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系列课程——01.电子货币的产生

第一周第一课:电子货币的产生

这一课主要解决两大问题:①物理货币如何产生?②电子货币与物理货币的区别?

 

第一讲:物理货币如何产生?

 

一看到这种题目,八成就能猜到这就是一“公共基础常识”的问题,百度一下货币史大概也就能理解货币是什么,货币的属性、职能、以及其起源和各种相关理论,这些答案都算是能够解释回答货币是什么的问题,在这里单独列出一讲是为了给电子货币的产生做好铺垫。纵观货币到目前的整个发展史,最为底层的还是技术推动了其发展和变革,科技改变世界,货币的演变可见一斑。

 

这里还是要讲一讲物理货币的的来源,我们所说的物理货币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货币,非要在这里讲物理货币就是区别于接下来要讲的电子货币的概念。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整个物理世界的社会关系中,并基于人本身最基本的生存与繁衍的需求来讲,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就是“交易”。原本在人们的自我需求能够满足自己生存和繁衍时,交易并不存在,就像鲁宾逊漂游记里面所描绘的一样,一个人可以自给自足,那就压根没有交易这个概念,但同时要明白的是,这种一个人或者一个自给自足的组织并不能称之为“社会”,社会就是因为个人或者自给自足的组织不能完全提供满足自身的需求时,通过与其他人进行需求的交换,进一步形成交换网络,在这种交换网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就称之为“社会”。

因此可以说,有社会就一定会有交易。

 

那就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交易?就单独的两个人而言,比如你和我,我愿意用我的三只羊换你的一头牛,同时你也愿意这样交换,那这笔交易就算是很愉快的达成了。但是,若有第三方的他/她参与进来,这种主观意愿上的交易就需要要有个固定的凭借,实际上仅有两个人的交易也有凭借,即“信用”,个人的信用,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这笔交易就可以达成,但是一旦参与交易的人多起来,这种个人的“信用”就不能说是凭个人的言语来表现,因为人性中总有不可信的一面,所以必须要有个参与交易的人能够共同认可的“信用”凭借,这种凭借慢慢演变既产生了今天所谓的“货币”。

 

换一种说法,货币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价值交换的契约,契约或者约定亦或信用,这些无非就是个人为满足自身需求与他人发生交换关系的凭借,而站在人性的角度来讲,这种契约或者信用,总不是一直可靠可信的,因此货币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需要在物理世界里不断寻求能够较为稳定的存在,比如说黄金白银,又比如国家机器的信用,可以是实际物品,也可以是共同认可、共同信任的象征性凭借,但是这种看似稳定的存在,却因为人本身的特点并不会是永恒的存在。

 

这里有一点极为矛盾的地方,人们为了满足需求在努力地寻找稳定的信用凭借,又因为满足不了需求又不断的打破原有的稳定凭借,笔者认为这一点矛盾之处极有思考的价值,也许就是这种矛盾的过程,不断推进人们为了信用,进而不断制造信用,最后实现信用。那信用的问题最终真的能实现吗?这边是下一讲要说的问题了。

 

在这一讲中,我们需要明白的就是,货币本质上来讲既是一种契约、约定、信用,它本身表现形式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演变,但本质上是人类为了克服自身不可信因素对现实世界的劳动价值进行可信衡量的追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ruceYan8023/article/details/82145150
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