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科技评论第61期:建造可以“思考”的城市

阅读全文请点击

【卷首语】建造可以“思考”的城市

  截止到2017年,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13个,共计有30个城市的人口总量超过800万,城镇化率达到了历史性的58%,已有超过8亿人生活在城市之中,这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创造的全球前所未有的城镇化奇迹。

  中国的城镇化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城市具有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这会让城市规模在没有特殊原因的前提下持续膨胀下去,不仅如此,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水平约为80%,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规模以及大城市聚集度都将继续提升。

  城市确实让生活更美好,但城市越大,所要面临的问题也就越多,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随之而来的大城市病,让城市的美好大打折扣,但是,单纯的持续增加公共投资,在电力、通讯、公共交通、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投入重金,对身患或者即将身患大城市病的城市来说收效甚微。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日渐失效,新的城市治理运营的模式,需要突破城市管理者“脑力”与洞察的局限,要实现从城市中任意一个微小的毛细血管到城市全局“生命体征”的感知、运营与管理,要通过城市全量、核心的“生命体征感应指标(体感指标)”优化城市公共资源,推动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并最终推动城市企业和产业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是城市的“体感指标”,散落在城市里各个角落的数据,包括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居民数据、产业数据,是城市治理和运营最宝贵的资产,将数据全部集合起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融合的计算,继而打造一个智能平台,比如说了解交通实时状况、事件突发预警,不仅可以对城市生命体征实现感知,更可以让城市学会“思考”。以数据为感官输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思维方式,城市将学会思考,得到从微小角落到城市宏观社会、产业发展的治理和运营方式。

  而城市“思考力”的承载,正是城市大脑,它汇集城市数据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复杂度高、体量大、数据多样化的巨大场景,通过数据来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借助数据来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提升,城市大脑通过数据开放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正因如此,城市大脑才成为了“大脑”,让我们可以创造可以“思考”城市的主脑。

  但城市大脑并非只是“大脑”,随着它成为城市数据的汇总,城市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承载,它实质上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处理的“数据智能能力基底”,就像城市的供电网络、供水网络一样,城市大脑成为城市供给数据资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52654/article/details/8091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