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

版权声明:欢迎大佬批评指正!O(∩_∩)O https://blog.csdn.net/wyh1618/article/details/80961137

1.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主频,字长,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用性,兼容性。

2.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原理
采用二进制表示程序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将程序和数据放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3.总线概念:

      计算机通常将部件之间数据交换通路加以归并,组成多位总线结构,不同部件的信息可以在共用传输总线上分时传送。

内部总线:指CPU内各部件之间的连线;

外部总线:指系统总线,  即CPU与存储器、I/O系统之间的连线。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4.运算器组成:包括ALU、阵列乘/除法器、寄存器组、多路开关、三态缓冲器、数据总线等逻辑部件。运算器通常集成在CPU芯片中。
控制器:(IR PC AR 同步 异步 联合)指令部件,时序部件,中断控制逻辑。
作用:指令的读出识别解释,协调各部件执行指令。

5.DRAM芯片需要定时对整个存储单元进行刷新。

【逐行刷新操作】:由行地址选中的某行,该行上的所有存储单元(存储元)被同时刷新。

集中式刷新方法的特点:

1.   每个刷新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存储器的正常读写操作,无需考虑“刷新”操作及其影响;

2.   由于刷新工作的集中进行,会造成芯片“死时间”过长的问题。

分散式刷新特点:

1. 分散式刷新既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个芯片的刷新,又消除了“死时间”问题。

6.SRAM,DRAM比较

*存储原理 集成度 *芯片引脚 功耗 价格/位 速度 *刷新

7.双端口存储器和多模块交叉存储器属于并行存储器。前者采用空间并行技术,后者采用时间并行技术(流水线处理技术),即:在一个存储器访问周期T内,可以启动多个存储体的读写操作。

8.页式管理方式中:虚拟空间分成若干页(称为:逻辑页);主存空间也按同样大小分成若干页(称为:物理页)

优点:页面的起点和终点地址是固定的,页表结构简单,新页调入主存也容易装载、管理方便,主存空间浪费较小。

缺点:每页信息的逻辑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强,因而处理、保护和共享都不是很方便。

9.关于TLB表:

  TLB是一个专用的硬件高速缓冲器CAM,用于存放近期最经常使用的页表项,其可实现快速检索查询。

  TLB中的内容是页表Page部分内容的一个副本,所以:若TLB命中,则Page必然命中。

  TLB一般比Cache的标记存储器(块表)容量更小、检索查询速度更快。

10.在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段”是按照程序的逻辑结构划分的,各个段的长度因逻辑功能而异。

优点:“段”具有较好的逻辑独立性和完整性,其易于编译、管理、修改和保护,也便于多道程序共享。

缺点:因为各段的长度各不相同,各段起点和段长不固定,段表结构稍复杂。同时,段结构给主存空间装载与分

配带来麻烦,而且容易在各段间留下较多空余的零碎存储空间,造成主存空间的浪费。

11.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它把程序按逻辑单位分段以后,再把每段分成固定大

小的页。程序对主存的调入调出是按页面进行的,但它又可以按段实现共享和保护,兼备页式和段式的优点。
12.一个较完善的指令系统应当包含: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程序控制类指令、I/O类指令、字符串类指令、系统特权类指令等8类典型指令。(前四种为:基本指令系统)
指令的寻址方式:顺序寻址和跳跃寻址。
操作数的寻址:
1.隐含寻址(将其地址隐含,不明显给出操作数地址)
2.立即寻址(操作数在指令中)
3.直接寻址(操作数地址在指令中)
4.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
5.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中)
6.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操作数为某一寄存器与位移量之和)

7.间接寻址(两次访存)
13.RISC

选用使用频度较高的一些简单指令,复杂指令的功能由简单指令来组合实现

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少,指令执行速度快

采用 “硬连线组合逻辑” 实现控制器,

指令结构简单、工整,有利于采用优化的编译程序和流水处理技术。

14.CISC

指令系统完善、功能齐全,但各种指令使用频度相差较大。

指令长度不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多、寻址方式多。访存指令不受限制,可以灵活地加以使用。

通常采用“微程序控制器” 实现控制功能,“优化编译”生成高效目的代码的复杂度较高。  

15.RISC CISC 区别
RISC能更充分利用 VLSI芯片的面积;RISC更便于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RISC便于设计,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RISC由于有利于编译程序代码优化,所以有利于流水线技术的使用;
CISC在指令系统兼容性、完备性等方面比RISC更全面。
16.CPU(运算器+控制器+片内Cache)四大功能
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I/O交互。
指令系统里的四种典型指令:数据处理指令,数据加工指令,数据传送指令,程序控制指令。
例如:数据传送,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程序控制,I/O类
17.数据通路:  是指CPU内部部件之间或CPU与存储器、外设之间交换信息的通路。
18.时序信号的功能:  

  OC用时序信号来协调、指挥机器的工作时序;

