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四大组件

Android四大组件:

一、分类: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Content Provid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Activity

(1)一个Activity通常就是一个单独的屏幕(窗口)。
(2)Activity之间通过Intent进行通信。
(3)android应用中每一个Activity都必须要在AndroidManifest.xml配置文件中声明,否则系统将不识别也不执行该Activity。

2、Service

(1)service用于在后台完成用户指定的操作。service分为两种:

(a)started(启动):当应用程序组件(如activity)调用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时,服务处于started状态。
(b)bound(绑定):当应用程序组件调用bindService()方法绑定到服务时,服务处于bound状态。

(2)startService()与bindService()区别:

(a)started service(启动服务)是由其他组件调用startService()方法启动的,这导致服务的onStartCommand()方法被调用。当服务是started状态时,其生命周期与启动它的组件无关,并且可以在后台无限期运行,即使启动服务的组件已经被销毁。因此,服务需要在完成任务后调用stopSelf()方法停止,或者由其他组件调用stopService()方法停止。
(b)使用bindService()方法启用服务,调用者与服务绑定在了一起,调用者一旦退出,服务也就终止,大有“不求同时生,必须同时死”的特点。

(3)开发人员需要在应用程序配置文件中声明全部的service,使用标签。
(4)Service通常位于后台运行,它一般不需要与用户交互,因此Service组件没有图形用户界面。Service组件需要继承Service基类。Service组件通常用于为其他组件提供后台服务或监控其他组件的运行状态。

3、Content Provider

(1)android平台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使一个应用程序的指定数据集提供给其他应用程序。其他应用可以通过ContentResolver类从该内容提供者中获取或存入数据。
(2)只有需要在多个应用程序间共享数据是才需要内容提供者。例如,通讯录数据被多个应用程序使用,且必须存储在一个内容提供者中。它的好处是统一数据访问方式。
(3)ContentProvider实现数据共享。ContentProvider用于保存和获取数据,并使其对所有应用程序可见。这是不同应用程序间共享数据的唯一方式,因为android没有提供所有应用共同访问的公共存储区。
(4)开发人员不会直接使用ContentProvider类的对象,大多数是通过ContentResolver对象实现对ContentProvider的操作。
(5)ContentProvider使用URI来唯一标识其数据集,这里的URI以content://作为前缀,表示该数据由ContentProvider来管理。

4、Broadcast Receiver

(1)你的应用可以使用它对外部事件进行过滤,只对感兴趣的外部事件(如当电话呼入时,或者数据网络可用时)进行接收并做出响应。广播接收器没有用户界面。然而,它们可以启动一个activity或serice来响应它们收到的信息,或者用NotificationManager来通知用户。通知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例如闪动背灯、震动、播放声音等。一般来说是在状态栏上放一个持久的图标,用户可以打开它并获取消息。
(2)广播接收者的注册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程序动态注册和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静态注册。
(3)动态注册广播接收器特点是当用来注册的Activity关掉后,广播也就失效了。静态注册无需担忧广播接收器是否被关闭,只要设备是开启状态,广播接收器也是打开着的。也就是说哪怕app本身未启动,该app订阅的广播在触发时也会对它起作用。

二、android四大组件总结:

1、4大组件的注册

4大基本组件都需要注册才能使用,每个Activity、service、Content Provider都需要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配置。AndroidManifest文件中未进行声明的activity、服务以及内容提供者将不为系统所见,从而也就不可用。而broadcast receiver广播接收者的注册分静态注册(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配置)和通过代码动态创建并以调用Context.registerReceiver()的方式注册至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配置的广播接收者会随系统的启动而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只要接收到感兴趣的广播就会触发(即使程序未运行)。

2、 4大组件的激活

内容提供者的激活:当接收到ContentResolver发出的请求后,内容提供者被激活。而其它三种组件activity、服务和广播接收器被一种叫做intent的异步消息所激活。

3、4大组件的关闭

内容提供者仅在响应ContentResolver提出请求的时候激活。而一个广播接收器仅在响应广播信息的时候激活。所以,没有必要去显式的关闭这些组件。Activity关闭:可以通过调用它的finish()方法来关闭一个activity。服务关闭:对于通过startService()方法启动的服务要调用Context.stopService()方法关闭服务,使用bindService()方法启动的服务要调用Contex.unbindService()方法关闭服务。

