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0726(周记)

转载至个人博客channingwong.cn,欢迎访问和留言

今天,被领导约谈,感觉受益匪浅。(好像过零点了emm)

作为话题的起点,领导先让我回顾了一下入职两个月来的经历。在回顾的过程中,因为心中对公司框架A不喜欢,本能的想说些坏话,结果在将其与Spring+Vue对比时,却将重点放在了框架本身上,A框架本身就基于Spring开发,这抓错重点的抱怨自然成为搬石头砸脚的行为。

事实上A框架本身确实有过于笨重、不够灵活、难以调整、不符合前后端分离造成开发效率低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只使用了一段时间便对其甚为不喜,但没想到,只是离开它一段时间,再想起来,竟无法详细说出它的缺点,可见不经过仔细思考,发现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难以成为经验教训。

然后,谈谈自己的优缺点,这是我最为头疼的环节。从儿时到大学,互评和自我评价都是被儿戏处理的过程,我从来没有见过诚实而有价值的评语。所有的评语都被画成了一幅假面,千篇一律。因此,我对自我评价一直都很难处理,或许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或许我需要去一遭《西部世界》。

领导看我想的辛苦,让我想出三个优点和缺点就好,于是我斟酌了一下,说了自己比较确定的三个优点——主动性强、能求同存异、能定期做自我总结。结果领导说优点有时候也对应着缺点,并列举我的近期事例,一一展开,对这三个优点进行了否定(果然是有备而来emm)。

首先,领导肯定了的主动性强,办事踏实,然后举了新员工大作业我大包大揽,导致项目不正常运转的例子(可见我半个月前的周记)。

然后,关于求同存异能力给予了怀疑,认为我每次在谈话时很喜欢反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对于这点,我”马上“驳斥说,在我的观念中,这是一种不同想法的交流,而不是驳斥,并举例说在大学时,我常与室友以这种方式融洽交流,求同存异。

由于我的”交流“太过及时,这种”交流“又被视为了一种驳斥,这样来回交流了一会儿,我注意到自己面对不同的看法时,确实过于急切地去表达自己,虽然自己对不同的看法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这种急于反驳的交流是很容易引起对方不快,并降低交流质量,同时这种急于反驳的情形,往往出现在对方与自己一些观念的不同。在这种情形下,我往往会潜意识的抗拒,为自己的观念找借口去反驳,而这种急于反驳的表现更容易让自己不知不觉进入钻牛角尖的模式中去——就像我将自己的”反驳“行为辩解为了种交流方式,即使以常人的观点来看就这是”反驳“行为。

事实上,这种急于反驳的交流行为,也会使交流容易成为一种单方面的口才表演,当你不停的去为自己辩解,去反驳他人的看法时,很难让人相信你是在求同存异。

最后,关于定期总结。之前领导就说总结应该以具体的事去分析,而不是空想,然后列一个清单(领导并没有看过我的博客,但一语中的……)。于是今天的总结格式“痛改前非”,之前觉得提具体的事有泄漏他人隐私的嫌疑,所有一直有些抗拒,但这种具体事分析的模式确实很有帮助,所以我想把以后的总结也做成这种形式。

不过,这次领导所说的总结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领导认为总结应该是去反省自己,而不是去抱怨他人,对于自己的问题要认真反省,对于他人的问题要予以保留,要更多的去夸奖别人,而不是告诉他有什么什么不好,我们要利用对方的优点,完成最终目标。说完这些,领导还问我是不是认为这是在趋炎附势,我本能的认为我应该说不是,但我认真想了想,回答了是,因为我心里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可能是受像《爆裂鼓手》之类的影片、书籍、媒体等影响,我一直认为认为对方哪里有问题,就要说出来,这样大家才能进步。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如果真有这么简单,世界和平就真的万岁了。人类是一种理性和感性共存的生物,逆耳忠言往往只能补一刀"我早就告诉你了”,而有技巧的劝诫才能有真正的帮助,没能起到帮助的"直言“只会带来负面感受,降低团队的正能量。

更进一步讲,这种直接指出别人不足是一种只顾自己一时爽,而毫无建设的行为。而破坏往往只需要很少,建设却需要许多。媒体大众所崇尚的”破坏“美学,是依附于建设之上,没有建设,破坏就只是毁灭。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破坏总比建设容易,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尝试建设,而不是不负责任的破坏。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anningwong/p/937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