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概念

CMMI 的定义

CMMI全称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MMI是世界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认证,更是一种软件过程改善的途径。如果一家公司最终通过CMMI的评估认证,标志着该公司在质量管理的能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认证的等级越高,意味着公司质量管理能力成熟度越高,做的越好。

CMMI 的来源

1994年由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与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下的软件工程研究中心(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SEISM)以及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Association)共同开发和研制的

CMMI主要关注点就是成本效益、明确重点、过程集中和灵活性四个方面。

这些都可以不用关注。只要知道它是一项国际认可的认证标准即可。 

CMMI的价值

CMMI为企业带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流程准化和范化,证项度和量。

2) 有利于成本控制,不必要的项目开支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746435 查看本文章

3) 建立完的知识库不畏惧人才流失。

4) 改善流程,提高量和效率。

5) 在一些标项中,更具有优势。——这也是一般外包公司特别重视这个证的原因。

6) 来自美国制定的国际标准,更能得到国外的认可。——所以一般软件公司要准备融资上市前都力争拿到此证的原因。

 

传闻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项目投标过程中,一家公司说,我们 CMMI 认证是5级,另外几家都是3级,所以直接中标了。

软件外包公司之所以特别重视 CMMI 的认证,也是这个原因。

软件公司也会将拿到CMMI 认证视为争取国际融资的一个重要过程。

CMMI 的结构

连续式表述(Continuous

连续式表述可以提供最大的弹性,一个组织可以选择改善单一流程相关的问题点的绩效,或是可以使用多个领域以密切配合组织的经营目标。连续式表述允许对不同的流程执行不同等级的改善。但组织在选择上仍有一些限制,因为有一些流程领域是彼此相依赖的。

阶段式表达(Staged

阶段式表达提供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一次一个阶段达到以模型为基础的流程改善。达到每一个阶段可确保有足够的流程基础建设,可作为下一个阶段流程改善的基础。

 

连续式表达和阶段式表达图示如下:

 


常见的 CMMI 等级为阶段式表达。

CMMI 的等级

CMMI 等级共五级, Maturity Levers,通常简写为 ML。

ML1初始

软件过程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对过程几乎没有定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管理是反应式的。

ML2管理级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特性。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

ML3已定义级

已将软件管理和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有项目均使用经批准、剪裁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软件产品的生产在整个软件过程是可见的。

ML4量化管理级

分析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管理有一个作出结论的客观依据,管理能够在定量的范围内预测性能。

ML5优化级

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的新思想、新技术促使过程持续不断改进。

 

默认情况下,任何一家软件公司都可以认为是1

2级比较容易做到,3级的要求要多很多,一般来说建议2、3级一起来做。3级到4级间跨度和难度较大。但如果4级做得比较好,要做到5级难度不算很大。

参考示意图如下:

 

评估的时候,如果2级的标准达到,但3级的要求达不到,就算4级的要求达到了,也只能算2级。

 

CMMI的各级标准

理解过程域的概念。过程域(Process Area),简 PA,简单的说就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

每个ML等级都被分解为若干个过程域。

如上,PA 共22个,2有7个PA,3有11个PA,4有2个PA,5有2个PA。各个对应的名称及释义如下:

CMMI等级

缩写

过程域英文名称

过程域中文名称

过程域的释义

类别

 ML1

 

 

 

 

ML2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建立和维护在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

支持管理

MA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测量与分析

开发和维持度量的能力,以便支持对管理信息的需要,作为改进、了解、控制决策

支持管理

PPQA

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为项目组和管理层提供项目过程和相关工作产品的客观信息

支持管理

PMC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项目监督与控制

通过项目的跟踪与监控活动,及时反映项目的进度、费用、风险、规模、关键计算机资源及工作量等情况,通过对跟踪结果的分析,依据跟踪与监控策略采取有效的行动,使项目组能在既定的时间、费用、质量要求等情况下完成项目

项目管理

PP

Project Planning

项目计划

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有正确的资源可用,为每个人员分配任务、协调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

项目管理

REQM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客户和软件项目之间就需要满足的需求建立和维护一致的约定

