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中log_format日志格式参数及说明

nginx服务器日志相关指令主要有两条:一条是log_format,用来设置日志格式;另外一条是access_log,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存放路径、格式和缓存大小。一般在nginx的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

nginx的log_format有很多可选的参数用于指示服务器的活动状态,默认的是: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各个格式参数的含义

time_local: 访问的时间与时区,比如18/Jul/2012:17:00:01 +0800,时间信息最后的"+0800"表示服务器所处时区位于UTC之后的8小时

$request_time:整个请求的总时间,以秒为单位
$status:记录请求返回的http状态码,比如成功是200。
$upstream_status:upstream状态,比如成功是200.
$body_bytes_sent:发送给客户端的文件主体内容的大小,比如899,可以将日志每条记录中的这个值累加起来以粗略估计服务器吞吐量
$remote_addr:远程客户端的IP地址。
$request:请求的URI和HTTP协议,这是整个PV日志记录中最有用的信息,记录服务器收到一个什么样的请求
$http_referer:记录从哪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请求头Referer的内容 )
$http_user_agent:客户端浏览器信息(请求头User-Agent的内容 )
$http_x_forwarded_for:客户端的真实ip,通常web服务器放在反向代理的后面,这样就不能获取到客户的IP地址了,通过$remote_add拿到的IP地址是反向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反向代理服务器在转发请求的http头信息中,可以增加 x_forwarded_for信息,用以记录原有客户端的IP地址和原来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地址。
$upstream_response_time 请求过程中,upstream的响应时间,以秒为单位
$upstream_addr:upstream的地址,即真正提供服务的主机地址

$remote_user:远程客户端用户名称,用于记录浏览者进行身份验证时提供的名字,如登录百度的用户名scq2099yt,如果没有登录就是空白。

access_log指令

access_log      /usr/local/nginx/access.log  main;  

指定日志文件以及日志格式


转载自:http://bit1129.iteye.com/blog/2205848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enbinqq/article/details/8017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