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杀人案: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妒忌的果皮里呢。 ——《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



640?wx_fmt=png&wx_lazy=1

农夫与蛇:中科院门前杀老同学

 

一天前,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微博大V@凯雷,转发了一条十分醒目的图文微博:

640?wx_fmt=png&wx_lazy=1

北京中科院门前血案:重庆垫江凶手周凯旋千里追杀同班同学谢雕……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该条微博只存活了大概十分钟。


大概情况是这样:


6月14日,北京某院研究生谢雕,招待了来自重庆的高中同班同学周凯旋。


两人见面时还很融洽,但入座后,周突然暴起,举刀杀向毫无准备的谢雕,致谢当场身亡。

 

杀完老同学,周像是完成了一项什么壮举,高举双臂作庆祝状,随后才扬长而去!

640?wx_fmt=jpeg&wx_lazy=1

当然,周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以至于周非要至谢于死地呢?

 

原因可能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据审讯:周之所以杀谢,只是因为两年前的同学会上,谢要周勿沉溺游戏、要有鸿鹄之志。

 

原来,周凯旋高中毕业考入川大,但自己觉得是清华北大的料,便退学复读,次年考入西安交大硕博连读。后沉溺游戏,多科被挂,勉强本科毕业,在重庆游走求职。

 

 谢在同学会上知道周过得如此不好,规劝周。可任谁也想不到,谢的一番好意,会在两年后给他惹来杀身之祸!


真的,比起冤有头债有主,那种平常以朋友、同学等名义活跃在我们身边,却随时可能因为嫉妒、因为感觉被嘲笑、因为心里不平衡而毫无征兆暴起杀人的变态,更叫人胆寒!

 

因为我们往往不知其恶意从何而来,一个前一时刻还热情正常的人,下一时刻就变成冷漠、暴怒的杀人凶手。



640?wx_fmt=png&wx_lazy=1

“杀了第二名,我就是第一名!”

 

周凯旋杀人事件再往前几天,山东一名14岁的秦姓初中学生,挥刀杀死自己的同班同学马某某。

 

据坊间消息称,其杀人动机之可怕,比周凯旋有过之而无不及:

 

640?wx_fmt=png&wx_lazy=1


凶手秦某因为成绩在班上长期屈居第二,总也考不过第一名的马某,于是,在强烈好胜心的驱驶下,预谋杀害了马某。


凶手坦言:“杀了第一名,自己就是班级第一名了。”


而早在凶案发生前,秦某就曾恶狠狠地警告过被害人:“会考你必须考4个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案发前一天,也是就6月4日,考试成绩公布,第一名依然是第一名,第二名还是第二名。

 

于是,恶从心头起的秦某事先藏匿在马某家的楼道,等马某放学回家打开楼道门时,秦某一连向被害人捅了13刀,刀刀致命!

 

一条人命还不如一个“第一名”称号有价值!


太难受了!杀了班级第一名,还有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市第一,你都要去杀光吗?!

640?wx_fmt=png&wx_lazy=1

心胸狭隘,以为第一名就是成功,被嫉妒这头恶魔操纵了人生。现在输不起,你以后也赢不起啊!

 

不仅成绩好的有危险,在这个什么都要第一,什么都要赢的时代,长得漂亮也很有危险。

 

几年前,广西就有一个13岁少女,因忌妒自己好朋友兼同学比自己漂亮,玩伴比自己多,将被害人约到自己家中,用木凳将其砸晕后杀人碎尸,并清理现场。

 

还有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仅仅因为不爽室友黄洋比自己成绩好,在饮水机里投毒,致其死亡等等!

 

很多时候,嫉妒就像一把火,在错误价值观的助燃下越烧越旺,最终成为毁人毁己的一场灾难。



有人对在校学生做调查,发现校园最普遍的嫉妒有七大类:


一 嫉妒别人政治上的进步;

二 嫉妒别人学习上的冒尖;

三 嫉妒别人某一方面的专长;

四 嫉妒别人生活上的优裕;

五 嫉妒别人社交上的活跃;

六 嫉妒别人仪表上的出众;

七 嫉妒别人恋爱上的成功。

 

而所有的嫉妒通常情况下会分成两个方向:

 

心智成熟的人会倾向于把嫉妒转化为认同,以此提升自我的价值感,并且把这作为一种社交资本。

 

比如男生常说的:“看见那个牛逼的人了吗?那是我(重音)哥们儿。

 

另一些人的嫉妒则会以直接攻击的形式表现,看不起对方,挑刺等。

 

而这种人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通常会产生自责和羞愧,跟人交往时,碰到一朵棉花就会受到长久伤害,以至于怀恨在心。

 

而被嫉妒的人通常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主动帮助朋友,甚至是故意出糗、刻意贬低自身成就,以此来缓和关系。

 

这点放在谢雕与周凯旋身上倒是十分贴切。

 

可能有人会问,为了防止嫉妒可能引起的意外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是不是应该隐藏自己优点,注意不要表现得太过突出呢?

 

当然不!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或成就,去换取和嫉妒者之间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如果不可避免要打交道,那么与嫉妒甚至直接中伤自己的人坦诚、直接(并不代表鲁莽冲动)地交流,总是最有效的策略。

 

另外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嫉妒的体验,嫉妒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 它一般被描绘为一种道德上的罪过,或者一种需要用正直的思想去克服的弱点。

 

倘若有人愿意扪心自问一下,就会发现,关于杀人这个不寒而栗的念头,你八成也曾经在某个时刻生起过。

 

只是你付诸了理智,或者说恐惧,而极个别的人付诸了行动。

 

任何一起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凶杀案,除了嫉妒、心理扭曲等简单的解释外,其背后的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更值得我们去反省和纠错。

 

愿每个人都能一生平安!


       转载自LAW霸说事

∞∞∞

640?wx_fmt=jpeg&wx_lazy=1

IT派 - {技术青年圈} 持续关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领域 640?wx_fmt=jpeg


公众号回复“IT派”

邀你加入IT派{ 互动粉丝群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2iayu7y/article/details/8076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