项目管理

SAM

Supplier Agreement Management

供应商协议管理

旨在对以正式协定的形式从项目之外的供方采办的产品和服务实施管理

项目管理

ML3

DAR

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决策分析与解决方案

应用正式的评估过程依据指标评估候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

支持管理

IPM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集成项目管理

根据从组织标准过程剪裁而来的集成的、定义的过程对项目和利益相关者的介入进行管理

项目管理

OPD

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finition

组织级过程定义

建立和维护有用的组织过程资产

过程管理

OPF

Organizational Process Focus

组织级过程焦点

在理解现有过程强项和弱项的基础上计划和实施组织过程改善

过程管理

OT

Organizational Training

组织培训管理

增加组织各级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有效地执行他们的任务

过程管理

PI

Product Integration

产品集成

从产品部件组装产品,确保集成产品功能正确并交付产品

工程管理

RD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需求开发

需求开发的目的在于定义系统的边界和功能、非功能需求,以便涉众(客户、最终用户)和项目组对所开发的内容达成一致

工程管理

RSKM

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

识别潜在的问题,以便策划应对风险的活动和必要时在整个项目生存周期中实施这些活动,缓解不利的影响,实现目标

项目管理

TS

Technical Solution

技术解决方案

在开发、设计和实现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现等都围绕产品、产品组件和与过程有关的产品

工程管理

VAL

Validation

确认

确认证明产品或产品部件在实际应用下满足应用要求

工程管理

VER

Verification

验证

验证确保选定的工作产品满足需求规格

工程管理

ML4

OPP

Organizational Process Performance

组织过程绩效

建立与维护组织过程性能的量化标准,以便使用量化方式的管理项目

过程管理

QPM

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量化的项目管理

量化管理项目已定义的项目过程,以达成项目既定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项目管理

ML5

CAR

Caus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因果分析与解决方案

识别缺失的原因并进行矫正,进一步的防止未来再次发生

支持管理

OPM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组织绩效管理

选择并推展渐进创新的组织过程和技术改善,改善应是可度量的,所选择及推展的改善需支持基于组织业务目的的质量及过程执行目标

过程管理

 

每个过程有明确的目标(Goal)和实践(Practice),必须要达到该等级所有过程的目标,可达到该等级。而达成目标的方式,即要完成这个目标对应的所有实践。

目标和实践又包含:

GG(Generic Goals),中文名为通用目标,对应GP(Generic Practices),中文名为通用实践,应用于能力维度,所以适用于所有关键过程域。

SG(Specific Goals),中文名为特定目标对应SP(Specific Practices),中文名为特定实践,应用于过程维度,只能适用某一特定关键过程域

 

CMMI 的等级、过程域、目标和实践的关系如下:

 

中文图示为:


CMMI级别、PA、Goal与Practice的详细如下:

通用目标中文

通用实践中文

交付物

GG1 完成特定目标

GP 1.1 执行特定实践

 

GG2 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GP 2.1 建立组织政策

 

GP 2.2 过程计划

 

GP 2.3 提供资源

 

GP 2.4 分配职责

 

GP 2.5 人员培训

 

GP 2.6 管理配置项

 

GP 2.7 识别并引入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GP 2.8 监督和控制过程

 

GP 2.9 坚持客观的评价

 

GP 2.10 更高层领导审核状态

 

GG3 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

GP 3.1 建立一个已定义的过程

 

GP 3.2 收集(经验)改进信息

 

 

CMMI等级

缩写

过程域中文名称

特定目标中文

特定实践中文

交付物

 ML1

 

 

 

 

 

ML2

CM

配置管理

SG1 建立基线

SP 1.1  识别配置项

配置计划

SP 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计划

SP 1.3  创建或发布基线

配置计划

SG2 跟踪并控制变更

SP 2.1 跟踪变更请求

变更控制、变更申请、分析变更记录

SP 2.2 控制变更

变更控制、变更申请、分析变更记录

SG3 建立完整性

SP 3.1 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功能审计、物理审计

SP 3.2 执行配置审计

功能审计、物理审计

MA

测量与分析

SG1 协调度量和分析活动

SP 1.1 确定度量目标

度量计划

SP 1.2 细化度量

度量计划

SP 1.3 确定数据收集和存储规程

度量计划、度量数据表

SP 1.4 确定分析规程

度量计划、度量数据表

SG2 提供度量结果

SP 2.1 收集度量数据

度量计划

SP 2.2 分析度量数据

 

