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底下的原因--项目管理者说

一、需求阶段
1、产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产品即使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法给出具体的业务细节,如用户输入应该限制在多少位,是否进行存在性或唯一性校验等。
3、即使产品知道自己想要的,也知道业务细节,但是也没法跟开发人员衔接上,往往都是会有误差。
4、即使有幸,产品跟技术衔接上了,也很难在以后能记住这些当时的共识。
5、即使为了防止以后的遗忘,增加了文档说明,也难以保证文档能够记录的准确,想起我的第一个Boss说的话:一句中国话,100个人都100个人的理解。
 
二、开发阶段
1、只有Team Leader自己知道产品想要的是什么,手底下的兄弟们并不知道
2、即使通过分析需求,讲解需求,让兄弟们了解了需求,每个人也只是最关心自己负责的系统以及周边的模块
3、即使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也难以保证在每天的项目推进中,每个人的开发方向不会跑偏。
4、即使是通过站会的形式让大家知道当前的进度并调整方向,也难以保证大家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5、即使大家的理解是一致的,并且通过规范模块间的接口,也难以保证每个人的代码不是偶在重复造轮子
6、即使是每次使用到的轮子,将杂质尽可能去除了,只剩下一个最小公因子模块,也往往是因为不符合case场景被忽略。
 
三、集成阶段
1、经常经历的事情是第一轮的集成实际上就是各个模块的单元测试。
2、即使单元测试通过了,也会因为接口职责的不清晰,导致了功能的缺失。
3、即使是经过几轮的集成测试,把职责划清了,理顺了,也会因为部署环境的问题导致时间损耗。
 
四、发布阶段
1、发布当天往往是跟过年一样,有的人激情澎湃,有的人心惊胆战。
2、往往会因为生产环境跟测试环境不一致,导致发布失败。
3、即使环境一致了,也会因为配置参数不一致导致发布失败。
4、即使配置参数一致了,也会因为依赖系统跟测试环境不一致,导致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Bug
5、即使是发布成功了,没有什么异常,也会在运行几天后,出现一些发布当前没有覆盖到的bug,比如说第三方调用失败。
 
五、迭代过程
1、如果是产品第一次发布,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第一次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能实现功能就行。
2、即使不是第一次发布,如果从第一次发布到现在这次迭代发布都是你参与过的,那么也恭喜你,你也很幸运。
3、如果你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开始接收这次发布,那么我也恭喜你,你中奖了。
4、半路接手的系统,甭管交接工作做的怎么到位,都不会细致到每一句代码的处理逻辑,特别是条件表达式判断的逻辑。
5、经常是你觉得你按照新的需求修改了代码,进行了版本更新,却不行踩到了另外一个雷。
6、如果这个雷是在发布的时候,或者发布之前爆炸,那么你也很幸运,你还有能力捂住这个雷。
7、如果你以为你这次版本迭代是成功的,美滋滋的准备等待老板的奖励时,却等来了老板的电话:系统被领导发现Bug了。结果你查了半天,才查到问题原因是你踩了一个雷,那么恭喜你,你躺枪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jianfeihit.iteye.com/blog/183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