  CPU通过时钟脉冲T,对各种OC信号进行严格的时间约束;

  CPU可以用时序信号的周期信息,来辨认从内存中取出的代码是指令还是数据。
19.时序信号的体制:
  计算机组成的硬件器件(寄存器、触发器)特性,时序信号的基本体制是“电位—脉冲制”
20.微程序控制 基本思想:用代码方法直接产生出各种硬件命令。

方法:把指令的取出与执行所需的各步操作控制信号,编成所谓的“微指令”,依次存放到快速ROM中。
21.什么是总线:计算机系统中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信息传输线,统称为“总线”。

  —— 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数据或信息交互的公共通路。
22.总线仲裁控制

一、集中式仲裁:

!链式查询:各设备通过单一的共享请求线,向中央仲裁器发出总线请求“BR ”。在总线不忙(BS=0 )的条件下,仲裁器向外发出总线授权信号“BG”。

优缺点:只用很少几根线,  就能实现按一定优先次序实现多个设备的总线仲裁,并且很容易扩充设备。授权速度较慢、对查询链电路(单线)的故障很敏感。

!计数器定时查询:总线上的任一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仍然通过共享的BR线向中央仲裁器发出总线请求。仲裁器接到请求信号以后,在总线不忙(BS=0 )的情况下,启动仲裁地址计数器开始计数,并把计数值作为授权码,通过一组地址线发向各设备。

特点:1. 优先级的顺序是固定的。

      2. 若每次计数器启动都从上次的中止点开始计数,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优先权均等。

      3. 若计数器的初值可预置,则可以改变优先授权顺序。

!独立请求方式(现代机器常用方式):每个设备都可以独立地向仲裁器发出自己的请求信号BRi,并可独立地接受总线授权BGi 。

特点:1. 响应时间快。2. 优先顺序既可以预先固定,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方便地改变。3. 可以用屏蔽(禁止)请求的办法,封锁来自某些无效设备的请求。4. 仲裁器的结构相对复杂。

二、分布式仲裁:

取消中央仲裁器,每个潜在的主方功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号和仲裁单元电路。

23.【集中式仲裁和分布式仲裁的区别】

     集中式仲裁方式必有一个中央仲裁器,它受理所有功能模块的总线请求,并按优先原则或公平原则进行裁决,然后仅给一个功能模块发出授权信号。

     分布式仲裁不需要中央仲裁器,每个功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号和仲裁器。通过分配优先级仲裁号,每个仲裁器将仲裁总线上得到的仲裁号与自己的仲裁号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可以获得总线控制权。

24.当代的总线标准大都能支持以下数据传送模式:

(1)读/写操作;(2)块传送操作;(3)写后读 、读修改写操作;(4)广播、广集操作。

25.总线定时。为了同步主方、从方的操作。通常采用同步定时和异步定时两种协议。

26.分辨率和灰度级 显示器一帧平面所包含的像素个数,常以每英寸多少个像素(PPI)的形式来表示。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刷新存储器:用来存储一帧图像所有像素的信息,所以,刷存要具有与显示像素数相对应的存储空间。

  灰度级:像素点的亮暗等级。在彩色显示器中则表现为颜色的不同。灰度级越多,图像层次越清楚逼真。

       灰度级取决于每个像素对应亮度等级位数和显示器本身的性能。只有两级灰度的显示器称为单色显示器。具有多种灰度级的显示器为多灰度级显示器。图像显示器的灰度级一般在256级以上。

27.CPU对I/O设备管理与信息交换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2、程序中断方式3、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4、通道方式(IOP方式)

28.主机与I/O设备之间的定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 无需定时方式;   (极慢速设备)

② 异步定时方式;   (慢、中速设备)

③ 同步定时方式;   (高速设备)

29.与程序查询方式相比,程序中断方式的优势在于:

在外设准备数据期间,CPU与外设是并行工作的。CPU无须查询和等待外设的状态,只需响应其“中断请求”即可,进而节省CPU大量宝贵的时间

30.DMA数据交换不需经过CPU!因此,既减轻了CPU负担,又使得成组数据的传送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数据传送速率仅受到内存访问时间的限制)。

 当然:与中断方式相比,DMA方式需要更多的硬件支持。

DMA方式主要适用于内存和高速外围设备之间成批成组数据的快速交换。

31.程序中断方式:

特点:

1.每条指令执行完毕,CPU会自动检查“中断请求”信号。

2.CPU在执行中断服务之前要“保存现场”,以便完成中断服务后,能准确地返回到“断点”

3.在CPU的中断管理部件中通常设有一个“中断屏蔽触发器(IM)”,它可以对中断请求是否受理进行干预。

     IM=0 清“0”:允许中断,中断请求可被受理。

     IM=1 置“1”:屏蔽中断,中断请求暂不被受理。

4.一般处理紧急事件。

32.中断向量:CPU响应中断时,由硬件电路直接产生的一个固定代码,称为:向量地址。

  中断控制部件可以通过“向量地址”,自动形成对应中断源设备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33.已知

