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求的只是副产品

一个广告词这样讲过:“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即使我们都理解人生就该如此,可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追求的终究目标其实就是那个终点,我们称之为梦想实现的那一刻。

道理谁都懂,知易行难,而人与人的差距大约就出现在这行动上了。

我想学c++,于是我就去找本《c++ primer》读,而我的目标就是,读完这本书,我会编写c++程序。可是当我2个多月把它读完时,却发现收获的不仅仅是当初的那个目标,我不仅能编写c++程序,而且当我再去学习其他的高级程序语言比如JAVA,时,我很容易能看进去,其效率比我看c++时强很多。其原因就是,我在学习c++这门语言的本身,我同样学会了“如何去学习一门语言”,和当初那个目标比起来,这个才是此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

我们在吸收别人经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看书,看电影,听故事等),大脑一直在做着两个活动:1)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加载进人脑内存;2)人脑内存把这些信息传给人脑的加工设备进行深入加工。这两个活动中1)是必然会发生的,而2)是可选择的。当我看一个玄幻小说时,我只需跟着作者的思维,将故事慢慢装进脑袋,无需对这故事做什么深层次的加工解读,我仅仅只是消遣而已,然后大脑自动就把这些存储的信息遗失了。然而当读一个推理小说时,我不仅仅把那些信息加载进脑袋,而且还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试图去推断出案情,或者推断出凶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过后,我可能依旧记得这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

人的大脑很容易遗失信息,如果希望能长久记住一个内容,一般就只有两个办法:不断地重复,讲一个内容加载进大脑内存;或者对这个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好多人背单词时,前天记住的单词,今天又忘了,这就是由于我们在进行这一过程时只是进行1)活动,很容易忘记,所以为了不忘记我们需要不断重复去记忆,或许我们应该尝试一下对单词进行一番加工。

上面说了那么多“加工”,它究竟是咋回事?我理解的是,对大脑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与以前掌握的信息进行比较,由这个信息能联想到的其他信息,将现有信息综合推理出新的信息……太多了,加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没有什么章法可循,而智者比普通人强就是强在这里了。即使如此,其实也是有些脉络可以把握的,当遇到一个概念N时,我们要问问它是怎么来的,或者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概念也就是问问Why,当我翻了好多资料(其实这也是问Why的好处,你的阅历会以几何曲线增长)找到这个原始的信息S,Q时((S+Q)—>N),那么我要问问这个原始的S、Q它有什么作用,也就是问问How。然后关于S、Q,问Why,又推出一些原始的信息,如此循环,那么这个创造加工后所掌握的信息量就比仅仅接收的那个信息量大几个数量级。而在此过程中这些信息之间互相建立了联系,已经掌握的信息也与这些新信息建立了联系,所以记忆比较牢靠。而在这个加工过程中,人的加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起掌握知识本身,我认为这个更重要。

学习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别人的经验,思想等外界的信息的获取;另一类是人对这些外界信息进行加工过程中,人的大脑的一系列的活动能力的进化。这两者一般来说是并发进行的。

刚才说的是狭义的知识学习。想一想,一个人所接触的一切人和事不也是信息吗?人需要将这些信息加载进大脑内存,然后加工。小孩模仿大人拿筷子的姿势;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受挫后,在下一次避免同样的失误;我们在一个事情上取得一些成绩后,总结经验,然后将这些经验用在其他类似的事情上……我们人类将这些称之为“成长”。考试考了高分,做生意挣了大钱,和家人相处幸福,有几个知心好友,写的作品获了大奖…这些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考高分就要学习如何掌握课程知识,要挣大钱就得学习如何做好生意,要与家人幸福相处就得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问题…而在此过程中不断会有失败与错误,我们得学会如何解决这些错误,没有人能教会你做到这些,这都得靠我们的大脑去加工我们所经历的信息,然后得出决策。如果,我们最后追求到了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大脑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得到目标之外,其实,我们的大脑也学会了怎样去除了各种问题,也即是我们的大脑学会了“如何去得到这些目标。”

比起当初那个目标,我们实际得到的要多得多。这也就是说,我们原本追求的其实只是副产品而已。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au317/article/details/8161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