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3——抽象工厂模式(创建型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的升级。相对而言,抽象工厂模式并不像工厂模式那么好理解,看了不少网上博客的描述,感觉都说说的云里雾里,个人觉得还是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更好。推崇《大话设计模式》中的讲解模式。本文讲以更通俗的语言,结合《大话设计模式》中使用的实例,把抽象工厂模式理清楚。

1. 对工厂模式的回顾

先总结下个人对工厂模式的理解:

工厂模式中的类主要分两大类群,一是产品类群,而是工厂类群。

工厂类群这边,把生成产品的步骤,提取出来并做了抽象,即:工厂基类中抽象出的createOperation()方法,具体的建造过程是在具体产品对应的工厂类中实现的。

产品类群这边,将所有产品所共有的一些行为抽象了出来,比如上图中的operation()方法,某个具体产品是怎样进行operation()的需要各个具体产品类自己去定义和实现。

总的来说,工厂模式是一个具体的工厂类对于一个具体产品类。当一个工厂需要生产多个产品时,是不是就傻眼了?这时候就需要“抽象工厂模式”闪亮登场了。

2. 《大话设计模式》中抽象工厂模式的具体案例:

实际项目工作中经常会涉及数据库的读写,这必然要从多个主流的数据库产品中选择一个,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

一个项目做好后,如果换个用户,必然要对原项目进行修改,如果新用户提出换一种数据库,问题出来了:在项目的功能需求一致的情况下,数据库中所要创建和使用的table的结构肯定是一样的,数据处理逻辑也一样,但是,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比如Oracle和Access,具体的建表语句和访问语句是不一样的;如果,不提前抽象出建表逻辑、和数据处理逻辑,那在更换数据库过程中,必然带来庞大而混乱的工作量。

此时,我们就可以把一种数据库(database)当做一种工厂(product creator),每个数据库都对应有几个相同的表要生成,所以,可以把待建的某个table当做成一个product。

接着进行抽象操作:

产品端:每种产品都是一种Table,对应同一个表结构,每一种Table又有多种不同Database的实现形式

工厂端:每种工厂都是一种Database,对应可以生成相同外观的表,每一种Database又可以生成多种Table

3. 引出“抽象工厂模式”

以上是Database-Table的示例结构图,将Table转化成Product,Database转化中Creator之后边可得到抽象工厂模式的结构图:

从项目中使用一个新的数据库(工厂)的角度,只需要新增一个Creator_3类,同时新增Product_A_C3和Product_B_C3;此时客户端的调用中,只需要修改Creator creator = new Creator_3(),其他位置的调用无须修改,满足“修改封闭-扩展开放”原则。

如果是项目中新增一个Product,则会麻烦一些,此时Product端要新增对于多个Creator的产品类;同时,Creator端要对Creator的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是新增CreatPC()接口函数,各个Creator实现类也要对应新增。客户端的代码里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做修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ing3106/article/details/8114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