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 基础配置

1.架构

nginx==>fastcgi==>cgi子进程

http==>nginx==>fastcgi==>php-fpm==>php.ini==>mysql==>nginx

fastcgi:

fastcgi_pass  http代理到哪个fastcgi服务端接口

fastcgi_param fastcgi请求中的参数
fastcgi_index 默认脚本

2.location

location 匹配顺序 : 

大致顺序:
匹配根 
匹配静态文件
匹配通用规则

语法规则: location [=|~|~*|^~] /uri/ { … }
= 开头表示精确匹配
^~ 开头表示uri以某个常规字符串开头,理解为匹配 url路径即可。nginx不对url做编码,因此请求为/static/20%/aa,可以被规则^~ /static/ /aa匹配到(注意是空格)。
~ 开头表示区分大小写的正则匹配
~*  开头表示不区分大小写的正则匹配
!~和!~*分别为区分大小写不匹配及不区分大小写不匹配 的正则
/ 通用匹配,任何请求都会匹配到。
多个location配置的情况下匹配顺序为(参考资料而来,还未实际验证,试试就知道了,不必拘泥,仅供参考):
首先匹配 =,其次匹配^~, 其次是按文件中顺序的正则匹配,最后是交给 / 通用匹配。当有匹配成功时候,停止匹配,按当前匹配规则处理请求。

 


3.rewrite 

last – 基本上都用这个Flag。
break – 中止Rewirte,不在继续匹配,将
redirect – 返回临时重定向的HTTP状态302
permanent – 返回永久重定向的HTTP状态301
 


1、rewrite后接break指令,完成rewrite之后会执行完当前的location(或者是if)指令里的其他内容(停止执行当前这一轮的ngx_http_rewrite_module指令集),然后不进行新URL的重新匹配。

2、rewrite后接last指令,在完成rewrite之后停止执行当前这一轮的ngx_http_rewrite_module指令集已经后续的指令,进而为新的URL寻找location匹配。


rewrite xxx1 yyy last; ⑦
rewrite xxx2 yyy last; ⑧
rewrite xxx3 yyy last; ⑨
rewrite xxx4 yyy last; ⑩
 
location ~  url1
{
    rewrite url1 url2 last; ①
}
 
location ~  url2
{
    rewrite url3 url4 break; ②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


以上事例:
第一个location 中的 rewrite 指令处理完成之后,会跳出location ,再重新判断rewrite 7 ~ 9 的规则。
第二个location 中的 rewrite  指令处理完成之后,不会跳出location, 更不会重新判断rewrite 7 ~ 9 的规则。而只能将
信息传递给后面的fastcgi_pass 或者proxy_pass 等指令

4.log配置
nginx的log日志分为access log 和 error log
其中access log 记录了哪些用户,哪些页面以及用户浏览器、ip和其他的访问信息
error log 则是记录服务器错误日志


错误日志的形式如下:
201.158.69.116 - - [03/Jan/2013:21:17:20 -0600] fwf[-] tip[-] 127.0.0.1:9000 0.007 0.007 MX pythontab.com GET /html/test.html HTTP/1.1 "200" 2426 "http://a.com" "es-ES,es;q=0.8"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AppleWebKit/537.11 (KHTML, like Gecko) Chrome/23.0.1271.97 Safari/537.11"
187.171.69.177 - - [03/Jan/2013:21:17:20 -0600] fwf[-] tip[-] 127.0.0.1:9000 0.006 0.006 MX pythontab.com GET /html/test2.html HTTP/1.1 "200" 2426 "http://a.com" "es-ES,es;q=0.8"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AppleWebKit/537.11 (KHTML, like Gecko) Chrome/23.0.1271.97 Safari/537.11"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几部分信息:
1.客户端(用户)IP地址。如:上例中的 201.158.69.116
2.访问时间。如:上例中的 [03/Jan/2013:21:17:20 -0600]
3.访问端口。如:上例中的 127.0.0.1:9000
4.响应时间。如:上例中的 0.007
5.请求时间。如:上例中的 0.007
6.用户地理位置代码(国家代码)。如:上例中的 MX(墨西哥)
7.请求的url地址(目标url地址)的host。如:上例中的 pythontab.com
8.请求方式(GET或者POST等)。如:上例中的 GET
9.请求url地址(去除host部分)。如:上例中的 /html/test.html
10.请求状态(状态码,200表示成功,404表示页面不存在,301表示永久重定向等,具体状态码可以在网上找相关文章,不再赘述)。如:上例中的 "200"
11.请求页面大小,默认为B(byte)。如:上例中的 2426
12.来源页面,即从哪个页面转到本页,专业名称叫做“referer”。如:上例中的 "http://a.com"
13.用户浏览器语言。如:上例中的 "es-ES,es;q=0.8"
14.用户浏览器其他信息,浏览器版本、浏览器类型等。如:上例中的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AppleWebKit/537.11 (KHTML, like Gecko) Chrome/23.0.1271.97 Safari/537.11"


其实nginx access日志的格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自定义的。
在nginx的nginx.conf配置文件找到:log_format 这里就是日志的格式
看一下和上述日志匹配的log格式设置:


#access日志格式配置,具体参数不再细说,上面都已经说过了,自己对应一下即可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
                     'fwf[$http_x_forwarded_for] tip[$http_true_client_ip] '
                     '$upstream_addr $upstream_response_time $request_time '
                     '$geoip_country_code '
                     '$http_host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accept_language" "$http_user_agent" ';
#配置access log日志的存储位置及文件,注意:access.log文件是可以按日期进行分割的,方便查看及处理
access_log  /home/serversoft/nginx/log/access.log  main;

5.其他

公共功能 : 字符串 时间 脚本 文件读写 消息输出 锁机制

配置解析:语法 正则 参数 

内存部分:缓存区 共享内存 内存池

事件驱动:主进程 工作进程 

日志管理:错误 任务 

http服务:网络连接 客户端请求 虚拟主机管理 服务器组管理 服务器代理 认证和访问权限

mail服务:pop3 smtp imap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earner811/article/details/7105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