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第七天----元组 列表 基本操作

列表

列表是有序的容器,用于存放多个元素

有序:存放顺序和显示顺序一致

常用形式:

​ 需要多个某类型数据时用列表

列表中元素特点:

​ 添加到列表的元素会自动为其添加一个编号,这个编号从0开始,可以通过编号操作对应位置上的元素

#获取src中第一个元素
src = [1, 2, 3, 4]
src0 = src[0]

列表的声明方式

list0=list() #空列表,内面没有内容,但还是列表

list0=list("sad") ----->["s","s","d"] 

list0=list((12,23,15))  ----> [12,23,15]

list0 = list([12, 34, 56]) ----> [12,34,56]

list0=[12,15,13]

列表中的运算符操作:

​ + :将两个列表叠加到一起,存放在一个新的列表中

​ ==  >=, <= :两个列表的内容逐一比较

​ * :列表中内容复制n遍,存在新的列表中

获取元素个数:len()

遍历列表:

 

src=[1,2,3,15]

#第一种方法,直接遍历列表
for i in src:
  print(i)
#第二种方法   通过脚标遍历列表

for i in range(len(src)):
    print(src[i])

获得列表中的最大值:

max(序列,key)   key 不传值的时候默认按大小运算规则比较

src=["a","bc","cdef"]
max(src) ---->"a"
max(src,len)---->按长度求最大值,结果 "cdef"

列表中追加元素:

列表.append(元素)

列表中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列表.insert(位置,元素)         #后面的元素下标+1

合并列表:

列表.extend(列表)

删除列表元素:

列表.pop(下标)            #删除指定脚标的元素       删除并返回脚标对应的元素     不传入脚标时,默认删除最后一个

列表.remove(元素):如果重复,删除第一次出现的

列表.remove(元素):如果重复,删除第一次出现的 

列表其他使用方法:

列表.count(元素):获得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列表[start:end:step]:获取子列表

列表.reverse():逆序

列表.sort(key,reverse):列表中元素排序    reverse控制升序降序,默认为False升序   key为排序条件 默认按大小排序

列表.index(元素):查找元素,找到返回下标,找不到报错

元组

元组也是一个容器,与列表类似

区别:

​ 元组长度不能发生变化,即不能添加元素

​ 元组中元素对应地址不能发生变化

​ 元组中只有一个元素时,该元素后必须添加逗号

在元组中添加的元素,也会为其添加编号

声明方式:

tuple1 = tuple() # 声明的是一个空元组  ()

#可以放置序列 元组中的内容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
tuple1 = tuple("abcd")  --->  (a,b,c)

tuple1 = tuple([12]) ----->  (12,)

tuple1 = (10,)

运算符:

​ +:将两个元组的内容拼接在一起 生成一个新的元组

​ *:乘以数值 将元组的中复制n倍 生成一个新的元组

​ ==,!=,>=,<=,>,<:比较的是元组中的内容

遍历方法与列表相同

tuple.count(元素):获得元素出现次数

tuple.len():获得元素个数

tuple.max():最大值

tuple.min():最小值

tuple.index(元素,start,end)

​ 查找某元素在某个区间第一次出的现位置

​ [start,end)

​ 找到返回下标,找不到报错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3407999/article/details/814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