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复习要点——chapter2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Chapter 2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1. 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

    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

    ●最常用的是结构模型和动态模型。

2. “4+1”视图模型:

(1)逻辑视图:

    ●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这些抽象主要来自问题领域。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通过抽象、封装和继承,可以用对象模型来代表逻辑视图,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

(2)开发视图:

    ●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软件可通过程序库或子系统进行组织,这样对于一个子系统就可以由不同的人进行开发。开发视图要考虑软件内部的需求,如软件开发的容易性、软件的重用和软件的通用性,要充分考虑由于具体开发工具的不同而带来的局限性。

    ●开发视图通过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模型图和子系统图来描述。

    ●最好采用4-6层子系统,而且每个子系统仅仅能与同层或更底层的子系统通信,这样可使每个层次的接口既完备又精炼,避免了各个模块之间很复杂的依赖关系。对于各个层次,层次越低,通用性越强,需求变动时所作的改动最小。

(3)进程视图:

    ●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从逻辑视图中的主要抽象如何适合进程结构。它也定义逻辑视图中的各个类的操作具体是在哪一个线程中被执行的。

    ●通过扩展Booch对Ada任务的表示法,来表示进程视图。

(4)物理视图:

    ●侧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解决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通信等问题。

(5)场景:

    ●可以看做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在开发体系结构时,它可以帮助设计者找到体系结构的构件和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时,也可以用场景来分析一个特定的视图,或描述不同视图构件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场景可以用文本表示,也可以用图形表示。

 

    ●逻辑视图和开发视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而进程视图和物理视图描述系统的动态结构。对于不同的软件系统来说,侧重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3. 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

    构建、连接件、配置、端口、角色、

    ●最基本的元素:构建、连接件、配置。


4. 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的建立应位于需求分析之后,软件设计之前。在建立软件体系结构时,设计者主要从结构的角度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

    ●建立软件体系结构阶段

    ●设计阶段

    ●实现阶段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911138/article/details/8083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