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心灵第一幕 - 花瓶原理

  自我上高中以后,我就开始时长思考自己,反思自己,一直到大学我都从未停止过对自己的思考与剖析,还对自己做了不少书面总结,这其中不乏有各种故事和片面之解。2018年7月我正式走出校园,踏上漫漫工作之旅,然而这一切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简单,初入职场的各种坎坷无时无刻地拷问着我的内心,我曾一连半个月失眠,每个晚上都在思考着种种不愿、不甘、遗憾。此外,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到现在,那就是我为什么会变得这样?我在可预见的未来该怎么办?

  其实这所有的不安和焦虑究其本质还是无法融入这个新的社会团体,无法面对一无所有的自己。我曾经发过这样的牢骚:“我身边的人都比我会工作、会交流、会生活、会玩...”,仔细想来自己确实比他们缺少很多东西。有人可能会说不会就学啊,嗯,这个建议很好,鼓起勇气的我也是这么说的,但仔细一想我如果能很容易的将这条建议付诸实践,我还会有这么多问题吗?所有的一切还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内心挖掘,每当我开始去尝试不符合我这个年龄段、性别、学历等等因素的新事物事,我都有很大几率打退堂鼓,因为我害怕,害怕别人看到我不会的这个事实,害怕别人对我投来异样的眼光。当然了我也害怕成为别人的焦点,鹤立鸡群的感觉我并不觉得享受,我宁愿甘于平庸,把自己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但这并不是全部,在我说害怕一切的背后,我又希望我能出彩,成就自己的事业,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因此我还在夹缝中不断挣扎,力求向上。就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跟随了我20多年,如今我想把它全拿出来晒一晒,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定义为自卑,嗯,听上去好像也没那么严重,而且各种解决自卑心理的方法层出不穷,但我想说那些真的就只是知识,是无法化作挽救一个人灵魂的良药,哎,可惜这句话只有少数人能体会、明白。我思索良久,觉得用花瓶来比喻我的内心再适合不过,我们都知道花瓶有着光鲜的外表,空洞的内心和易碎的体质,在它有限的生命中能托起许多美丽的花朵,能带给主人很多的快乐,然而主人大多数时间都在赞叹花的美好,却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甚至到最后将其抛进垃圾桶头也不回的走了。没错,我就是这个年轻花瓶,我穷尽毕生力量,只为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然而这种美丽却经不起考验,因为我真的缺少充实自己的东西,每当我想锻炼自己、拓展自己,却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句玩笑我就碎了,然后就进入漫长的自我修复时期,这个时间可能几周,又或者几年,甚至一生都修不好。我自认为我很善良、很热心,在我的求学路上我曾帮过不少人,它们有的远走高飞,有的依然陨落,然而我还是我,它们影响到的人并不会意识到我的存在。于是,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不帮自己一次?

  对于这样一个外表光鲜,内心空洞的花瓶且易碎的年轻花瓶,我想真正的鉴赏大师都不会垂青于此。要改变这个现状,首先要解决它本身易碎的体制。当然,我们有很多办法,比如戴个保护套、放在很安全的地方等等,然而聪明的主人可不会这么做,他知道花瓶是用来干什么的,该处在什么样的环境,该放在什么位置......。于是花瓶只有最后一种归宿,那就是在自己的身体中融入别的元素,比如有坚硬的钢铁、柔软的塑料,而它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碎掉,然后拼接的时候嵌入新材料,然后再碎掉再平拼接......,如此往复,直到它身体中易碎的陶瓷足够小,外来的冲击已经无法将它再次击碎,那这个花瓶已经到了值得收藏的时候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花瓶展现出来的不再是空洞浮华的外表,而带给收藏者更是历史的沧桑和精神的传承,这时不再会又收藏者仅仅拿它去托花了吧。

                                  

  我的内心就像这花瓶一样,需要不断的碎掉,然后修补,再碎掉,再修补......,直到他足够坚硬为止。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打碎它的人或事,二是修补它的材料。第一件东西很容易得到,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和自己内心空洞无时无刻不提供这样的机会。真正难得的是修补材料,经受创伤的内心,最好的修补材料是来自亲人、朋友或是陌生人的一句问候、一句鼓励,漂泊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这才是最难得到的东西,在锻造强大的内心的征程上,我失败过太多次。然而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只是这个过程会异常艰辛,现在的我已经把自己当成第二种材料的来源,我不断思考自己,不断剖析自己,我敢于直面自己的脆弱,敢于将他公之于众,那我就是战胜自己的一小步,所有对心灵的叩问都会成为我修补内心的材料。

  下一步,不为自己找借口,敢于承认自己的懦弱。我曾经很多时候都将自己的种种不顺、种种失败归于自己的出生、家世、父母、环境、教育等一切因素,然而我发现这恰恰是给花瓶上保护套的做法,许多年后保护套已不在,而花瓶还是那个花瓶,那时候的他又该何去何从?

  所以,改变——从不找借口开始!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jackcharles/p/949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