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江中


永远的江中


  毕业分配到江机中学那年,我22岁。虽然经历了文革、下乡,又在中师学习了三年,但走进新的工作单位,登上三尺讲台,仍蜕不掉满身满脸的青涩。


  最先见到的学校领导是笑眯眯的赵鸿儒书记。一双大手伸向20出头的小青年,辽宁口音叫着“老唐”,一下子把你拉近许多,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好像真的成熟、老练了许多。然后是黑黑的史校长,盯得你心里发慌。尤其是后来的每次听课讲评,总会听到那特有的腔调,模仿你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让你在“黑包公”面前觉得无力辩解,无地自容。

  江机中学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的起点,是“梦开始的地方”,留给我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教导主任宋德,后来他又当上厂报总编,但我一直恭敬地称呼他“宋老师”。清瘦的宋主任,文质彬彬,儒雅、严谨、认真。每次评课,都会给年青教师总结出几条课堂上闪光的优点,让你感到温暖,增添几份自信。建校初期,只教导处有几份报纸。每天都是宋主任装订好后放到报架上,供大家阅读,月末又装订成册,码放整齐。每逢轮到值夜班,一个人守在教导处里,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手机,能看到的只有宋老师堆放齐整的,厚厚的一本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上面还有好些红线,是他勾划出的重要篇章和信息。江中刚刚成立那些年,宋主任尽心尽力地主持学校教学工作,使这所初高中完整的全日制中学,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在龙潭区乃至吉林市崭露头角。使一批原小学老教师,发挥出中坚作用;使一批老三届知青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担当起教学重担;使一批从工厂对流到学校的科技人员充实了学校的教学力量。这些人都会记得宋德教师当年的引导、栽培。后来宋主任调到厂部,任江机工人报总编,我每次去厂里办事,都会去报社看望他。他对学校老师们投送的每一份稿件,都会认真审阅,及时发表。有一年,我接到单位指派的征文写作任务:“你身边的共产党员”,十几张稿纸变成一整版铅字,获得二等奖,欣喜之余,拿起手稿与报纸一一对照,老先生在文章中的修改、润色,随处可见,宋主编对我这个从中学走出的普通教员的关怀爱惜可见一斑。好多与我相仿的老师,都追随他成了江机工人报的热心通讯员。

  在江中工作八年,也当了八年班主任,还荣幸地评上过一次厂级先进,列席过一次厂共青团代表大会。我不是正式代表,可能是坐的靠前了些,工作人员发给我一张选票。我画了一串勾后,把最后一名候选人打了叉,恶作剧地写上身旁的一个同事。于是公布结果时,台上报出了“某某某一票”,引得全场哄笑。没有选举权,却为江中老师争到一票,私下也颇感自豪。那时的我少不更事,每每与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学校领导、学年组长们对我的批评、鼓励,现在还会时时记起,铭记不忘。逄老师口中的“小唐”,也已经退休好几年了。有时想起当年那句“电影票――那可是二斤豆角”的笑话,不知她老人家还记得吗?江机中学的八年经历,在我身上深深打上印记。一说起出身,总是被称为“江中的”,再也没有这么深沉地融入进后来的团体、单位之中。

  时逢第32个教师节,七十多位江中的退休领导、老师,曾在江中工作过的老同志,齐聚一堂,举杯相庆,畅谈几十年的风雨历程,纷纷相邀留影纪念,真是今年一大胜事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永远的江中学校,永存的江中情结。

  愿各位老师健康、开心、快乐,永远保持着当年在江机中学辛勤耕耘时的年青的心。

2016年11月24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ang803/article/details/53890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