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必知必会系列:数据库性能监控与调优工具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背景介绍

作为一个高级技术人员,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工作中到底需要哪些性能指标、工具、技巧,才能更好地掌控业务,提升服务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对数据库的性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分析和优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据库性能监控和调优工具做一个介绍:

  1. 配置参数分析及调整

  2. SQL慢日志分析及优化

  3. 慢查询统计分析

  4. 查询优化器行为分析

  5. InnoDB和MyISAM索引推荐与建设

  6. 缓存命中率分析

  7. 数据表分布分析

  8. TPS/QPS及资源消耗分析

  9. 备份策略及工具选择

  10. 主流开源数据库性能调优工具介绍

2.核心概念与联系

首先介绍一些数据库相关的基础概念和名词,帮助读者理解数据库性能监控工具的概念和方法。

  1. CPU: 指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负责执行程序指令。

  2. QPS(Queries Per Second): 是每秒钟服务器能够响应的查询次数,通常用在Web应用中,即请求数量除以服务器响应时间得出的结果,反映了网站的承载能力。

  3. QPM(Queries Per Minute): 每分钟服务器响应的查询数量。

  4. RPS(Requests Per Second): 服务器每秒钟能够接收到的请求数。

  5. RPM(Requests Per Minute): 每分钟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数量。

  6.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 事务每秒钟完成的次数。

  7. TPMS(Transaction Per Minute): 每分钟事务完成的数量。

  8. CPU utilization: CPU占用率,是指CPU利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CPU处理任务的时间占比。

  9. IO wait: I/O等待时间,指CPU等待I/O请求从而暂停运行的时间。

  10. Context switch: 上下文切换,是指CPU正在前台进程中运行,而切换至后台进程运行,或者反过来。

  11. Connections: 连接数,指服务器当前正在使用的连接个数。

  12. Threads: 线程数,指服务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线程个数。

  13. Buffer pool: 缓冲池,是计算机内存中用来存储数据的缓冲区,用来缓存数据访问。

  14. Swapping: 页面交换,指当系统物理内存吃紧时,将部分暂存于磁盘上的虚拟内存页存放到内存中,称为页面交换。

  15. Index size: 索引大小,指数据库表中所创建的索引文件的大小。

  16. Index hit rate: 索引命中率,指索引文件被读取的次数与总索引扫描次数之比。

  17. Query optimizer behavior analysis: 查询优化器行为分析,通过日志或其他方式获取数据库查询优化器执行特定SQL语句时产生的行为,如选择索引扫描还是全表扫描,是否启用索引等信息,从而判断查询是否存在效率问题。

  18. Wait event: 等待事件,是一个等待某种特定条件发生的过程。

  19. Locks: 锁,一种同步机制,用于防止数据库资源被多个并发事务同时访问。

  20. MySQL slow query log: MySQL慢查询日志,它记录了MySQL中运行时间超过阈值的查询语句,用来定位数据库的性能瓶颈。

  21. Monitor tool: 监控工具,用于对服务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收集、分析和显示,如CPU利用率、I/O请求响应时间、连接数、TPS等,以便于管理员对数据库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22. Profiler: 性能剖析器,可以统计出代码运行时所占用的时间、内存以及调用函数的信息。

  23. Slow queries: 慢查询,指执行时间超过一定阈值(比如1秒)的查询。

  24. Database profiling tools: 数据库性能剖析工具,如MySQL提供的Show Profile、pt-query-digest、sysbench等,它们可以通过日志、性能计数器等方式收集到数据库的性能信息,如IO请求、查询延迟、锁争用等。

  25. Performance schema: 性能模式,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接口,用于收集MySQL内部各个模块的性能数据,包括服务器状态变量、元数据、锁信息、索引统计等。

3.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模型公式详细讲解

(1)配置参数分析及调整

配置文件mysqld.cnf一般都可以找到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关键参数设置,包括innodb_buffer_pool_size、innodb_log_file_size、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等。其中,innodb_buffer_pool_size是最重要的参数,设置过小可能导致数据查询效率较低,设置过大则会造成内存消耗过多,甚至导致系统宕机;innodb_log_file_size用于控制事务日志的大小,默认值为5M,太小可能导致事务提交失败或服务器崩溃,太大则会影响服务器的磁盘容量;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用于控制InnoDB执行写操作时的并发线程数目,默认为8。因此,建议根据实际环境进行参数调整,并对重要参数进行监控和报警。

(2)SQL慢日志分析及优化

慢查询日志记录了数据库中运行时间超过阈值的SQL语句,通常是开发人员经常忽略的问题,对于慢查询日志进行分析和优化可发现一些潜在的性能瓶颈。首先,通过SHOW WARNINGS命令查看SQL慢日志,如果有慢查询提示,则可以进一步查看MySQL的性能剖析器(如pt-query-digest、sysbench)获得更多详细信息;其次,对于慢查询日志分析发现的SQL语句,可以先检查语句是否有语法错误、查询计划是否有问题,然后再尝试使用EXPLAIN分析SQL语句或优化查询计划。如果确实有大的性能开销,也可以考虑在业务端进行优化或切分查询。