4、 android中的任务(activity栈)

(a)任务其实就是activity的栈,它由一个或多个Activity组成,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用户体验。栈底的是启动整个任务的Activity,栈顶的是当前运行的用户可以交互的Activity,当一个activity启动另外一个的时候,新的activity就被压入栈,并成为当前运行的activity。而前一个activity仍保持在栈之中。当用户按下BACK键的时候,当前activity出栈,而前一个恢复为当前运行的activity。栈中保存的其实是对象,栈中的Activity永远不会重排,只会压入或弹出。
(b)任务中的所有activity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移动的。整个的任务(即activity栈)可以移到前台,或退至后台。
(c)Android系统是一个多任务(Multi-Task)的操作系统,可以在用手机听音乐的同时,也执行其他多个程序。每多执行一个应用程序,就会多耗费一些系统内存,当同时执行的程序过多,或是关闭的程序没有正确释放掉内存,系统就会觉得越来越慢,甚至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ndroid引入了一个新的机制,即生命周期(Life Cycle)。

三.Android服务的两种启动方式

前言:Service是Android的四大组件之一,也是可执行的程序。服务是Android中实现程序后台运行的解决方案,非常适合去执行那些不需要和用户交互而且还要求长期运行的任务。Service的启动方式有两种,总结一下两种方式的区别。

1、Service的第一种启动方式

采用start的方式开启服务

服务的基本用法:1.创建一个类继承Service,说明这是一个服务。

2.在AndriodMainfest.xml中注册,每一个service都需要注册才能生效,在Android Studio中会默认注册。

3.使用Context的startService(Intent)方法启动Service。

4.使用stopService(Intent)来停止服务。

说明:使用这种start方式启动的Service的生命周期如下:onCreate()—>onStartCommand() —> onDestory() 。onCreate()在服务被创建时会被执行一次,而onStartCommand()时每次启动服务的时候都会执行,服务停止的时候,会调用onDestroy()。

特点:虽然服务是在活动中启动的,但是在服务启动之后,活动基本与服务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服务在启动之后执行onStartCommand() ,会一直处于运行状态,活动控制不了。onBind()方法可以使活动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

2、Service的第二种创建方式

采用bind的方式开启服务

使用Service的步骤:1.创建一个类继承Service,说明这是一个服务。

2.在AndriodMainfest.xml中注册,每一个service都需要注册才能生效,在Android Studio中会默认注册。

3.使用Context的bindService(Intent, ServiceConnection, int)方法启动该Service

4.不再使用时,调用unbindService(ServiceConnection)方法停止该服务

使用这种start方式启动的Service的生命周期如下:

onCreate()—>onBind()—>onunbind()—>onDestory()

注意:绑定服务不会调用onstart()或者onstartcommand()方法

特点:bind的方式开启服务,绑定服务,调用者挂了,服务也会跟着挂掉。

绑定者可以调用服务里面的方法。

四.application生命周期

最近在学习Replugin插件化开发,发现初始化都是在Application中调用的,所以顺便学习一下application的相关知识

1、相关方法

onCreate() :创建时候调用

attachBaseContext(Context base):继承自ContextWrapper,设置最基础的上下文context

onTerminate() :应用被彻底关闭会调用,用模拟器测试时候,没发现有回调

onConfigurationChanged(@NonNull Configuration newConfig):配置更改时候调用
onLowMemory():系统内存低时候,会通知,让释放资源

onTrimMemory(int level) :通知释放内存,实际测试时候,应用关闭会调用这个方法,所以可以在这里释放资源

2、生命周期

应用第一次打开时候:
操作:点击打开应用,按返回键退出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次打开应用(未彻底关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只会在关闭时候调用onTrimMemory()方法,之前的onCreate()和attachBaseContext()不会调用

多次打开应用(均未彻底关闭ap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都是只会调用onTrimMemory()方法

彻底关闭应用,重新打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又会和第一次打开时候一样的生命周期

总结:第三方库基本都是在onCreate()方法中进行初始化;如果要释放资源最好在onTrimMemory()方法中进行,因为onTerminal()一直未调用;但是第三方库释放资源需要注意,因为onCreate()第二次打开不会继续执行,这时候就需要检测是否已经初始化,否则会出现未初始化崩溃现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xz_zxz_zxz/article/details/13104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