SP 2.3 存储数据和度量结果

 

SP 2.4 通报度量结果

里程碑报告

PPQA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SG1 客观评价过程与工作产品

SP1.1客观评价过程

 

SP1.2客观评价工作产品

过程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工作记录

SG2 提供客观洞察

SP2.1沟通并解决不符合问题

产品检查表、工作记录

SP2.2建立记录

 

PMC

项目监督与控制

SG1 对照计划监督项目

SP1.1监督项目计划参数

MPP、周报、项目进展报告

SP1.2监督承诺

项目进展报告

SP1.3监督项目风险

风险识别表

SP1.4监督数据管理

SVN/配置管理

SP1.5监督干系人的参与

MPP、项目计划

SP1.6进行进展评审

里程碑报告、周报、会议纪要

SP1.7进行里程碑评审

会议纪要

SG2 管理纠正措施直至关闭

SP2.1分析问题

项目进展报告、项目偏差报告

SP2.2采取纠正措施

项目进展报告

SP2.3管理纠正措施

项目进展报告

PP

项目计划

SG1 建立估算

SP 1.1 估算项目的范围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

SP 1.2 估算项目属性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

SP 1.3 定义项目生存周期阶段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

SP 1.4 估算工作量和成本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

SG2 制定项目计划

SP2.1建立预算与进度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

SP2.2识别项目风险

风险识别表

SP2.3计划数据管理

配置管理、项目计划

SP2.4计划项目资源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带资源要求)

SP 2.5 知识和技能的计划

培训计划(项目计划一部分)

SP2.6计划干系人的参与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

SP 2.7 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WBS分解结构)

SG3 获得对计划的承诺

SP 3.1 审查从属计划

项目计划、项目子计划评审报告

SP 3.2 协调工作与资源配置

调整后的计划

SP 3.3 获得计划承诺

计划评审(计划及会议纪要)

REQM

需求管理

SG1 管理需求

SP1.1理解需求

用户需求书(客户签字)

SP1.2获得对需求的承诺

用户需求书评审报告

SP1.3管理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申请

SP1.4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

需求追踪矩阵

SP1.5确保项目工作与需求间的协调一致

不一致检查表

SAM

供应商协议管理

SG1 建立供应商协议

SP 1.1 确定采购方式

 

SP 1.2 选择供应商

 

SP 1.3 签定供应商协议

 

SG2 履行供应商协议

SP 2.1 执行供应商协议

 

SP 2.2 监督选定的供应过程

 

SP 2.3 评价供应商产品

 

SP 2.4 验收采购的产品

 

SP 2.5 移交产品

 

