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量?你真的了解吗?

今儿唠唠质量相关的话题,主要是说说自己对ISO质量体系种的八项管理原则的理解。

国际惯例,先唠定义——

一、什么是质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5年颁布的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个实体的所有特性,基于这些特性可以满足明显的或隐含的需求,质量就是实体基于这些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

二、质量三要素有哪些?

质量三要素包括:实体、特性集合、需求(显性需求、隐性需求、用户实际需求)

三、ISO9000族群相关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有哪些?该怎么理解?

SO9000族2000版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及个人理解:

1. 以顾客为中心:作为测试,我们不仅要关注业务测试结果,还应该关注用户的实际体验,站在客户的角度去验证并发现问题,指出软件实现的不合理之处。

当前很多公司,感觉在盲目跟风,一味地学习一些大厂,追求测试技术,而忽略了真正的用户体验,导致出现了很多在公司层面来看技术很牛,但是实际用户体验着实一般的产品。

追求极致的技术个人作为一个入行很多年的测试,完全能够理解,毕竟精湛的技术可以提高效能。但是我总觉得,作为测试岗位,追求技术要有个前提:产品的功能已经做的被用户所认可(最起码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而不是在什么阶段都想着卷技术。实际情况是——懂技术的测试赚钱多嘛,大家就开始卷技术,但站在公司层面,决策层真的想清楚自己公司目前处于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吗?到底是用户体验优先,还是技术优先?

自问自答:很多时候决策层并没有想清楚,只是觉得技术好的人做测试一定是OK的,并没有想过,对于测试偏向,公司的现阶段到底是功能适用性和易用性优先,还是运行效率优先。当然两者兼顾肯定是最好的,但是实际上有些人真的只是懂技术,对于测试的定位真的没那么了解(限于自身经历,可能认知不够,欢迎探讨)。

不是酸那些技术好、工资高的小伙伴,只是就事论事,我自己也是吃了一丢丢技术红利的人,虽然工资不高,但也比相当一部分打工人要好一些,一码归一码,这点别杠=.=

2. 领导作用:在我眼里,领导主要分为两类:①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作用——遇到事情,真正能拍板下决定的那一小波人——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推动制定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把控产品的整体发展方向,确保应有的资源可以配合到位,并定期对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持续改进;②具有建议和执行权的领导——一般是一线业务TL,对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良好的认知,配合完善公司的质量体系,做事务实,以身作则,向上效果反馈,向下传递目标,是全组织达到统一。

质量好不好,领导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一个测试总监或者说更高层的决策者,认为测试是随便拉个人就能做好的话,你很难想象这个公司能把质量搞好。

现实中这种领导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小公司中的Leader,总觉得测试没有开发重要,领导者自身的一碗水就端不平,可想而知结果能有多好?悄咪咪说一句:当坐到了一定位置,眼界和格局真的很重要。

3. 全员参与:质量的好坏,绝对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角色或岗位就能决定的。作为组织中的一员,每个人做的工作,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好坏,所以只有全员参与到质量体系建设中,才能为全组织带来做大化的收益。

4. 过程方法:将组织中的相关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特别要注意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5. 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要逐步提炼适合组织本身成长、发展的相关的方法论,作为后续工作的指导思想。即成功经验的复制,方法论的留存。这也是持续改进的基础。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求、评估和实施解决方案,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定期归档、纳入体系沉淀。另外,质量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永远都有上升空间。但是要注意掌握一个“度”,充分考虑成本和竞争力等因素。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可以防止决策失误。当然,这针对质量体系建设而言,其他决策尤其是涉及超前决策时,有种被称为眼光或者天赋的东西更为重要,哈哈

8. 互利的供方关系:供方关系分两类:①对内的供方关系,指代的是关联业务域;②对外的供方关系,指代的是合作伙伴或公司平台等。无论是哪一种供方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的,供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会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提供令实际用户感到满意的产品。因此,对于供方,要讲究合作互利,共同成长,不能只讲控制,一味地要求供方做牛做马,要建立互利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员工和公司之间,也是供给关系,公司雇佣员工,员工为公司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员工作为公司的供方(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如果不能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归属感,那么员工的交付打折也就可以理解了。反之,公司作为员工的供方(付出薪资报酬),付出的足够多,员工不能付出与之相匹配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司进行毕业劝退,也不能怪公司不够仁义,毕竟大家都要生存。
 

-------------------------------------------------------------------------------------------------------------------------------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质量的一些粗浅理解,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玄学,但是质量保障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就不存在过度玄幻了,毕竟质量体系的搭建,是一个可以被科学统计的过程,具有完备的数据结果。(PS:当然现实中数据造假玩的飞起的大聪明也是不少,只能说每个人追求不一样,大聪明太多的公司,活不长久的)

以后有机会再聊聊专门针对软件质量的一个模型,今儿到此结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54701273/article/details/12833510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