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抗冻灌溉排水渠道的设计理论

不管是人类生活还是农工业生产,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输水方式之前,或者没有更好的生产模式以减少区域间输水需求之前,大规模的渠道输水总是必须的。为了提高输水效率,减少水流损失,渠道表明需要衬砌一层作为防渗层。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是刚性的混凝土衬砌材料作为防渗。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土壤冬冻夏融现象,且在中纬度季节性冻土区和高寒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刚性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下收到破坏,性能变差甚至完全破坏。

由上述背景可知,除非找到可替代混凝土的弹性防渗层,否则土壤冻融影响就不可避免。除了渠道的冻胀破坏,冻土现象可以影响诸如公路,铁路,房屋建设等许多工程建设。人们对冻土现象微观机理的研究有很多,也有学者研究宏观的破坏现象和力学结构。二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很好的联系,存在一定的鸿沟。如何用微观的机理来解释或者较为精准预测宏观的现象是冻土在工程问题上得以解决的关键。


开学以后就是博一了,为了自己研究能有所记录,特开此号。好了,言归正传:

防渗抗冻灌溉排水渠道设计理论(新理论)是自己基于现有输排水渠道的设计理论(旧理论)和现实需求所想要提出来的。旧理论停留在旧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上,基本上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前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而新理论需要结合新时代其他学科理论和技术对此来个大大的改造。以下,是自己的一些对新理论的初步想法:

新旧理论对比
旧理论 新理论
机理解释性差 提高微观到宏观机理解释性
精确性低 提高预测冻胀精确性
适应性弱 兼容适应更多的土质温度水分含量差异情况
人算效率低下 完全计算机计算,可视化,易检验化

下面针对这些改进的方法进行近一步讨论,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ogo8033239/article/details/821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