(3)慢查询统计分析

慢查询统计分析(slow query statistics analysis)是基于历史慢查询日志统计分析,即按照一定时间范围统计不同SQL语句的执行频率和平均执行时间等信息,从而发现慢查询的热点和异常情况。慢查询统计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获取慢查询日志:MySQL提供两种方式获取慢查询日志,一种是通过日志文件,另一种是通过慢查询监视工具。

  2. 解析慢查询日志:解析慢查询日志,提取出SQL语句、执行时长、客户端IP地址等信息,分析这些信息找出最耗时的SQL语句,如平均执行时间、执行频率等。

  3. 对慢查询进行分类统计:对慢查询进行分类统计,按类型、频率、影响程度等进行归类,找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慢查询,如长时间运行的SQL、高频SQL、慢查询占比等。

  4. 生成报表:生成报表,如HTML形式的报告、Excel表格等,用于对慢查询统计结果进行展示,评估系统的性能瓶颈和SQL优化方向。

(4)查询优化器行为分析

查询优化器行为分析是指通过日志或其他方式获取数据库查询优化器执行特定SQL语句时产生的行为,分析其选择的索引、扫描方式、回表的情况等,从而判断查询是否存在效率问题。MySQL提供查询优化器行为分析工具 pt-query-digest 和 sysbench ,可以提供详细的SQL语句执行信息,如索引扫描、全表扫描、回表等。

(5)InnoDB和MyISAM索引推荐与建设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MyISAM和InnoDB的选择要结合具体场景,分析数据库的读写模式、表的大小、字段长度、索引列的选择、查询的复杂度等因素后再决定。

  1. MyISAM适合小数据量、插入密集型的表。

  2. InnoDB适合大数据量、更新密集型的表。

  3. 在选择表引擎时,建议优先考虑支持事务的InnoDB。

  4. InnoDB在选择索引时,应根据索引的性质和查询的频率选择相应的索引类型。

  5. 创建索引时,应根据业务需求选取覆盖索引列和索引列组合。

  6. 更新频繁的数据表,可以使用MyISAM,而不用InnoDB。

  7. 对于大量数据表,应逐步从MyISAM转移到InnoDB,通过锁机制避免主库写压力。

  8. 不要使用SELECT * FROM table,避免产生大量无效的网络包和内存消耗。

  9. 不要在联合索引中出现范围条件,否则会导致隐式转换。

(6)缓存命中率分析

缓存命中率(cache hit ratio)衡量的是查询请求与缓存命中次数的比值,即缓存命中率=命中次数/查询次数。缓存命中率越高,表示缓存的命中次数越少,缓存的效率就越高。一般情况下,缓存命中率高于90%为较佳状态,低于50%时,需进行缓存规划或缓存失效的维护。

(7)数据表分布分析

数据表分布分析是指数据库表的数据分布范围、分布规则等。数据分布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水平分区:水平拆分是将同样结构化的数据,按照某个维度(例如日期、地区、用户ID等)划分成多个子表,每个子表只包含某一个分区的数据。

  2. 垂直分区:垂直拆分是将表按照功能、主题、数据来源等划分成多个子表。

  3. 混合分区:混合拆分是既有水平拆分的表也有垂直拆分的表,也就是说两者的结合体。

  4. 分布式表:分布式表是指存放在多台数据库服务器上的表。分布式表由于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无法使用数据库的全局索引,但能减少跨表操作时的网络开销。

(8)TPS/QPS及资源消耗分析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是事务每秒钟处理的事务数,即数据库的吞吐量。QPS(Query per second)是每秒钟发送的查询数,由数据库服务器的硬件性能决定。TPS和QPS都是衡量数据库的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资源消耗主要包括CPU、内存、网络带宽、磁盘空间等。资源消耗分析是对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并根据业务需求调配服务器资源。

(9)备份策略及工具选择

备份策略决定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如果没有备份,则意味着丢失数据风险。在选择备份工具时,应根据业务量和备份频率选择定期备份、差异备份或增量备份工具。定期备份方式可以保留整个数据库的快照,并定时进行备份,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但需要花费大量的磁盘空间;差异备份采用增量的方式对比最近一次备份,只保存数据变化部分,可以节省磁盘空间,但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增量备份在定期备份的基础上进行,仅备份更新的数据,节省备份时间和空间,但仍然无法完全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在选择备份工具时还应注意考虑软件授权的要求,某些免费软件的授权周期比较短,但提供的功能也受限;付费软件的授权周期一般较长,但购买的功能支持更加丰富,且提供的性能保证更加可靠。

(10)主流开源数据库性能调优工具介绍

目前主流的开源数据库性能调优工具包括:

  1. mytop:监视MySQL服务器性能的实时工具。

  2. pt-query-digest:提供MySQL查询优化器行为分析的工具。

  3. sysbench:提供多种数据库负载测试工具,包括TPS测试。

  4. innotop:监视InnoDB的运行状态的工具。

  5. mysqltuner:提供数据库优化建议和性能分析的工具。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3594441