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中使用正则化来防止过拟合是什么原理?

从知乎整理而来

1

过拟合是一种现象。当我们提高在训练数据上的表现时,在测试数据上反而下降,这就被称为过拟合,或过配。

过拟合发生的本质原因,是由于监督学习问题的不适定:在高中数学我们知道,从n个(线性无关)方程可以解n个变量,解n+1个变量就会解不出。在监督学习中,往往数据(对应了方程)远远少于模型空间(对应了变量)。因此过拟合现象的发生,可以分解成以下三点:
  1. 有限的训练数据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模型的好坏,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在这有限的数据上挑选模型,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挑选到在训练数据上表现很好而在测试数据上表现很差的模型,因为我们完全无法知道模型在测试数据上的表现。
  2. 如果模型空间很大,也就是有很多很多模型可以给我们挑选,那么挑到对的模型的机会就会很小。
  3.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要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良好,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在足够大的模型空间中挑选模型,否则如果模型空间很小,就不存在能够拟合数据很好的模型。

由上3点可见,要拟合训练数据,就要足够大的模型空间;用了足够大的模型空间,挑选到测试性能好的模型的概率就会下降。因此,就会出现训练数据拟合越好,测试性能越差的过拟合现象。

过拟合现象有多种解释,
  • 经典的是bias-variance decomposition,但个人认为这种解释更加倾向于直观理解;
  • PAC-learning 泛化界解释,这种解释是最透彻,最fundamental的;
  • Bayes先验解释,这种解释把正则变成先验(L1正则是laplace先验,l2是高斯先验,分别由参数sigma确定),在我看来等于没解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会用“模型复杂度”替代上面我讲的“模型空间”。这其实是一回事,但“模型复杂度”往往容易给人一个误解,认为是一个模型本身长得复杂。例如5次多项式就要比2次多项式复杂,这是错的。因此我更愿意用“模型空间”,强调“复杂度”是候选模型的“数量”,而不是模型本事的“长相”。

最后回答为什么正则化能够避免过拟合:因为正则化就是控制模型空间的一种办法。

2

Orangeprince 的回答非常学院派,也非常系统。 过拟合表现在训练数据上的误差非常小,而在测试数据上误差反而增大。其原因一般是模型过于复杂,过分得去拟合数据的噪声和outliers. 正则化则是对模型参数添加先验,使得模型复杂度较小,对于噪声以及outliers的输入扰动相对较小。 以正则化项和损失函数都是l_2 norm 为例,下面贴一张上课用的slide.

我们相当于是给模型参数w 添加了一个协方差为1/alpha 的零均值高斯分布先验。 对于alpha =0,也就是不添加正则化约束,则相当于参数的高斯先验分布有着无穷大的协方差,那么这个先验约束则会非常弱,模型为了拟合所有的训练数据,w可以变得任意大不稳定。 alpha越大,表明先验的高斯协方差越小,模型约稳定, 相对的variance也越小。

也正如其他答题者所说, 加入正则化是 在bias和variance之间做一个tradeoff.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arry_128/article/details/8092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