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是这么度过的——大学四年总结

高考失利后的抉择

2014年6月8号下午5点的钟声响起,3年的备考在那一刻圆满结束。考试结束后,当时感觉有些隐隐的不安,但从考试的感觉来说觉得能够考取一本,当时就没有立即对答案,选择了默默等待成绩公布。
在半个月的修整之后,考试成绩公布。之前的不安果真兑现了——499分,或许对于数学的热爱,直到今天也感到自豪的分数——119,高中三年基本上也就是在学数学度过的。
公布分数之后,把在自己面前的就两条路——复读还是读2本。或许是对高三复习过程的煎熬,也对自己只擅长数学,而对理化生基本不感冒,因此选择了不复读,直接上2本院校。
如今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即将拉开帷幕,在此也给高三的莘莘学子在填志愿方面提供点个人经验。和前面所说,我对自身的情况非常了解,高中期间只擅长数学,理化生完全不感冒。因此在高中期间也暗自决定大学肯定不能学理化生沾一点边的专业, 并且从小自己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兴趣仅限于玩游戏和一点操作小技巧,根本不懂编程),因此还没高考前就决定想学计算机或者数学或者跟数学要求较高的金融专业。然而高考分数偏低,湖北省的2本院校基本没戏,因此为了保证喜欢的专业,志愿基本选择都是离湖北较远的东北的2本院校。最终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了,但是网上查到被计算机专业录取了,心中虽然对高考失败很遗憾,但是能在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感到高兴。
PS:关于填报志愿,我决定最终的是选对专业,毕竟占据各种优秀资源的家庭毕竟只占少数,未来真正能对你自己有影响的还是自己的专业,自己的未来还是的靠自己打拼。特别是我们90后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父辈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下选专业就是选兴趣。选择和自己兴趣相符合的专业,不能说一辈子不后悔学这个专业,但是起码至少能保证5-10年不后悔。毕竟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未来是什么样子。虽然可能有人会说学校比专业更重要,但我总相信宁可在世俗眼中的差学校学喜欢的专业,也不愿意在好学校在不喜欢的专业蹉跎岁月,哪怕要我远走他乡!!!!对我来说,自己的兴趣和心仪的专业在未来一定会为我未来坎坷的人生打开一扇窗。

大一

虽然接被心仪的专业录取,即便要克服湖北荆州到辽宁抚顺2000多公里的距离,但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这是值得的。但是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我手里时,上面转专业的政策改变了我的原定计划。父母亲戚都看衰一个石油化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认为没有发展前景,希望我转专业到石油化工或者自动化专业,甚至如果学石油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单位找好了。顶不住压力后,我自己选择了妥协。认真复习之后,在大一军训期间参加了学校的实验班考试,在化工类(化学化工方向)与信息类(自动化方向)的选择上,为了还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就选择和计算机专业相近的信息类的实验班。进入实验班之后,大一的课程基本上就是英语和数学。或许对于数学的热爱,我在高数课上花费的时间最多,甚至是当时整个实验班把学校下发的高数英文版教材看完的(英文版教材只有实验班才有)。并且为了满足数学兴趣,甚至开始了自学之路,高数线代全部自学,基本上到总是赶着老师前面,上课也就是在刷题:自己买的资料、书本课后题、学校编写的习题册。因为成绩优异,就在老师的倡议下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从参加校内培训开始,同时刷完学校编写的竞赛辅导书,成功获得校赛特等奖(总共5个),成功晋级省赛和国赛,也成功重拾了自信。同时也在大一成功通过了四级。
PS:很多人觉得一辈子最难的学科就是数学,觉得数学里除了加减乘除外其他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如果你觉得数学难,那么你一定没掌握方法。或者说大多数人从进高中开始,就被老师灌输上大学就可以放松的思想,所以在高考后的假期将绷紧12年的神经和压力尽可能释放,从而导致数学知识基本还给老师,进入大学又善于复习导致了听课难度加大。起始学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做对一个题目,而是要明白题目的本质和解题思路。数学学习的就是学习严谨的数学思维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点说,数学是基础学科,或者说是工具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解释各种学科现象的钥匙。当然各个学科对数学的要求也不近相同,又得要求数学知识,又得却要求数学思维(如编程)。


