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一、概念

打电话和写信(发短信),两个人如果要通话,首先要建立连接--即打电话时的拨号,等待响应后---即接听电话后,才能互相传递信息,最后还要断开连接----即挂电话
写信(发短信)就比较简单了,填写好收信人的地址后将信投入邮箱,收信人就可以收到了。

  UDP:寄送普通邮件
  TCP: 寄送挂号信

流量控制:如果发送方传输数据的速度比接收方接收数据的速度快,接收方将丢弃数据,并要求发送发重新传输。重新传输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网络资源,这就算大多数流量控制方法希望尝试在最大程度减少传输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传输速率的原因。

TCP 中通过接收方确认收到数据来实现的,发送方在发送下一部分数据之前需等待确认。但是,如果往返时间(RTF)非常长,总体传输速率可能减慢到不可接受的程度。称为基本流量控制。

窗口机制:在不基本流量控制结合使用时可提高网络效率。窗口使接收计算机能在向发送计算机传输确认之前通告能够接收的数据量。

可靠性:1.识别和纠正数据丢失
    2.识别和纠正重复或顺序混乱的的数据
    3.避免网络拥塞

二、TCP与UDP比较

TCP 的特点:

  1.  TCP/IP 协议栈的传输层
  2.  面向连接的协议
  3.  全双工模式运行
  4.  错误检查
  5.  数据包序列化
  6.  接收确认
  7.  数据恢复功能

  错误检验方式:在数据包中包含校验和以检验 TCP 包头信息是否损坏

UDP 的特点:

  1. 运行于 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传输层
  2.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层接入而无需为可靠性机制付出多余开销
  3. 属无连接协议
  4. 提供有限的错误检查
  5. 提供尽力传输
  6. 不具备数据恢复功能

 三、TCP与UDP格式

 

TCP和UDP之所以能提供两种截然不同的服务,是由于TCP和UDP协议定义了各自的协议报文,其中UDP报文头部由八个字节组成,而TCP报文,又叫TCP段,它的头部由二十个字节组成。

相对于TCP,UDP报文的优势在于头部小、传输效率高,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传输数据,适合承载实时性的应用程序,但由于UDP没有解决可靠性,基于UDP的应用程序必须自己来解决可靠性。

TCP和UDP区别

  1. 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2. 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较少)
  3. UDP程序结构较简单
  4. 流模式与数据报模式
  5. 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总结:
  TCP 传输控制协议:属于可靠的面相链接传输协议 有序(序列号) 可靠(三次握手),有重传机制
  UDP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属于不可靠的无链接协议 速度快,不可靠依赖上层协议达到可靠,多用于IP电话和视频
  TCP 和 UDP 二者缺一不可

 四、TCP三次握手

作用:建立连接


1.三次握手的详述

  首先Client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Server段接受连接后回复ACK报文,并为这次连接分配资源。Client端接收到ACK报文后也向Server段发生ACK报文,并分配资源,这样TCP连接就建立了。
  最初两端的TCP进程都处于CLOSED关闭状态,A主动打开连接,而B被动打开连接。(A、B关闭状态CLOSED——B收听状态LISTEN——A同步已发送状态SYN-SENT——B同步收到状态SYN-RCVD——A、B连接已建立状态ESTABLISHED
  B的TCP服务器进程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然后服务器进程就处于LISTEN(收听)状态,等待客户的连接请求。若有,则作出响应。

2.总结三次握手过程

  1. 第一次握手:A的TCP客户进程也是首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然后向B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首部的同步位SYN=1,初始序号seq=x),(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此时TCP客户进程进入SYN-SENT(同步已发送)状态。
  2. 第二次握手:B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建立连接,则向A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SYN=1,ACK=1,确认号ack=x+1,初始序号seq=y),测试TCP服务器进程进入SYN-RCVD(同步收到)状态;
  3. 第三次握手:TCP客户进程收到B的确认后,要向B给出确认报文段(ACK=1,确认号ack=y+1,序号seq=x+1)(初始为seq=x,第二个报文段所以要+1),ACK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TCP连接已经建立,A进入ESTABLISHED(已建立连接)。
  4. 当B收到A的确认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

  TCB传输控制块Transmission Control Block存储每一个连接中的重要信息,如TCP连接表,到发送和接收缓存的指针,到重传队列的指针,当前的发送和接收序号。

3.为什么A还要发送一次确认呢?可以二次握手吗?