ML3

DAR

决策分析与解决方案

SG1 运用建立的准测评价候选方案,作为决策的基础

SP 1.1 建立决策分析指导原则

决策分析报告

SP 1.2 建立评价准则

决策分析报告

SP 1.3 确定候选解决方案

决策分析报告

SP 1.4 选择评价方法

决策分析报告

SP 1.5 评价候选方案

决策分析报告

SP 1.6 选择解决方案

决策分析报告

IPM

集成项目管理

SG1 应用项目定义过程

SP 1.1 建立项目定义过程

项目过程定义书

SP 1.2 利用组织过程财富规划项目活动

项目过程定义书

SP 1.3 建立项目工作环境

项目过程定义书,项目计划

SP 1.4 集成计划

项目计划、附属子计划

SP 1.5 利用集成计划管理项目

周报及进展报告

SP 1.6 充实组织过程财富

过程改进建议

SG2 与相关干系人协调和合作

SP 2.1 管理干系人的介入

项目计划

SP 2.2 管理依存关系

项目计划

SP 2.3 解决协调问题

项目计划

OPD

组织级过程定义

SG1 建立并维护一套组织过程资产

SP 1.1 建立标准过程

组织过程定义过程文件

SP 1.2 建立生存周期模型描述

生命周期指南、生命周期模型、组织过程定义文件

SP 1.3 建立裁剪准则和指南

裁剪指南

SP 1.4 建立组织度量库

组织级度量库

SP 1.5 建立组织过程财富库

组织级财富库

SP 1.6 建立工作环境标准

组织过程标准

OPF

组织级过程焦点

SG1 确定过程改进机会

SP 1.1 建立组织过程的需要

组织过程焦点的规章制度

SP 1.2 评估组织过程

预评估报表幻灯片

SP 1.3 识别组织的过程改进机会

过程改进计划(评审后)

SG2 规划和实施过程改进

SP 2.1 制定过程行动计划

过程改进建议

SP 2.2 实施过程行动计划

MSG会议记录

SG3 部署组织过程财富

SP 3.1 部署组织过程财富

试点项目导入计划

SP 3.2 部署标准过程

试点项目导入计划

SP 3.3 监督实施

配置管理过程文件、基线发布通知

SP3.4 过程相关的经验纳入组织过程财富

组织过程资产库、项目总结报告、项目评审报告

OT

组织培训管理

SG1 建立组织级培训能力

SP 1.1 确定战略培训需求

培训计划

SP 1.2 确定由组织负责的培训需求

年度培训计划

SP 1.3 建立组织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

SP 1.4 建立培训能力

 

SG2 提供必要的培训

SP 2.1 交付培训

培训计划、月报

SP 2.2 建立培训记录

学员反馈表、签到表

SP 2.3 评价培训效果

部门培训反馈表、培训师评估表

PI

产品集成

SG1 准备产品集成

SP 1.1 确定集成次序

产品集成方案

SP 1.2 建立产品集成环境

产品集成方案

SP 1.3 建立产品集成规程和准则

产品集成方案、测试用例

SG2 确保接口兼容性

SP2.1评审接口描述的完整性

产品集成方案

SP2.2管理接口

产品集成方案

SG3 装配产品组件并交付产品

SP3.1确定需集成的产品组件准备就绪

单元测试BUG管理表、代码走查表

SP 3.2 组装产品构件

产品集成方案

SP 3.3 核查组装的产品构件

集成测试总结报告、BUG管理表

SP3.4打包并交付产品或产品组件

产品交付确认单

RD

需求开发

SG1 开发客户需求

SP 1.1 获取客户的需要

用户需求调查表、DemoBS、DemoCS

SP 1.2 生成客户需求

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功能列表

SG2 开发产品需求

SP 2.1 建立产品需求和构件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SP 2.2 分配产品构件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SP 2.3 确定接口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SG3 分析并确认需求

SP 3.1 建立操作概念和场景

需求规格说明书(用例图)

SP 3.2 定义功能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SP 3.3 分析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SP 3.4 平衡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SP 3.5 确认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会议纪要