大二

在大一重拾自信后,迎来了大二。大二实验班开始慢慢渗透自动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电路(一个和物理极其相关的课程),完全听不懂让我犯难。其实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时,我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高数线代课上精神抖擞,大学物理课上萎靡不振,甚至听睡着。其实虽然在实验班的一年看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对自动化相关专业抱着怀疑态度,不相信自己能学懂,仍然想学计算机。电路课的听课效果更让我坚定了你这个想法。当开始选专业时:自动化、电气、还是测控时,指导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建议我写申请退院 回到原计算机专业。之后我和家里据理力争,表明立场。做出了改变大学轨迹甚至影响我一生的决定——退出实验班重新为了你兴趣学习计算机。最终顶着质疑声和嘲笑声,在期末前两个月回到计算机专业,正式开始学习计算机。
虽然大一学过C语言,但是限制于课程时长,对于编程训练很少,100行以上的程序基本看不懂,更别说看着书上数据结构的伪代码自己实现。虽然回到计算机专业,但是不得不承认,落下了一年的专业课程,突然之间重头开始真实很累,而且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保证学懂混过期末,保证以后不重修耽误宝贵的时间,这种情况真的让人压力山大。没办法路是自己选的,这样的压力也必须自己承担。还好当时慕课开始流行起来,中国大学MOOC上有很多计算机课程的视频可供观看,这也为我缓解了相当大的压力,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虽然代码实现还有一定距离,但经过两个月的打鸡血,伪代码可以彻底看懂了。之后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
PS:人生的成败或许就是在于关键时刻的选择。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可以为了指明人生前进的大方向。但是任何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必须经历曲折。在关键性抉择做出之后,还必须要主动承担这个抉择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和压力。人生没有迈步过去的坎,虽然成功重新回到原专业,我也是重新开始,重零开始。或许按我父亲的话说:儿子,稳住,如果你这两个月熬过去了,那么你以后面对任何坎任何压力,你一定都能迈过去。在那之后,接触到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同时市场需求也开始供不应求,让我遇到了一好时机和机遇。
之后寒假回家就开始恶补C和C++,从最基础的helloworld重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前进。之后第二学期基本成为了一个大忙人,不仅要保证听课高质量,还要奔波于各种重修课程,各种实验夹杂在一起让我忙不过来,好在之前两个月的经历,这也让我从容面对。最终也期末是拿到了专业第二的好成绩。
在繁忙的学习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参加了东三省数学建模比赛,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大数据、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并把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并在暑假开始了数据挖掘和Python编程的入门,并准备着全国数学建模大赛。


