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转发3万次的微博:“成年人”的道理并不适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你其它没有骂到我的地方,我也知道要改变......家人是不管什么事情都会互相帮助,然后自己的事情也会自己做好。家人不是只有一个人常在那里休息......”

这是微博上的一则热门视频,视频里的小女孩看起来三岁左右,面对“你是想做家人还是客人?”这样严苛的问题下,她流着眼泪,哽咽着进行了一分多钟的自我反省。

在妈妈的引导下,小女孩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懂事”。网友甚至评论“怎么感觉她在批评爸爸?”暗讽当下很多当父亲的人对家庭贡献的思想觉悟还不如一个三岁小孩。

同时,也有很多网友称赞视频中的妈妈会教育孩子。

1

视频内容里,妈妈的提问和引导吸引了我的注意。“你想做家人还是客人?”换个说法不就是:“你如果不按照我们说的做,我们就不是一家人了”。

这不是选择疑问句,这简直是逼问句啊!

不回答标准答案就会面临被妈妈抛弃的危险,放谁谁不害怕?妈妈表面上是讲道理,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儿,女儿被迫变成了“复读机” 的角色。

小女孩像“复读机”一样说着“家人”和“客人”的定义,带着哭腔讲教科书里才能找到的概念。这样的反差萌令人忍俊不禁。说出口的道理,小女孩真的理解吗?

换做是我们,谁会不想安安静静地去别人家做客人。

2

小女孩心里会怎么想呢?她可能会认同,也可能会委屈、不服,但是,这些感受她妈妈不一定猜得到。

可小孩儿比成人聪明,经历一次之后,孩子就学会了一边揣度父母的想法,一边掩饰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为了成为爸妈心中的乖宝宝去回答爸妈心中的“标准答案”。

少年成名的才女作家蒋方舟参加了最新一季的奇葩大会的录制。在节目中,她说起自己从小到大都沉浸在“有天分”、“乖巧懂事”的夸奖中,在生活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她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应该做什么、别人需要什么,如何去迎合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忽略了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和自己的需要。

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变成了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即使自己有情绪了,也不会表现出来,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种感觉很憋屈,这种不好的体验让她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产生了质疑,开始尝试着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的真实想法和“道理”或许背道而驰。

真实的自我在“道理”面前就像一个被绑住手脚、被审问的犯人,令我们害怕得不敢敞开心扉,想着:如果身边的人都不喜欢我了、对我加以各种评论,那真是太糟糕了。

3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我们还是会走错路、会受挫、会难过?

因为“道理”只是用语言的方式陈列在我们脑子里,并没有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只有在对道理进行判断、实践和加工之后,它才会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人生观。

我们站在过来人的位置上,俯视着后辈,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走到山顶的捷径,却不曾问他们想不想爬到山顶。或许,有的人只想享受半山腰的清泉、树荫和鸟语花香呢?

4

“家人应该是怎样的?”

家人可以是互相帮助的、相亲相爱的、也可以是坦率直爽、吵吵闹闹的。不管怎样,一定不会是相互指责的或单方面自责的。

蒋方舟说,“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马东提及“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坚持内心的真实和独特。

作为家人,你会让孩子保持“受欢迎”的人设,而失去自己独特的价值吗?

精彩内容推荐:

干货!原来高情商的孩子是这样培养的

“孩子还小,不用体能训练”直到对比之后才发现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玩胜官网阅读!


关注公众号 wantseaclub

回复关键词

情商,体能,案例

早教,活动,作业

阅读100+原创干货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inapuhuang/article/details/8035241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