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怎么来的?通缩是怎么来的?

(1)通货膨胀的认知

在一般人眼里,货币印多了,显性表现出来的就是商品价格贵了、隐性感觉就是自己手里辛辛苦苦上班省吃俭用攒的存款变毛了。人们说,这就是通货膨胀。

其实这都是100多年前的认知。

现代货币投放和商品价格已经脱钩,就如同现代货币和黄金也已经脱钩一样。

一句话:中国大多数人对金融、对经济的认知,都停留在大清朝。

(2)怎么印货币

其实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在中国都很少使用现钞纸币,大家都是绑定银行卡/银行账户,直接线上支付/转账。所以现在不需要印纸币货币。

那货币是怎么印多的?有几种常见手段:

1、央行货币供应:如降准、SLO、逆回购、SLF、MLF、PSL。这不是前天就放出来PSL 8500亿么。

2、央行利率指导:存款利率下降(降息)、特定行业领域消费贷款利率下降(如现在房地产消费贷款利率在下降)

3、央行汇率指导:比如现在人民币汇率就在中美政治经济角斗过程中进行贬值-平稳-升值。比如说2022年2月份,1美元可以兑换6.3元人民币,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7.1元人民币,这就是人民币贬值了

4、央行和财政部一起配合,也会降低国债利率,也属于隐性地变相地增加了市场货币投放

(3)货币怎么保证不发毛

大家也知道货币不能想供应多少供应多少,否则那就成了古今中外历史上出现的货币大崩溃现象了:一麻袋钱买不了一袋大米。

那货币能供应多少?这就取决于标的物了。

常见的标的物就是:国债。而国债是属于国家信用。那国家信用怎么衡量?那就是国家税收。所以:货币-财政债券-财政税收,这是一条线。

不过,税收这事没完。税收怎么来?那肯定来自企业税和个人税啊,只有企业创收了、个人创收了,政府的税才能增加。

所以,美国一般把美元和美国股市再绑定来增强信用背书。美国股市的标的就是美国企业实业。

而中国由于社会主义体制,金融市场注定不发达,所以人民币和中国股市就不能再绑定。所以人民币选择了和土地、和土地上的物品(如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绑定。所以,地产下跌,其实隐形暗含着人民币信用-人民币汇率的下跌。所以人们才说:保房地产还是保汇率。其实本质上地产和汇率就是货币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而日本,一方面是历史悠久的门阀财阀体制一方面是现代美国自由金融制度改造,所以日本金融市场也不发达。而且日本房地产在1985年广场协议六年后价格大崩溃,所以日元也不容易和地产绑定。所以日元供应,只能和日本国债绑定。日本财政部发国债,日本央行发日元购买日本国债,日本政府拿到钱去做旧基建和新基建,所以日本国债利率和日元信贷利率都很低,没办法啊,否则日本政府财政部门和日本政府央行部门两者的交易成本太高了。日本国内这么多年一直消费起不来、出口制造起不来,只能靠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日本国内GDP。所以日本政府才每过十多年提出一个城市升级改造完善的战略口号:如宜居城市、智能城市、田园城市等等。

(4)货币是怎么流到民间的

市场上的钱是不是变多了?这比较难说。因为从央行-商业银行-实业贷款和消费贷款,有个时间传导延后期。只有通过这样的路径,市场上的货币才能真正变多。

2023年央行是投放了不少钱,但都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空转了。因为企业和个人都信心不足,都不贷款。

既然体制外的企业和个人都不贷款,那只有体制内的组织来主动贷款-干活来拉动了。这就是央企/国企贷款、政府贷款。

央企/国企贷了款,去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美国股票市场发达,所以美国企业在股票市场进行卖出买入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股票市场不发达,所以只能通过贷款来获得资金,再拿资金进行新产业投资发展,这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就很大/周期就很长了。美国的研究研发也很厉害,所以美国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是把专利一步步通过风险投资接力培育成商业价值。中国的研究研发不太厉害,所以进口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来做新旧动能转换。这都需要钱。

政府手里要有钱,得有几个来源: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专项贷款和其他贷款。政府贷了款就去搞老基建和新基建。

如果你处于央企国企的利益链上,如果你处于政府老基建和新基建利益链上,那么他们拿到钱干事,你就会分到一些钱。如果你不在这个利益链上,对不起,货币发了大水,也和你无关。

(5)是通缩还是通胀

很多人以为,在利益链上的人,分到了钱,有了钱,就去大肆购物消费,这样就引起了求大于供,所以供给方会提价,所以商品价格就是这样涨起来了。

当然,这种逻辑是个误区。是在利益链上的人分到了钱,但他是否去大肆购物消费去了?不一定。也可能转移钱到国外,也可能存款起来。这就是消费者信心是下降还是上升。

咱们就假设他会大肆消费。那咱们看看是否通货膨胀发生了:

1、买房资产:房价在下跌。

2、买黄金资产:黄金价格确实在上升。但这可能和人民币贬值相关,幻想拿黄金来抵消一些。这其实是中国古人的思想。自从1972年黄金和美元脱钩后,黄金已经和现代货币无关了。但中国几千年历史使用白银黄金贵金属,已经让这个谬论深入人心了。

3、买股票资产:中国股市在下跌。

所以说,资产价格在下跌。

咱们再看看消费:

1、买大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商品消费:比如家电在价格下跌、汽车价格在下跌、手机价格在下跌。这个也好理解,中国是工业制造大国,只要是成熟产品,有了进口的精密自动化设备,有了进口的零部件,就能做到生成规模最大、边际成本最低。不过服装价格在上升、家具价格在上升、装修材料价格在上升,这是为啥,难道是因为制造过程中人的影响因素比电子品要大?那这是通缩还是通胀?

2、买农业非自动化生产的商品消费:比如蔬菜,白菜大葱价格在下跌,其他蔬菜价格在上升;比如水果,价格都在上升(可能和冬季季节相关);比如肉,猪肉由于周期而价格下跌,但其他肉的价格在上升;比如水产海鲜,价格都在上升(可能和冬季季节相关);比如粮油价格在上升;比如蛋价格在上升。这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

3、买能源消费:如汽油、天然气、煤炭、自来水、电,价格在上升。汽油天然气可能和中美俄政治经济有关。

4、买公共事业消费:如医疗,价格在上升。

5、买民生服务消费:如客运(高铁/飞机)价格在上升;如宾馆住宿,价格在上升;如餐饮,价格在上升;如旅游景点,价格在上升;如电影,价格在上升;如家政(保姆/月嫂/老人护理/保洁),价格在上升;如理发美容,价格在上升;如维修、装修,价格在上升。这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

所以说,商品价格早就和货币投放无关了。尤其在全球大生产-全球大消费的商品流动大循环中,生产越多、价格越低。

40f76c73af35599a5b7a625867b89e4c.jpe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avid_lv/article/details/13539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