大三

进入大三,首当其冲的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但是可能是头一次参加团队合作的大赛,同时缺乏经验,三天三夜就在痛苦中过去了,最终得了一个安慰奖——省三。比赛结束后就预料到成成绩不理想,在短暂调整后,继续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最痛苦的是,学院为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工程两专业区别开来,前者基本是偏嵌入式方向,大三开始单片机与嵌入式基础两门课真让我头痛,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高中物理完全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很物理相关的课程完全不想听,这也迁移到了单片机和嵌入式基础课上。上课完全不想听,但有时考查课,几乎大三第一学期基本处于待机状态,除了学OS和Java基础冲劲十足,再就是把软考中级通过外,其余时间就在消磨时光、应付期末考试。
进入寒假后,对数学建模国赛结果的不甘心,在天津姨妈家再次准备数学建模半个多月后,同时找了几个给力的队友,对数学建模美赛发起了冲击,幸运的是过程也是很累,但是最终收获了一个二等奖(H奖)。在寒假准备美赛期间,也对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开始入门,并下定决心让在机器学习方向上发展,开始了入门之旅。
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前所有的努力换来的我校潘斌老师的青睐。基本上大三下学期全部在帮助潘老师机器学习方面的科研。在开始之际 ,潘老师也是重点培养,首先辅助在学校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KNN算法改进的小论文。这也对我未来考研复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此期间也在蓝桥杯大赛取得了省一并进入了全国决赛。不知是不是对取得一点小成果而感到骄傲,就开始大胆投实习生简历,并陆续接到了阿里、腾讯、头条、京东和滴滴的笔试通知,因此也开始复习基础知识,认真准备笔试。笔试下来,感觉京东和滴滴的答的不错,期待进入面试环节。但是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虽然没能进入面试,但是之后总结,既然简历能够进入筛选,那么未能进入笔试可能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因此决定开始认真巩固基础,等待秋招大展身手。然而蓝桥杯国赛又让我遭遇滑铁卢。这与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有了想继续深造的想法。蓝桥杯失利之后,可能学校课程安排上有两个课程设计,也临近期末准备复习备考。因此考研还是工作选择题一直没有答案。等到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就开始认真花了2天时间,认真开始权衡利弊,在七月份艰难做出了考研的决定,并且火速买下全套数学英语政治的考研全书。之后把考研一项和潘斌老师表明后,想暂时退出科研全心全意进行考研备考,潘老师也挺支持我考研,问我考研院校选择怎样了。甚至主动帮我联系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相关情况。并带我去青岛参加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举办的暑期学校,现场感受学术氛围。回家后,也迅速决定报考山东大学。(起始也存在时间不是很充裕,选择较少的缘故,选择中也有一丝盲目)
PS: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每当你抓住一个机会取得成就,给自己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多是人生方向,并激励自己和努力向前。但是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永远是在曲折中前进。或许就像父亲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就看少数关键的抉择,选择对了,你就赢了,哪怕路再难走,你也一定也会赢。人生就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不可能单一不变的。


