值是可选项,如果没有为log_bin设置值,则默认值是:主机名-bin。如果随便修改主机名,则binlog日志的名称也会被改变的。server-id是用来唯一标识一个服务器的,每个服务器的server-id都不一样。这样slave连接到master后,会请求master将所有的binlog传递给它,然后将这些binlog在slave上回放。为了防止权限混乱,一般都是建立一个单独用于复制的账户。

binlog是复制过程的关键,它记录了数据库的所有改变,通常即将执行完毕的语句会在binlog日志的末尾写入一条记录,binlog只记录改变数据库的语句,对于不改变数据库的语句则不进行记录。这种情况叫做基于语句的复制,前面提到过还有一种情况是基于行的复制,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

重启mysql, 查看主节点状态;

mysql> show master status;
+------------------+----------+--------------+------------------+-------------------+
| File             | Position | Binlog_Do_DB | Binlog_Ignore_DB | Executed_Gtid_Set |
+------------------+----------+--------------+------------------+-------------------+
| mysql-bin.000001 |      120 |              |                  |                   |
+------------------+----------+--------------+------------------+-------------------+
1 row in set (0.00 sec)

第三步:从节点,设置服务器id

slave机器和master一样,需要一个唯一的server-id。

[root@localhost ~]# vim /etc/my.cnf

配置:

[mysqld]
server-id=134 # 设置server_id,一般设置为IP
log-bin=/var/log/mysql/mysql-bin.log  # 开启二进制日志功能,可以随便取,最好有含义

重启slave节点

第四步:将从节点连接到主节点上

进入 slave节点,执行:

mysql> change master to
    -> master_host='172.16.29.130',
    -> master_user='root',
    -> master_password='root',
    ->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2',
    -> master_log_pos=120;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2 warnings (0.00 sec)

mysql> start slave;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show slave status \G;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主节点数据库添加一条数据验证成功。

错误解决:

**1.2017-10-29 04:47:41 4681 [ERROR] Slave I/O: Got fatal error 1236 from master when reading data from binary log:
‘Could not find first log file name in binary log index file’, Error_code: 1236**

解决步骤: 肯定是主结点数据库binlog变了。
重启主节点,进入主节点数据库重新查看主节点状态;

mysql> show master status; # 看下面的是否变动了。
+------------------+----------+--------------+------------------+-------------------+
| File             | Position | Binlog_Do_DB | Binlog_Ignore_DB | Executed_Gtid_Set |
+------------------+----------+--------------+------------------+-------------------+
| mysql-bin.000001 |      120 |              |                  |                   |
+------------------+----------+--------------+------------------+-------------------+
1 row in set (0.00 sec)

**2.mysql 配置server-id 和 bin-log之后,重启数据库失败。
查看mysql日志:**

[root@localhost mysql]# vim /var/log/mysqld.log 

显示错误:

/usr/sbin/mysqld: File '/var/log/mysql/mysql-bin.index' not found (Errcode: 13 - Permission denied)
2017-08-10 02:30:25 4042 [ERROR] Aborting

就是权限不足。

[root@localhost mysql]# chmod 777 /usr/sbin/mysqld
[root@localhost mysql]# chmod 777 /var/log/mysql

参考: MySql 主从复制及配置实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udongdong0909/article/details/7884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