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事:起“外号”

          小时候的事:起“外号”

  也许东北人更爱给人起“外号”,有所谓“无外号不富”一说,什么毛驴子、三炮,连总吃玉米粥,都会被人叫成“大碴子”。参加工作后,工厂和学校里好多领导一口辽宁腔,被我们戏称做“苦荬菜”,一说话就有一股苦糁渗地味道。从小到大总会给别人起或者被别人起“外号”,见面不喊名字,直接喊外号。多年后,同学聚会,相互叫起以前的外号,感觉特别亲切,因为熟悉、因为了解,因为彼此包容,才会“光明正大”地给对方起外号、叫外号。过去了那么多年,很多事情都被遗忘了。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光。时间模糊了轮廓,岁月遗失了纯真,不过那当年的“外号”却还鲜活地背负在我们身上……  在微信里聊天,互相说起小时候同学们起“外号”的事,说起彼此的外号和来由。好多人都记不得了,看来岁月侵蚀的不仅仅是容貌和躯体,更多被丢弃的是记忆。

  那天是一节体育课,韩再民老师带领我们测试四百米,毓文中学地处临江门,校门对着松江路,那时十里江堤上很少有车辆行驶。那天我气喘吁吁地跑到终点,成绩是1分20秒,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下课后我在图书馆查到,那是同年龄段女生的“劳卫制”优秀级标准。没有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人,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算不得丢人,我也是尽力了。路旁站着几个没有轮到测试的同学观看,其中两位勾肩搭背,评头品足,笑话我喘成一团象“面筋”,于是管我叫起了“老面”。还记得同桌曾笑吟吟地问过这外号的来历,那时也羞于解释,被大家叫了这么多年,也没跟谁急眼过。其实我也给别人起过更难听的外号,小时候的事了,谁不说人谁不被说。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我们初中班里的“烂酸梨”、“二佛爷”,哪个外号不是惟妙惟肖。我的外号,那时候听起来觉得是软弱无能,任人欺辱;现在倒觉得柔韧劲道,坚韧顽强、自信恢弘,勇于抗争,正是君子风骨。就算作一种食物吧,能坚韧耐嚼,根根劲道,顺着自然纤维食用,体验撕丝如滑的极致美味,使人唇齿留香,不亦快哉。

  要说起班里同学的外号,同学们聚会时可以唠个没完没了。我们集体户里八位女生,男生们背后都给起了挺“奇葩”的外号,但是那时候男女生之间很少交流,有事说事,都是一本正经,没有嬉皮笑脸,也从未正面互相叫过外号,虽然她们自己也都知道。几十年后同学难得再次相聚,聊到高兴处,当面叫上一次,唤起了少年时的青葱记忆,哪里还顾得上翻脸生气。蒲松龄说得好: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现在有了手机,有了微信群,相隔千里万里,也能唠到一起。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谈得来就多说几句,谈不拢就在群里潜水。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真正的朋友是把你看透了,知道了你的全部缺点还喜欢你、愿意和你成为朋友的人,愿意将失意困扰事,伤心痛苦事向你倾诉的人!

                            2016年3月13日

注:劳卫制,是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简称,即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测试,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按年龄组别制定达标标准。该制度由前苏联创立,中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推行。1964年,中央正式废除“劳卫制”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4年又改名为《国家体育锻炼试行条例》至今。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劳卫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ang803/article/details/8121219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