大四

从青岛听完报告回家后,就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备考。可能是父亲的自信,4度参加高考,终究如愿一本,但是命运也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89年的动荡让他从一夜之间从文科一本变成了大专。见我下定决心考研,主动请缨辅导考研政治,甚至放出狠话说按他的做法,保证考研政治80分左右,而且这个分肯定比其他科目的分好拿。或许是对父亲的高度放心,考研政治就按父亲的一招一式稳步复习,当然每天的政治复习时间几乎和其他科目一致有的时候甚至更多。在数学复习上由于自己曾经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因此也在对数学很放心新,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可能速度在别人眼里有点偏快,但自我感觉良好。英语也就是不断做真题背作文过来的。由于考专硕,专业课就只有一门数据结构。复习时就是根据王道数据结构单册的题目进行复习,一道题一道做,同时没复习完一种数据机构后都会自己利用C++来手动实现,加强自己的编程能力,为考研复试做准备,之后想山大的学长买了真题和押题卷一道道做完了。代码若有人想参看,请访问我的博客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或许也因为这个原因,专业课的复习所用时间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日子一天天过,考研的日子也来临了。过程中除了数学偏难 ,其他的科目的感觉也都比较好。虽然数学很难,自己也没发挥好,但是总觉得不会太差,能有340左右。因此开始全身心投入帮主潘老师的科研项目当中。等到临近回家之前,分数线公布之后,一切全变了——294分,政治60,英语66,数学73,专业课95,而山大分数线300。或许很期望值相差太远,甚至不可思议。但是分数就摆在那,失败了就是失败了。自己和父亲都在反思原因,不可否认总体考研备考时间偏短,数学的复习有点匆忙,父亲对政治的误判。分数下来之后,自己和父亲两人都很懵,政治成绩甚至把父亲20多年的经验全盘否定,不可否认数学复习匆忙而且考题很偏,这样的成绩大体可以接受,但是对于专业课完全不能接受,数据结构的所有代码一个个完全自己手写,王道复习单册和真题认真做了两遍,却只有95真的很难以让人接受。当时甚至开始怀疑只能调剂回本校了,但是不甘心,想二战。或许幸运的是有个很有大局观的父亲为我做决策,经过几天的权衡利弊,如果二战的话,成功的话还好,如果没过录取线那么差一点调剂一本差一点还是本校,最差可能调剂失败,面临找工作,二战无论是哪种结果,那么自己都要面临将近2年时间在专业知识原地踏步,而IT行业的特点就是更新换代非常迅速,那也等于自己落后市场2年,不管是研究生入学还是找工作都要面临巨大学习压力,那么还不如直接曲线救国,退而求其次认真找一所比本科好点的一本院校调剂,最差保本校,潘斌老师还可以争取联合培养去山东大学干活,这样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最多就是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时优势少点,到时候还可以曲线救国慢慢从小公司开始干,总有一天可以跳槽到BAT,毕竟私企是靠能力说话,不像国企。 或许剧本就是按着父亲说的走,在把个人简历和获奖证书扫描件打压好之后,在大量的就在山东省、天津、东北的一本院校的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导师发邮件后,出人意料得到的回复都是对我赞赏有佳,不管这些学校有没有调剂名额,这也增加了调剂的信息。或许中国民航大学的调剂最早,国家线还没出来就开调剂工作,我去还是第二批(3月12号)。幸运的是调剂之前就有老师认可了我欢迎我到他的实验室。当天面试过程中,因为面试顺序靠后,看见了一个个同学面试出来打探情报,更加增加了面试的信心。面试过程中首先让我进行一个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为什么考研,虽然面试报道时把所有材料提交上去包括简历,但是为了保险我还自带了5份简历,或许准备充分,特别时在潘斌老师帮助下发表的小论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基本大部分问题就围绕论文展开,这让我很得心应手,基本面试结束就觉得录取了。更意外的是,面试结束提前联系的导师约我见面时,发现正好面试我,这更让我觉得基本录取,就等调剂系统打开填写调剂了。当调剂系统打开后,填了调剂信息,确认录取了。
考研其实是漫长的事情,从择校到复习,从复习到面试或者调剂,哪一步都得做好,哪怕一个本环节没做好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先从择校开始说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想去985/211,而且是在地理位置较好的A区的。但实际上每所A区的211/985都有大部分报送名额,基本占据每年的招生名额的一半左右,特别是北上广深和江浙一带的高校面试录取比也是相当激烈。因此在这里建议准备考研的同学首先自己实力进行一个评估,并参考各个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专业课内容、毕业后工作城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选择最佳并且把握最大的学校,如果把握不大,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地理位置较偏的四川、东北的高校。实在不行就保报考专业较好的一本,毕竟调剂是有风险的,你的硬软件不许强,调剂调档的可能性非常大。之后说考研初试复习,可能我在这方面 没有话语权,毕竟初试294的分数摆在那里。但是按照网上的经验写点,数学用李永乐全书,一道题仔仔细细做,把该记的公式定理灵活运用。英语用黄皮书做真题,作文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政治用肖秀荣全书,9月份你们再开始看全书,肖4肖8一定要看。政治被老爸高估,浪费了很长时间,不然数学多拿10分肯定没问题的。专业课到王道论坛上找贴子进群搜,这个学长是16年考研426分,有历年真题和压轴给的讲解很好:链接如下:http://www.cskaoy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2497&highlight=%C9%BD%B6%AB%B4%F3%D1%A7%BF%BC%D1%D0。只要是计算机考研都躲不过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学习没有什么招,就是写代码来理解。之后说考研复试,初始结束后基本上参加完期末考试就开始考研复试学习。对于大部分院校的计算机考研复试都有上机笔试这一关,这对于毫无OJ刷题基础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建议可以利用牛客网的OJ平台多数刷题,寻找感觉和思路。当然也要着手考研复试科目的学习,这个因学校而异。当分数线出来之后,对比自己分数与近几年的分数之间差距,如果分数高出发分数线很多那么基本好好复习复试翻船的可能性性很小,但是如果是低分飘过要做好调剂的准备了。初试感觉很差就要在初试结束后开始调剂事项了。对于调剂,一句话总结就是越早越好,以为很多大学调剂名额很多时候不会公布甚至已经内定好了。所以等你一志愿调档后再调剂,那么只有差学校有名额,如果当年情况不乐观,那么很有可能你要在做好二战或者读非全了。因此对于那些低分飘过的建议也一志愿和调剂两手抓,这样多一道保险。对于调剂院校的选择的原则:首先在一志愿院校的所在市或省寻找,毕竟一志愿院校的考生大部分来自该市或者该省,那么在考研群里你能寻找宝贵和一手信息资源,当然你在考研群市场给人答疑解惑这是最好的,不然素不相识的人干嘛帮你。之后是在本科院校附近找,这样能为信息收集也方便,也便于到时候保底本校提供交通方便。最后如果你曾经帮助学校老师的科研项目的或者家里的人脉关系都要拿出来用。总之一句话在中国能,跟你能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不要放过。把心仪的调剂院校的全部收集之后,由于调剂系统只能一次性填3个,要想更改至少要等24小时,那么建议一个保底本校,另外两个院校必须把面试时间和交通等移速考虑进来,以便等能面试上,以争取最好的结果。


