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挫折,细节与老师

我们常常说 某个人甚至是父母和亲人是我们老师,仿佛老师应该是个人。

没错,他可能是个石头的棱角如 精钢钻的 刀面参数是实验得来的。

也可能是一段时间经历后的反思,当你失去初恋,才会若有得失的想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

这世界到处都是老师,文曰处处留心皆学问。

机器学习更多是训练集和训练者的学习成果,而人类是一生经历和萌发思维的训练成果。很多人在二十多或三十多岁就对生活下定义,这是对训练集的错误分类,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如果你拒绝去看,学习和思考就等于拒绝训练成为更复杂的人,就拒绝了所有的老师。即便这些老师与你朝夕相处,你都会视若无睹,这是人性的自我保护与脆弱的地方。

四处为师的代价就是人会变化由内而外不断产生,这对你的环境反过来会侵蚀,你会发现问题,会争取会改变会碰壁,而如果一生都在改变和碰壁,那么生活的不易很容易使人屈服。即便他曾有能力学习。

我试图将这种群体分类:1,无思无惧的群体。2,有思索,但是未产生重要改变的群体。3,有思索并产生重要改变,但未能改变环境的群体。4,完成整个过程的群体。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c13949459188/article/details/8034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