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困境

创业至今,9个月。
 
公司还是没有走上正轨。商业模式和产品都没有理顺,也没有形成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创业进入了困境。
 
这段时间方向换了一次,找过一拨投资,拍了一次产品演示视频,考察了一次市场,参加过一次路演,意向客户谈了三个,合同签了一个,账款收过一次,发了一次工资。这是所有的成绩单了。
 
商业模式
 
最开始的商业模式,是希望用一个聚合性的平台来做智能化升级,帮助传统厂商一次性接入多个智能家居平台。最终证明这样的模式前提不成立,传统厂商们要的不是怎么能接入这些大平台,他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些平台,也没想过也接入平台。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产品能好卖点,智能化是很好,但最好不要增加成本。
 
后来的商业模式转向了服务一些细分领域的方案公司,他们在积极探索智能化。这是真实的需求,这些方案公司懂行业、懂需求、懂产品、懂硬件,但是不懂技术、不懂软件,我们的APP和云平台是他们想要的。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前期定制化的实现这些方案公司的需求,提供包含模块/模块固件、网关、APP、云平台、音箱对接能力的整套智能化方案,中期推广这些方案给更多同类型的方案公司,后期可以整合各个细分领域的产品和方案,形成智能全屋的产品,打全屋集成的市场。假如目标是10个细分行业,每个行业服务10个方案商,我们就能服务100个方案商。每个厂商每年给我们创造10万的营收,就是1000万的营收。理想很美好!当然现实没这么简单,这个模式中我们的直接客户是方案商,是否能找到这么多有实力的方案商是难点,这些方案商是否愿意完全放弃自研智能方案,而专注驱动硬件更是关键。这个模式目前是我们跟照明行业客户采用的模式,还没有规模化的验证。
 
商业模式中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效率。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中,怎么做效率更高,就是好的商业模式。前段时间跟一个团队聊,他们擅长硬件和模块,手上有模块和网关的硬件,有一定的全屋能力。他们的模式是用自己的硬件和方案能力,去做一些产品智能化和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然后APP和云的能力找第三方外包,他们还并不想将自己的方案和协议暴露出来,也就说做APP和云端更多的是透传,关键数据他们自己处理。如果所有的硬件公司都是这种想法,也能支撑起第三方SAAS公司来。这是 产品硬件+智能模块/方案+SAAS的模式,区别于我们的 产品硬件+硬件驱动方案+整体智能方案的模式。孰优孰劣?我觉得我们的模式中个环节之间接口简单,每个环节都可以规模化。而他们的模式中智能模块和SAAS之间接口太复杂,工程进度不可控,不是很好的模式。后续让市场验证我的判断吧。
 
产品
 
我们一直以来的最终目标都是智能家居系统,要做出最好的智能家居系统,我们需要网关、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全屋智能系统,还需要云平台和APP。因为全屋智能系统需要在更好的了解家居内各种设备的基础上做,所以初期我们规划了云平台、APP、网关和智能模块。
 
我们花了两个月搭好了云平台的雏形,第三个月跑通了云平台、网关、智能灯。这个进展算是非常迅速了。然而接下来的产品化却难产了,包含云平台、APP、智能灯、天猫精灵对接的智能照明产品项目进度一再拖延,错过了6月初和7月初两次客户重要demo,也直接导致照明项目进入僵尸状态,没有后续收入进来。
 
新的智能窗帘项目,能够使我们进入一直想进的智能窗帘市场,这个目前正在“缓慢”而有条不紊进行,新的小伙伴加入,兼职的工作节奏、新的技术体系,小伙伴们都需要适应,还好这个产品的时间要求不是很高。开关插座的项目则是因为没有时间去做,这一块也是很值得去做的,因为市场巨大。
 
还有一个一直没有做成的产品是模块硬件。要更好的掌握无线系统技术,掌握硬件的生态链,和增加一定的智能模块授权的议价能力,最好我们自己做智能模块。然后智能模块需要前期的不小的芯片采购投入,和一定的硬件研发投入,也一直没能进行。还有网关,一直处于原型阶段,没有做自己的硬件。最近的调试也表明现在用的芯片性能不够,亟需升级成更强大的网关。
 