总结

其实高中老师说的那种大学生活已经早已不存在,现在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管高考后你去了哪样的学校,和同专业的人大部分都是从0开始,虽然有的人学历上可能比你高出一截,但是4年你付出的努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甚至可以比那些所谓211/985的学生强。凭心而论,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可能对所有人是比较公平的,毕竟计算机才刚刚显示出其强大的能力,整个行业也属于朝阳产业,市场需求极大,整个行业仍未像物理、化学等行业已经发展到瓶颈,一切都充满了可能性,只要努力那么久一定有机会。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由于市场更新速度极快,学校的课程是能将你引进门,至于修炼还的靠个人,很多知识还是得靠自己一点点学,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只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走,那么大学4年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叫毫无意义。
如果说大学给我带来什么?那么首当其冲的是交互了帮我如何坚持自我和如何抉择。从妥协去考学校实验班到毅然为了兴趣顶着质疑声与嘲笑声主动退出实验班,这个过程很艰辛,为了学业每天奔波与教室和实验室。但是这个过程中却收获了成长,教会了我如何逆风而行,如何迎难而上,如何在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保持自我,而不是随波逐流,只要当你随波逐流时,你的人生就开始出现偏差,甚至觉得努力就开始失去意义,越来越平庸。坚持自我,拒绝平庸,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选择正确了,那么人生的大方向也就清晰明朗了;一旦选择错误,那么你的整个人生也就输了。
更重要的是,大学也教会了我在曲折中成长。唯物主义里有这样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都是动态变化的,是向上或者向前发展的,然而矛盾又是客观存在于各种事物之间。这必然到导致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必定充满了曲折性。即任何事物都是都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让我重拾了失去已久的信心,再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三的失败,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更从中了解到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再之后北美数学建模二等奖让我坚定信心在数学的重要性并决定不如人工智能领域,并开始了入门摸索。蓝桥杯的省级一等奖和大公司的实习应聘失败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市场之间的差距,让我在见那决定继续考研深造。然而考研失常,以6分差距和山东大学失之交臂,但是也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深刻含义,人生的光辉时刻不可能很多,但每一次波峰和低谷都会为了你的人生才指明方向,接着就是在曲折中奋斗,只有在坎坎坷坷后才能最终登峰造极。或许大学四年就是在不断是错中寻找人生方向的四年,大学四年更是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四年,大学四年也是深刻认识父亲人生和生活哲学的4年。很庆幸身边有个这样的父亲为我出谋划策,正是这些关键时刻的出谋划策,才让我这四年甚至未来的路逐渐明朗。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0091945/article/details/8053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