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JVM(HotSpot)早期(编译器)优化

注:本博文主要是基于JDK1.7会适当加入1.8内容。

1、javac编译器

编译过程:

  • 解析与填充符号表过程
  • 插入式注解处理器的注解处理过程
  • 分析与字节码生成过程

1)解析与填充符号表
解析步骤: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
词法分析:将源代码中的字符流转变为标记(Token)集合,单个字符是程序编写过程的最小元素,而标记则是编译过程的最小元素,关键字、变量名、字面量、运算符都可以成为标记。
语法分析:根据Token序列构造抽象语法树的过程,抽象语法树是一种用来描述程序代码语法结构的树形结构,语法树的每一个节点都代表着程序代码的一个语法结构,包、类型、运算符、修饰符、接口、返回值甚至代码中的注释。
符号填充表:符号表是由一组符号地址和符号信息构成的表格。符号表中所登记的信息在编译的不同阶段都要用到,语义分析中,符号表所登记的内容将用于语义检查和产生中间代码,在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当对符号名进行地质分配时,符号表是地址分配的依据。

2)注解处理器
JDK1.6提供了一组插入式注解处理器的标准API在编译器对注解进行处理,可以看做是一组编译器插件,插件中可以任意读取、修改、添加抽象语法树中的任意元素。如果插件在注解期间对语法树进行了修改,编译器将回到解析和符号填充阶段重新处理,直到所有的插入式注解器都没有对语法树进行修改为止。

3)语义分析和字节码生成
语法分析之后,编译器获得了程序代码的抽象语法树表示,语法树能表示对一个结构的源程序的抽象,但无法保证源程序符号逻辑。而语义分析主要任务是对结构上正确的源程序进行上下文有关性质的审查。
语义分析过程分为:标注检查和数据以及控制流分析。

  • 标注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诸如标量使用前是否已被声明,变量与赋值之间的数据类型是否能够匹配等,在检查的步骤中,一个重要的动作是常量折叠。
  • 数据及控制流分析:对程序上下文逻辑进一步的验证,可以检查出诸如程序局部变量在使用前是否赋值,方法的每条路径是否有返回值,是否所有的受检查异常都被正确的处理。
  • 解语法糖:泛型、变长参数、自动装箱/拆箱
  • 字节码生成

2、语法糖

  • 泛型与类型擦除
  • 自动装箱、自动拆箱和循环遍历
  • 条件编译
//编译前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f(true) {
        System.out.pringln("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gln("false");
    }
}

//编译后,常量的if语句会在编译阶段运行,生成字节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gln("true");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angwei408089826/article/details/8177963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