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个vue+webpack项目,该如何去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DreamFJ/article/details/82146779

这也是我目前自己这么理解的,可能每个人看代码的过程也不一样,我这里也是拿到一个项目之后不知道如何开始,所以自己在慢慢摸索,然后记录下来,希望自己能不断超越自己。这里我不能把公司项目亮出来,所以。。。只能记个大概

1.先看配置文件package.json,里面定义了这个项目所需要的各个模块,以及项目的配置信息。scripts指定了运行脚本命令的npm命令行缩写,比如dev指定了运行npm run dev时所要执行的命令。

2.我拿到的这个项目在开发环境下通过命令npm run dev来启动的,所以我去package.json文件里找到了scripts配置,其中有设置dev选项,也就是说在运行命令npm run dev时,启动了webpack-dev-server服务,并指定了配置文件webpack.dev.config.js,所以我们接下来就去看webpack.dev.config.js文件。

"scripts": {
    "dev": "npm run clean && cross-env NODE_ENV=development webpack-dev-server --config ./config/webpack.dev.config.js"
  }

3.看代码不能从第一行开始看,不然看的时候你无法串起来,看完了也不知道在讲啥。这里我看webpack.dev.config.js文件时先看最后输出了什么模块,然后前面肯定是围绕生成这个模块而写的代码,所以我们直接从模块生成的地方开始。里面的一些配置其实根据属性名就能猜出个大概意思,不懂的可以去查官方文档。我这里publicPath还搞得不是很清楚-_-!

4.找到配置文件webpack.dev.config.js中的入口文件,这里是src目录下的index.js文件,其中引入了一些通用的模块,还有一个重置的样式文件reset.css和一个动态适配移动端的js文件viewPort.js,另外,还创建了一个Vue实例

new Vue({
  el: '#root',
  router,
  store,
  render: h => h(App)
})

注意,render是一个方法,h = h(App)是ES6的写法,即

render: function(h) {
    return h(App);
}

其中h是createElement的一个别名,关于render和JSX的介绍可以看官方文档https://cn.vuejs.org/v2/guide/render-function.html

render函数这个知识点以前还没接触到过呢,今天看了一下Vue官方文档的描述,发现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挺难懂的,任重道远呀。但是多看几遍,就会发现其实文档都写的挺清楚的,只不过我这个人好像跟别人逻辑不一样,老是产生不一样的理解,我是不是多了一根筋。。。

5.h(App)以App组件为参数,它是引入的App.vue,所以我们去看看App.vu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render () {
    return (
      <div>
        <router-view></router-view>
      </div>
    )
  }
}
</script>

发现这个组件的模板也是用render生成的,而不是用template来创建的。

 上面代码用的是JSX语法,关于JSX 映射到 JavaScript,可以参考https://github.com/vuejs/babel-plugin-transform-vue-jsx#usage

而且上面省略了h参数,因为从ES2015开始会自动注入这个参数。

6.上面可以看出把<router-view></router-view>挂载到主页面index.html的<div id="root"></div>元素下了,所以在启动项目并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后,会根据路由渲染相应的组件。所以接下来我要去看路由配置了,router->index.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Router from 'vue-router'

import routes from './routes.js'

Vue.use(VueRouter)

export default new VueRouter({
  routes
})

发现它就只是引用了当前文件夹下的另一个路由js文件routes.js

export default [
  {
    path: '/',
    redirect: '/mrReading'
  },
  {
    path: '/mrReading',
    component: () => import('../views/mrReading/Index.vue')
  }
]

这里用匿名函数的形式引入了Index.vue组件,好像跟按需加载有关,https://router.vuejs.org/zh/guide/advanced/lazy-loading.html

7.Index.vue:就是一个普通的首页组件

8.到这我看的这个模块就差不多没了,我想其他的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一步一步来。我再把项目运行起来看下整体效果


viewPort.js:动态适配

  const resizeEvt = 'orientationchange' in window ? 'orientationchange' : 'resize';
  
  function refreshRem () {
    const clientWidth = docEle.getBoundingClientRect().width
    docEle.style.fontSize = props.fontSize * (clientWidth / props.width) + 'px'
  }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Evt, function () {
    clearTimeout(refreshRem.tid)
    refreshRem.tid = setTimeout(refreshRem, 300)
  }, false)

  window.addEventListener('pageshow', function (e) {
    if (e.persisted) {
      clearTimeout(refreshRem.tid)
      refreshRem.tid = setTimeout(refreshRem, 300)
    }
  }, false)

这里监听了横竖屏或者resize事件,注意,这里并不是在一监听到就对它进行调整(refreshRem),而是有一个300ms的延时,因为按照惯例点击一次也是过300ms去响应。

pageshow事件,onpageshow 事件类似于onload事件,onload 事件在页面第一次加载时触发, onpageshow 事件在每次加载页面时触发,可以使用 PageTransitionEvent 对象的 persisted 属性来判断页面是直接从服务器上载入还是从缓存中读取,如果页面从浏览器的缓存中读取该属性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所以上述代码实现了当页面是从缓存中读取时就重新调整一次rem基准值。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reamFJ/article/details/8214677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