总结来说,产品上只达到了我们能做到的60分吧。如果安排的更好点,我们产品可以完成的更好,产品也可以做的更多。
 
市场
 
市场我认为是除了商业模式之外最重要的东西。不能充分的了解市场,有深刻的市场洞察,也就不可能设计出正确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没有市场,也就必然没有收入。
 
8月底跑了一趟深圳和中山,跟最一线的灯厂、窗帘厂、开关厂老板有了交流,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他们的真实状况和需求,也感受到了智能化还不能算是刚需,对他们来说,智能化能达到的效果还存疑,而要增加的成本更是实际的顾虑,前期投钱去做探索性项目更是不可能。所以,在智能化还不是刚需的情况下,我们的智能化项目就比较难产生规模化的营收了。整体智能化的市场可能还可以,但是还太分散,而且有涂鸦、深智云等在前,智能化项目还不能算是我们的市场,我们只有从熟人介绍的渠道一点一点做起。
 
全屋集成的市场则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市场是智能家居的真正主战场,中间应该痛点多多,可惜没有机会接触到。
 
技术
 
我们的根基是嵌入式技术,在云平台原型搭建完之后,我们也部分掌握了云端的技术,只是离商用级别的云平台还差的很远,高可靠高并发的架构一直想搭建,却没有实现。
 
全屋智能的系统也是一直想搭建,虽然没有更多类型设备的支撑,目前灯、开关、插座、窗帘、红外传感器,也是能够支撑一个场景联动的原型系统了,希望这个系统能尽快开始搭建。
 
AI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目前还缺少应用场景,但是作为一个预研性的课题也是可以开始研究了。
 
团队
 
团队上,嵌入式团队强将很多,云端人才真在转化和渗透,真正缺少的是APP的人才,那种能够参与创业,积极成为创业团队骨干的人才。
 
另一方面比较严重的是大部分成员都是兼职的问题,导致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难以保证。
 
商业的竞争是何其激烈,是真刀实枪的较量。无论如何,游击队也是敌不过正规军。我们不能指望上天的眷顾,也不能期望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会在我们身上失效。别人all in,承受失败的风险,最终不一定能赢,你不all in,想着稳定和创业成功兼得,则一定是输。
 
融资
 
融资不是目前的重点,一是目前的整个融资环境很差,二是从过年前后融资的反馈来看,我们的项目算偏传统的IoT项目,缺少融资亮点,作为早期项目融资希望不是很大。
 
如果扎根产品和项目,有了不错的业绩,商业模式得到证明之后,融资可能会相对容易的多。
 
困境
 
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三个月内,我们的项目难以产生可观的营收。照明项目,APP和开发工作都还有一些开发量,会继续做完,但是难以快速上量,他们需要超过20K的出货量,我们才有新的收入。智能窗帘项目,厂家目前的计划是1K个样品,这个大概会有几万块的收入,除去介绍人分成和兼职伙伴的分成,剩下不多,后续起量还要看这批样品的销售情况。智能开关和插座项目,有两个客户等着做,但是三个月内都很难有可观的收入。
 
对我们来说,遇到了创业公司的典型困境,就是没有收入的问题,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不是那个例外的幸运儿,困难和坑,我们一个没拉下。所以当下最紧急的事情,是解决现金来源的问题,以解决我们创始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保证一部分经费让项目能够继续进行下去。接外包项目做、申请政府资助、参加比赛赢取奖金,甚者工作一段熬过这段时间,让项目能继续下去,都是解决办法吧?
 
未来
 
整体来说,我依然是对我们的项目信心十足,我们总结出来的商业模式未来也可能是未来真正适合智能家居行业的模式,时机成熟,实现大规模扩张,成为业内领先者也未必不可能。
 
只是眼前的难关,是必须要渡过的。然后,就是坚持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2mer/p/969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