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程语言的静态类型、动态类型、编译型以及解释型的区别

1. 静态类型和动态类型的区别

个人理解这种区别主要是类型检查(Type Check)发生的时机不同,即可以通过判断语言是在什么时候检查类型错误来判断其所属的类型。

  • 静态类型: 编译时即知道每一个变量的类型,因此,若存在类型错误编译是无法通过的。

    • 另外一种说法(静态类型语言(Statically typed language) 就是指在运行之前编译时要检查数据的类型的语言。如目前主流的开发语言C、C++,JAVA,C#.)
  • 动态类型: 编译时不知道每一个变量的类型,因此,若存在类型错误会在运行时发生错误。

    • 另外一种说法(动态类型语言(Dynamically typed language)就是指在运行的时候才去检查数据的类型的语言。如大部分脚本语言,ruby,Python。所谓动态就是在运行的时候根据给变量或者对象的值的类型来确定其类型。)

Go语言的类型检查发生在编译时,因此它是静态类型的。

2. 强类型语言和弱类型语言的区别

  • 强类型语言: 强制数据类型定义的语言。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变量被指定了某个数据类型,如果不经过强制转换,那么它就永远是这个数据类型了。举个例子:如果你定义了一个整型变量a,那么程序根本不可能将a当作字符串类型处理。强类型定义语言是类型安全的语言。

  • 弱类型语言: 数据类型可以被忽略的语言。它与强类型定义语言相反, 一个变量可以赋不同数据类型的值。

  注意:强类型定义语言在速度上可能略逊色于弱类型定义语言,但是强类型定义语言带来的严谨性能够有效的避免许多错误。另外,“这门语言是不是动态语言”与“这门语言是否类型安全”之间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例如:Python是动态语言,是强类型定义语言(类型安全的语言); javaScript是动态语言,是弱类型定义语言(类型不安全的语言); JAVA是静态语言,是强类型定义语言(类型安全的语言)

3. 编译型和解释性的区别

个人理解无论是编译型还是解释性,其本质都是将高级语言(Java,C, Python等)翻译成机器能理解和运行的语言 。这种区别主要是翻译发生的时机不同。

  • 编译型: 翻译发生在程序运行之前,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再次运行时,可直接使用上一次翻译好的机器码,不需要重新编译。

  • 解释型: 翻译发生在程序运行时,即边翻译边运行。再次运行时,需要重新进行翻译。

Go语言可以直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 如Window系统下,可以直接编译成.exe文件。因此是编译型语言。

4. Java语言是静态类型还是动态类型? 是编译型还是解释型?

Java语言的类型检查发生在编译时,因此个人认为 Java语言是一种静态类型。
Java语言首先通过编译器,得到.class文件,然后其虚拟机对.class文件进行逐条解释执行。因此我我认为Java本质上一种解释型的语言, 但是需要先经过编译器生成.class,为什么要这样做,个人认为是为了Java的跨平台特性。与Java不同的是,有些语言是直接翻译成机器码的(比如C#),这种是典型的编译型。

5. 总结

编译型与解释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要求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VB等基本都可视为编译语言,而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平台间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等等。 

但既然编译型与解释型各有优缺点又相互对立,所以一批新兴的语言都有把两者折衷起来的趋势,例如Java语言虽然比较接近解释型语言的特征,但在执行之前已经预先进行一次预编译,生成的代码是介于机器码和Java源代码之间的中介代码,运行的时候则由JVM(Java的虚拟机平台,可视为解释器)解释执行。它既保留了源代码的高抽象、可移植的特点,又已经完成了对源代码的大部分预编译工作,所以执行起来比“纯解释型”程序要快许多。总之,随着设计技术与硬件的不断发展,编译型与解释型两种方式的界限正在不断变得模糊。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artin-cn/p/926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