  答:主要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B,因而产生错误。如A发出连接请求,但因连接请求报文丢失而未收到确认,于是A再重传一次连接请求。后来收到了确认,建立了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就释放了连接,A工发出了两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第一个丢失,第二个到达了B,但是第一个丢失的报文段只是在某些网络结点长时间滞留了,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B,此时B误认为A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A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不采用三次握手,只要B发出确认,就建立新的连接了,此时A不理睬B的确认且不发送数据,则B一致等待A发送数据,浪费资源。

4.Server端易受到SYN攻击?

  服务器端的资源分配是在二次握手时分配的,而客户端的资源是在完成三次握手时分配的,所以服务器容易受到SYN洪泛攻击,SYN攻击就是Client在短时间内伪造大量不存在的IP地址,并向Server不断地发送SYN包,Server则回复确认包,并等待Client确认,由于源地址不存在,因此Server需要不断重发直至超时,这些伪造的SYN包将长时间占用未连接队列,导致正常的SYN请求因为队列满而被丢弃,从而引起网络拥塞甚至系统瘫痪。

  防范SYN攻击措施:降低主机的等待时间使主机尽快的释放半连接的占用,短时间受到某IP的重复SYN则丢弃后续请求。

 五、四次挥手,别名:连接终止协议

 作用:关闭连接

1.四次挥手的详述

  假设Client端发起中断连接请求,也就是发送FIN报文。Server端接到FIN报文后,意思是说"我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但是如果你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不必急着关闭Socket,可以继续发送数据。所以你先发送ACK,"告诉Client端,你的请求我收到了,但是我还没准备好,请继续你等我的消息"。这个时候Client端就进入FIN_WAIT状态,继续等待Server端的FIN报文。当Server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Client端发送FIN报文,"告诉Client端,好了,我这边数据发完了,准备好关闭连接了"。Client端收到FI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怕Server端不知道要关闭,所以发送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如果Server端没有收到ACK则可以重传。“,Server端收到ACK后,"就知道可以断开连接了"。Client端等待了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我Client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Ok,TCP连接就这样关闭了!
  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释放连接,A和B都处于ESTABLISHED状态。(A、B连接建立状态ESTABLISHED——A终止等待1状态FIN-WAIT-1——B关闭等待状态CLOSE-WAIT——A终止等待2状态FIN-WAIT-2——B最后确认状态LAST-ACK——A时间等待状态TIME-WAIT——B、A关闭状态CLOSED)

  • 1)A的应用进程先向其TCP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FIN=1,序号seq=u),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等待B的确认。
  • 2)B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报文段,(ACK=1,确认号ack=u+1,序号seq=v),B进入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此时的TCP处于半关闭状态,A到B的连接释放。
  • 3)A收到B的确认后,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B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
  • 4)B没有要向A发出的数据,B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FIN=1,ACK=1,序号seq=w,确认号ack=u+1),B进入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A的确认。
  • 5)A收到B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对此发出确认报文段(ACK=1,seq=u+1,ack=w+1),A进入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此时TCP未释放掉,需要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时间2MSL后,A才进入CLOSED状态。

2.总结四次挥手过程:

  起初A和B处于ESTABLISHED状态——A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处于FIN-WAIT-1状态——B发出确认报文段且进入CLOSE-WAIT状态——A收到确认后,进入FIN-WAIT-2状态,等待B的连接释放报文段——B没有要向A发出的数据,B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且进入LAST-ACK状态——A发出确认报文段且进入TIME-WAIT状态——B收到确认报文段后进入CLOSED状态——A经过等待计时器时间2MSL后,进入CLOSED状态。

3.为什么A在TIME-WAIT状态必须等待2MSL的时间?

    MSL最长报文段寿命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2
答:两个理由:1)保证A发送的最后一个ACK报文段能够到达B。2)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

  • 1)这个ACK报文段有可能丢失,使得处于LAST-ACK状态的B收不到对已发送的FIN+ACK报文段的确认,B超时重传FIN+ACK报文段,而A能在2MSL时间内收到这个重传的FIN+ACK报文段,接着A重传一次确认,重新启动2MSL计时器,最后A和B都进入到CLOSED状态,若A在TIME-WAIT状态不等待一段时间,而是发送完ACK报文段后立即释放连接,则无法收到B重传的FIN+ACK报文段,所以不会再发送一次确认报文段,则B无法正常进入到CLOSED状态。
  • 2)A在发送完最后一个ACK报文段后,再经过2MSL,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使下一个新的连接中不会出现这种旧的连接请求报文段。

4.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5.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答: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appy1983/p/9267216.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