(1)CPU“中断批准”机构在响应一个新的中断之前,必须先要将当前的指令执行完毕;

(2)TDC为查询链中每个设备的延迟时间;

(3) TA、TB、TC分别为设备A、B、C的服务程序所需的执行时间;

(4) TS、TR为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所需的时间;

(5) 机器(CPU)周期为TM。

试问:在这个中断请求环境下,系统的中断极限频率fm为多少?

tA = 2TM + TDC + (TS + TA + TR)

tB = 2TM + 2TDC + (TS + TB + TR )

tC = 2TM + 3TDC + (TS + TC + TR )  T=tA+tB+tC   fm =1/T

34.DMA(直接内存访问)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控制执行 I/O信息交换的工作方式。

DMA实现方法:(1) 停止CPU访内;   (2) 访内周期挪用;  (3) DMA与CPU交替访内。

与程序中断方式区别:

1)中断方式通过程序(软件)实现数据传送,所以需要CPU介入;而DMA则是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数据交换传送,无需CPU介入,节省了CPU的效能。

2)CPU对于中断的响应是在当前指令执行完毕之后;而对DMA传送的响应由于不打断CPU现场,因此,  DMA中断可以在指令执行过程中的任何两个机器周期之间进行。

3)中断方式的特点是特别适应快速处理“随机事件”、少量数据的交换;而DMA的特点则主要适用于“成块数据”的高速批量传送(数据传送速度只取决于内存访问周期)。

4)中断方式必须切换程序,所以CPU需要进行现场保护、现场恢复等操作;而DMA只需占用内存周期来进行数据传送,不改变CPU现场,所以无需现场保护。

5)DMA请求的优先级比中断请求高。

35.指令周期 : 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完这条指令所需的时间总和。

   CPU周期 : 又称机器周期。在CPU的工作过程中,通常其访问内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定义:CPU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字的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机器周期(CPU周期)。

   时钟周期 :  通常又称为时钟T周期或节拍脉冲。 一个机器周期通常包含若干个时钟T周期。

36.

微命令:控制部件向执行部件发出的最基本操作命令(如:打开或关闭某个三态控制门的电位信号、某个寄存器的锁存脉冲信号、运算控制信号、复位信号等)
微操作: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进行的操作。

    微指令: 在一条微指令中,实现一种具体、完整操作功能的若干微命令的组合,即组成一条微指令。
微程序:计算机设计者编好放在放在程序控制器中,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执行。
程序:由机器指令组成,由程序员编写放在主存里。
机器指令:一串二进制代码。

37.流水线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相关:指多条指令进入流水线后,在同一机器周期内争用同一个功能部件所发生的冲突问题。
① 若存在资源相关,采用延迟IF法 避开相关
② 将指令和数据分别放在两个存储器中(哈弗结构)
③ 采用双端口存储器等并行存储器结构

数据相关:前一条指令还没有执行结束,后面的指令就陆续地开始工作。
①在流水CPU的运算器中,设置若干运算结果缓冲寄存器,暂时保留运算结果,可供后继指令直接使用。

控制相关:控制相关冲突是由转移指令引起的。当执行转移指令时,可能会跳转到新的目标地址取指令,从而使已经进入流水线的后继指令的操作“作废”,既:流水线发生“断流”。
延迟转移法        ② 转移预测法。
38.CPU至少要有如下六类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程序计数器PC(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缓冲寄存器DR(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间消息传送的中转站并补偿速度上的差异)、通用寄存器AC(为ALU提供工作区)、 状态条件寄存器PSW(保存测试的结果和各种中断和系统工作的状态)。
39.三种并行流水形式:(1)时间并行,(2)空间并行, (3)时间并行+空间并行。

40.cache的特点
位于CPU和主存之间,存储器层次结构的最高一级。
容量在数KB到数MB之间。其容量是主存的副本。
速度比主存要快5-10倍,通常由SRAM组成。

可用来存放指令也可用来存放数据,功能全由硬件实现,对程序员透明。
41.存储周期和存取时间
存储周期是主存进行完整的一次读写操作的所需时间,连续两次访问存储器操作之间最短时间间隔。
存取时间是从启动一次存储器到完成该操作的时间。(存储周期一定大于存储时间)
42.中断的概念
当计算机执行正常的程序时,系统出现某些异常情况或请求,CPU暂停它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处理发生的事件,CPU处理完毕后,自动返回到原来被中断的程序继续运行。
作用:主机与外部设备并行工作;实现实时处理;硬件故障处理;实现多道程序和分时操作。

43.磁表面存储器的特点
存储密度高,价格低
记录介质可以重复使用,记录信息长时间不丢失,非破坏性读出。
存储速度慢,机械结构复杂,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

 仅供参考,O(∩_∩)O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yh1618/article/details/8096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