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ico被监管后,区块链还是区块链吗?

如果要为今年来蓬勃发展的区块链行业选定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ico。什么是ico,就是区块链初创公司发行该项目的数字代币,用来交换投资人手中的btceth等主流数字资产,这些主流数字资产可以很轻易在数字货币交易所里兑换成人民币或是美元。


 

 

726日中国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面向国内提供ICO(数字货币首次公开众筹)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在平台上线并完成ICO的项目65个,累计融资规模达26.16亿元,参与人次达10.5万。

 

伴随着ico的野蛮生长,区块链行业乱象也接踵而至,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融一笔钱就跑路,其发行的代币没有任何服务和产品支撑,成了“骗子币”。甚至,有些项目还涉及传销风波。

 

虽说投资有风险,但ico因为缺乏监管和标准,风险似乎是特别大。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和行业的关注。

 

7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一份调查报告,认为ico可能适用于该国证券法律监管范围,其调研报告确认,基于分布式总账或区块链技术的证券发行人必须注册此类证券的报价和销售,除非获得豁免。未注册的产品也可能违法。此外,提供这些证券交易的交易所必须注册,除非获得豁免。

 

新加坡金管局(MAS)也发布声明称,根据一些代币发行的根本基础和背景,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属于证券的范畴,如果代币销售归属于MAS关于证券的定义,那么这将触发一系列的监管要求,包括在代币出售开始之前向央行提交招股说明书。代币的“发行者和中间商”都需要符合发牌要求。

 

和上述趋于严格的监管方向不同,国内显然更“宽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表示,考虑到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和开创性很强,监管者难以对ico项目作出专业合理的评价,因此,监管者不宜作为ico项目好坏的审判者,最佳的角色是市场创新的“守门人”,而不是“清道夫”。

区块链是一项分布式记账技术,其本质却是通过技术传递信任,建立一个自治的生态圈。代码即法律,一个完善的区块链底层,用户只要符合技术规则,可以做任何事,而不需要取得任何组织的许可。

然而金融活动必然要位于监管之下,如何让区块链的“代码法律”符合现阶段的监管需求,不同的区块链团队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比特币,以自身的价值“强行”获得一些政府机构的认可;还有一些区块链公司,他们选择了一种聪明的方式来规避这种风险,那就是只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现有行业的一些痛点,却不发行可能会带来法律纠纷的代币,比如布萌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背后蕴含的是自由、平等的理念,正因为此,才有源源不断的开发者加入进来,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也因此,当监管被提上日程,人们会有这样的担忧:当ico被监管后,区块链还是区块链吗?技术为人们打开一扇畅通无阻的门,监管会为这道门设置门禁,是保护人们通行安全还是禁止人们进入?

如何监管,才能符合区块链行业发展的规律,既能保护行业发展不偏离方向,又无损其创新意识,相信这是所有监管部门和业内人士都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elar123/article/details/7682808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