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in uml 读书笔记 [第二章 建模基础]

一、建模

1、实际上,抽象角度的不同决定了 建模方向的不同。

2、不论在需求分析、系统分析还是在系统设计上,读者一定要学会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在面对问题领域的时候,首先不要决定去通盘考虑,而是找出问题领域里饱含的抽象角度。

      如果你把抽象角度都找全了,并且这些角度都分析清楚了,问题领域也就解决了。虽然这些抽象角度在思考的时候可能是互不关联的。

3、具体来说,做需求的时候,首要目标不是要弄清楚业务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而是要弄清楚有多少业务的参与者?每个参与者的目标是什么?

     参与者的目标就是你的抽象角度。与分析一个复杂的业务流程相比,单独分析参与者的一个个目的要简单得多。实际上,这就是用例

     这也是为什么用例会成为业务建模的方法的原因之一。

4、一旦决定了抽象角度,就确定了一个目标。

5、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出那些能够满足这一目标的事物。我们找出这些事物的过程并不是面向对象的,而是过程化的。

     这是因为要达到一个目标必须要有动作附加在静态的事物上,并产生一定的效果。这样以来,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谁发出了什么动作,作用于什么事物,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6、静态的事物(物)+特定的条件(规则)+特定的动作(参与者的驱动)=特定的场景(事件)

7、公式

     问题领域=抽象角度(1)+抽象角度(2)+抽象角度(3)+...

     抽象角度=问题领域边界之外的业务目标=业务用例

     业务用例=特定场景(1)+特定场景(2)+特定场景(3)+...

     特定场景=静态的事物+特定的条件+特定的动作

     或者

     特定的事=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规则+特定的人的行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kylijf/article/details/5260411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