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ubernetes构建Docker集群管理详解

在正式介绍之前,大家有必要先理解Kubernetes几个核心概念及其承担的功能。以下为Kubernetes的架构设计图:

1. Pods

在Kubernetes系统中,调度的最小颗粒不是单纯的容器,而是抽象成一个Pod,Pod是一个可以被创建、销毁、调度、管理的最小的部署单元。比如一个或一组容器。

2. Replication Controllers

Replication Controller是Kubernetes系统中最有用的功能,实现复制多个Pod副本,往往一个应用需要多个Pod来支撑,并且可以保证其复制的副本数,即使副本所调度分配的宿主机出现异常,通过Replication Controller可以保证在其它主宿机启用同等数量的Pod。Replication Controller可以通过repcon模板来创建多个Pod副本,同样也可以直接复制已存在Pod,需要通过Label selector来关联。

3. Services

Services是Kubernetes最外围的单元,通过虚拟一个访问IP及服务端口,可以访问我们定义好的Pod资源,目前的版本是通过iptables的nat转发来实现,转发的目标端口为Kube_proxy生成的随机端口,目前只提供GOOGLE云上的访问调度,如GCE。如果与我们自建的平台进行整合?请关注下篇《kubernetes与HECD架构的整合》文章。

4. Labels

Labels是用于区分Pod、Service、Replication Controller的key/value键值对,仅使用在Pod、Service、Replication Controller之间的关系识别,但对这些单元本身进行操作时得使用name标签。

5. Proxy

Proxy不但解决了同一主宿机相同服务端口冲突的问题,还提供了Service转发服务端口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Proxy后端使用了随机、轮循负载均衡算法。

说说个人一点看法,目前Kubernetes 保持一周一小版本、一个月一大版本的节奏,迭代速度极快,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版本操作方法的差异,另外官网文档更新速度相对滞后及欠缺,给初学者带来一定挑战。在上游接入层官方侧重点还放在GCE(Google Compute Engine)的对接优化,针对个人私有云还未推出一套可行的接入解决方案。在v0.5版本中才引用service代理转发的机制,且是通过iptables来实现,在高并发下性能令人担忧。但作者依然看好Kubernetes未来的发展,至少目前还未看到另外一个成体系、具备良好生态圈的平台,相信在V1.0时就会具备生产环境的服务支撑能力。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12-24/2823292-Docker-Kubernetes

猜你喜欢

转载自m635674608.iteye.com/blog/235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