RSKM

风险管理

SG1 准备风险管理

SP 1.1 确定风险来源和类别

风险库

SP 1.2 定义风险参数

风险库

SP 1.3 建立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库

SG2 识别并分析风险

SP 2.1 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跟踪表

SP 2.2 风险评估、分类和确定优先级

风险识别跟踪表

SG3 缓解风险

SP 3.1 制定风险缓解计划

风险识别跟踪表

SP 3.2 实施风险缓解计划

风险识别跟踪表

TS

技术解决方案

SG1 选择产品构件方案

SP 1.1 开发候选方案和选择准则

候选技术解决方案、决策分析报告

SP 1.2 选择产品构件方案

产品解决方案、决策分析报告

SG2 开发设计

SP 2.1 设计产品或构件

概要、详细、数据库设计

SP 2.2 建立技术数据包

概要、详细、数据库设计

SP 2.3 设计接口

概要、详细、数据库设计

SP 2.4  分析制作、购买或重用

项目计划

SG3 实现产品设计

SP 3.1 实现构件的设计

代码说明书、代码确认单

SP 3.2 编写产品支持文档

操作手册、培训文档、安装维护手册

VAL

确认

SG1 准备确认

SP1.1选择需要确认的产品

测试计划

SP1.2建立确认环境

测试计划

SP1.3建立确认规程与准则

测试计划

SG2 确认产品或产品组件

SP2.1执行确认

测试脚本、BUG管理表

SP2.2分析确认结果

产品交付确认单

VER

验证

SG1 准备验证

SP1.1选择待验证的工作产品

项目计划、测试计划

SP1.2建立验证环境

项目计划、测试计划

SP1.3建立验证规程与准则

项目计划、测试计划

SG2 执行同行评审

SP 2.1 准备同行评审

测试报告评审报告

SP 2.2 执行同行评审

测试报告评审报告

SP 2.3 分析同行评审数据

测试报告评审报告

SG3 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

SP3.1执行验证

测试总结报告、BUG管理表

SP3.2分析验证结果

测试总结报告、BUG管理表

ML4

OPP

组织过程绩效

SG1 建立基线和模型

SP 1.1 选择过程

 

SP 1.2 建立过程性能度量

 

SP 1.3 建立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SP 1.4 建立过程性能基线

 

SP 1.5 建立过程性能模型

 

QPM

量化的项目管理

SG1 定量项目管理

SP 1.1 建立项目目标

 

SP 1.2 组成项目定义过程

 

SP 1.3 选择用于定量管理的子过程

 

SP 1.4 管理项目性能

 

SG2 统计管理子过程性能

SP 2.1 选择度量和分析技术

 

SP 2.2 运用统计方法理解过程变动

 

SP 2.3 监督选定的子过程性能

 

SP 2.4 记录统计管理数据

 

ML5

CAR

因果分析与解决方案

SG1 确定缺陷原因

SP 1.1 选择待分析的缺陷数据

 

SP 1.2 分析原因

 

SG2 解决产生缺陷的根源

SP 2.1 实施行动建议

 

SP 2.2 评价变更的效果

 

SP 2.3 记录数据

 

OPM

组织绩效管理

SG 1 选择改进

SP 1.1 收集和分析改进建议

 

SP 1.2 识别革新

 

SP 1.3 试点改进

 

SP 1.4 选择用于部署的改进

 

SG 2 部署改进

SP 2.1 计划部署

 

SP 2.2 管理部署

 

SP 2.3 度量改进效果

 

 

(Goal)一共有 x 个,践(Practice)一共400+。

 

CMMI的评估办法

SCAMPI(Standard CMMI Appraisal Method for Process Improvement),CMMI的评估方法。这种评估方法又划分成了3种严格程度,分别为 Class A,Class B,Class C。

 

三种方法的大概区别见下表,很多细的区别需要去看评估方法的定义文件。

需求

Class A

Class B

Class C

采集证据方法的类型

均采用文档审查与访谈的方法

是否需要进行评分

针对目标打分,评估是否满足模型要求

不要求进行评分

组织单元的覆盖率

输出评估报告,给出成熟度级别

不需给出成熟度级别

 SEI 注册

主任评估师向SEI注册评估结果

不需向 SEI 注册

组织单元的覆盖率

覆盖被评估的所有的部门

不要求覆盖所有的部门

评估团队的最少人数

组建正式评估小组

不需组建正式评估小组

评估团队的最少人数

需满足ARC要求

满足部分ARC要求

更少ARC要求

评估团队的最少人数

4

2

1

对评估组长的要求

SEI授权的主任评估师领导评估组进行评估

可以是主任评估师,也可是已参加培训有经验的

对评估组的要求

25年以上工程经验,平均工程经验超过6年

 

对评估组管理经验的要求

10年以上管理经验,至少有1人超过6年

 

对评估组成员的要求

至少有2人是过程改进的参与者

 

对评估组成员的要求

不能是被访谈人员的上级管理者

对评估组成员的要求

均接受过introduction to CMMI 及SCAMPI评估方法的培训

 

, Class A类评估是正式的程,也是最为严格的,目的是估等程需行所有的估步。按照SEI SCAMPI评估方法1.2版本的要求,CMMI评估的结论是3年有效期,即3年后需要重新评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y19890521/article/details/8065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